安全管理学名词解释1,重大危险源:指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位。
2,本质安全:3,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目标管理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从上到下的确定安全工作目标,并为达到这一目标制定一系列对策措施,开展一系列的计划、组织、协调、指导、激励和控制活动。
4,“3E”对策第二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1,事故定义:事故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个或一系列非计划的(即意外),可导致伤亡、设备损坏、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的事件。
2,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它描述事故的因果连锁关系。
(1)核心思想: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个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
(2)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五种因素:第一,遗传及社会环境(M)。
遗传及社会是造成人的缺点的原因。
这种因素是因果链上最基本的因素。
第二,人的缺点或失误(P)。
人的缺点或失误即由于遗传和社会因素所造成的人的缺点。
人的缺点是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造成物得不安全状态的原因。
第三,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得不安全状态(H)。
这两者是造成物得不安全状态的直接原因。
第四,事故(D)。
事故是一种由于物体、物质或放射线等对人体发生作用,使人员受到伤害或可能受到伤害的,出乎意料的,失去控制的事件。
第五,伤害(A)。
伤害即直接由事故产生的人员伤害。
(3)积极意义:如果移去任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终止。
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移去中间的骨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消除伍德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避免伤害。
(4)事故致因连锁关系的描述过于绝对化、简单化、“单链”3,能量意外转移理论:在生产过程中人类利用能量以实现生产目的。
(1)能量引起的两类伤害:第一类伤害是由于转移到人体的能量超过了局部或全身行损伤阈值而产生的。
第二类伤害则是由于影响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
(2)基本方法:首先确认某个系统内的所有能量源;然后确定可能遭受该能量伤害的人员,伤害的严重程度;进而确定控制该类能量异常或意外转移的方法。
(3)优点:28页(4)不足:28页4,轨迹交叉论:35页基本思想: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联系的时间顺序发展的结果。
这些事件概况起来不外乎人和物(包括环境)两大发展系列。
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轨迹),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了接触(交叉),能量转移与人体时,伤害事故机会发生。
5,系统原理(P36)(1)系统是指由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2)系统原理是指人们在从事工作管理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安全管理的优化目标,即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3)系统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分合原则,弹性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
6,人本原理(P38)(1)现代管理学的人本原理是指管理者要达到组织目标,一一切管理活动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为核心和动力来进行。
(2)人本原理可以具体化、规范化为若干相应的管理原则,其中主要有管理的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
7,预防原理(P39)(1)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预防原理应遵循的原则: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P40本段会背)。
8,强制原理(P40):应遵循的原则: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
第四章安全管理方法1,安全管理计划的内容:P59(1)安全管理计划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目标:安全工作目标是安全管理计划产生的导因,也是安全管理计划的奋斗方向。
措施:安全措施和方法时实现安全管理计划的保证。
步骤:步骤也就是工作的程序和时间安排。
2,安全管理计划编制的程序P64(1)调查研究:编制安全管理计划,必须弄清计划对象的内容的客观情况,这样才能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失。
(2)安全预测(3)拟定计划方案(4)论证和择定计划方案3,安全决策的步骤P73(1)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安全决策的起点。
(2)确定目标。
目标的确定,直接决定方案的拟订,影响到方案的选择和安全决策后的方案实施。
(3)拟订方案。
拟订方案就是研究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4)方案评估。
(5)方案选优。
4,安全系统的控制方式P89(1)安全系统的控制特性:安全系统状态的触发性和不可逆性,系统的随机性,系统的自组织性。
(2)安全系统的控制原则:首选前馈控制方式,合理使用各种反馈控制方式,建立多级递阶控制体系,力争实现闭环控制。
(3)安全控制的基本策略(P91):建立本质安全型系统,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第五章安全目标管理1,安全目标管理的概念必须弄明白(P96)2,制定安全目标的原则:(P101)(1)科学预测原则(2)职工参与原则(3)方案选优原则(4)信息反馈原则3,安全目标的内容:(P102)(1)企业安全目标方阵(2)总体目标(3)对策措施4,确定安全目标值的依据和要求:(1)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上级部门的重视和要求。
(2)本系统本企业安全生产的中、长期规划。
(3)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数据。
(4)企业长远规划和安全工作的现状。
(5)企业的经济技术条件5,制定安全目标的程序(P104)具体内容看书(1)对企业安全状况的调查分析评价(2)确定目标(3)制定对策措施6,安全目标的展开(P105)7,安全目标的实施(P107)8,目标成果的考评(P109)第十章事故统计及分析事故的分类:1,按人员遭受伤害的严重程度,把伤害划分为四类:(1)暂时性失能伤害(2)永久性部分失能损失(3)永久性全失能伤害(4)死亡2,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把受伤害者的伤害分为三类:(1)轻伤。
损失工作日低于105天的失能伤害(2)重伤。
损失工作日等于或大于105天的失能伤害(3)死亡。
发生事故后当即死亡,包括急性中毒死亡,或受伤后在30天内亡的事故。
死亡损失工作日为6000天。
3,按事故类别分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发生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类别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爆破、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压力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
4,按严重程度分类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将事故按严重程度分为四类:(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以上死亡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一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一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一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一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一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一下死亡,或者10人一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一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事故统计主要指标(P202)都弄明白(1)伤亡事故频率(2)事故严重率6,我国对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的划分(P206)(1)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2)伤亡事故间接经济损失第十一章事故调查与处理1,事故调查的基本步骤(P220)(1)事故现场处理、勘察(2)保护证人与问询(3)物证收集与保护(4)事故现场照相(5)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第十二章事故预防与控制1,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P240理解)2,安全技术对策(按笔记答)P2413,减少和遏制事故损伤的安全技术:实物隔离,人员防护装备,能量缓冲装置,薄弱环节,逃逸和营救。
4,安全教育的内容(P249必考)5,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6,生产岗位职工的安全教育(1)三级安全教育。
是指企业新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的厂级、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
(2)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3)“3新”作业安全教育。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用新设备的单位,必须实现提出具体的安全要求,由使用单位对从事作业的工人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在未掌握基本技能、安全知识前不准单独操作。
3新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操作知识和技能培训、应急措施的应用等。
第十三章灾害事件与事故应急管理1,危险源辨识(P283)2,我国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介绍(P294)事故调查报告主要内容(重点,必考)(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3)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4)事故发生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事故性质(一般都是责任事故)(5)事故责任认定(直接责任者,领导责任者,主要责任者)以及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情况(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针对间接原因写)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