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连续刚构桥毕业设计论文毕业答辩
连续刚构桥毕业设计论文毕业答辩
1
3
总结
SUMMARY
5
2
研究准备及计划
THE RESEARCH PREPARATION AND THE PLAN
4
计算数据结果
THE RESULTS OF CALCULATE DATA
第一部分
绪论
选题背景 THE BACKGROUND 发展现状 DEVELOPMENT STATUS 研究意义 THE SIGNIFICANCE 理论基础 THEORETICAL BASIS
选 题 背 景 THE BACKGROUND
连续刚构桥发展背景
刚构桥是上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随着建筑材料、施工技术、计算手段的进步,出现 了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德国建成的奥厄桥开创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发展的先河,施工经验和结构分析理论的不断 丰富,预应力桥逐步显示出其优越性,被广泛采用。随着桥梁跨径的增大和桥墩的增高,支架施工工艺受到了极大的 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上世纪50年代出现了悬臂施工法,而悬臂施工法的关键在于施工中体系的平衡,而传 统的梁桥是墩梁铰接的在施工中又难于保持体系的绝对平衡,这就要求墩梁固结,利用桥墩本身的抗弯刚度来抵 御不平衡造成的弯矩。这样就出现了T型刚构。随着T型刚构的发展,又出现了将T型刚构粗厚桥墩减薄,形成柔性 桥墩,使墩梁固结、主梁连续,从而形成连续刚构桥。连续刚构桥同T型刚构桥相比具有造型优美行车舒适的特点。 在受力方面,连续刚构桥在施工状态下的受力模式和合拢后体系转换的整个结构受力状态也能够很好的吻合,这 是其他桥型难于比拟的优点。这正是连续刚构桥能够广泛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的原因所在。
研 究 计 划 DEVELOPMENT
听毕业设计讲座、 文献查阅、收集资 料、明确设计任务、 撰写开题报告,开 题答辩。
主梁作用效应计算; 预应力钢束估算及 布置; 预应力损失计算。
第3周
整理设计阶段性结 果,绘制施工图, 编写完善结构计算 书。 文稿整理装订。
方案比选、拟定主 梁和桥墩、桥台等 基本尺寸; 施工方法描述(施 工方案、施工顺 序)。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相 关内容的计算(配束 后主梁内力计算及荷 载组合,强度验算, 抗裂验算,持久状况、 短暂状况应力验算); 迎接毕业设计中期检 查。
国内外发展趋势
跨径可进一步增大 上部构造不断轻型化 简化预应力束类型 取消边跨合拢的落地支架 上部结构连续长度增长,以
适应高速 行车的需要。 桥型多样化
选 题 意 义 THE SIGNIFICANCE
选题 意义
1
初步掌握部分电算软件的应用,如MIDAS; 熟练使用AutoCAD,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训练;
度的实际工作能力;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以及获取新知识的 能力; 促使我们学习和获取新知识,掌握自我学习的能力。
第二部分
研究准备及计划
研究准备 PRESENT SITUATION 研究计划 DEVELOPMENT
研 究 准 备 PRESENT SITUATION
TITLE对桥梁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进一步学习 TITLE查询各种规范及资料,了解桥梁设计程序及施工步骤 TITLE掌握Midas Civil软件,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TITLE熟练使用AutoCad、Office软件
通过本次设计将理论知识 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掌握 桥梁设计的程序、方法、 理论和步骤,培养分析解 决桥梁设计及施工工程中
实际问题的能力。
3
பைடு நூலகம்
通过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的综合训练,使得毕业以
后能设计,会施工,会钻研,进一步提升各自的综
2
合能力; 增强对信息管理工作的认识,掌握信息处理方法,
进行编制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一定程
发 展 现 状 DEVELOPMENT STATUS
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的连续刚构桥是在1988年开始修建,并在 1990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跨径为180m的广州 洛 溪 大 桥 。 1997 年 建 成 的 虎 门 大 桥 辅 航 道 挢 (150+270+150m) , 97 年 位 居 世 界 首 位 ) , 云 南 省 元 江 大 桥 (58+182+265+194+70m) , 不 断地把连续刚构桥推向新的高度。
折达路K38+067.5高嘴1号大桥(52+90+52m) 连续刚构桥上部结构设计
XXXXXX学 院
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答辩人:XX 指导教师:XXX
主 目 录 CONTENTS
绪论
THE INTRODUCTION
研究方法及内容
THE RESEARCH MENTALITY AND THE PROCESS
绪论
选题背景 发展现状 研究意义
选题背景 THE
BACKGROUND
连续刚构桥发展背景
刚构桥是上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预应力混凝土 桥梁结构,随着建筑材料、施工技术、计算手段的 进步,出现了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德国建成的奥厄 桥开创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发展的先河,施工经验 和结构分析理论的不断丰富,预应力桥逐步显示出 其优越性,被广泛采用。随着桥梁跨径的增大和桥 墩的增高,支架施工工艺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为了 解决这个难题,上世纪50年代出现了悬臂施工法, 而悬臂施工法的关键在于施工中体系的平衡,而传 统的梁桥是墩梁铰接的在施工中又难于保持体系的 绝对平衡,这就要求墩梁固结,利用桥墩本身的抗 弯刚度来抵御不平衡造成的弯矩。这样就出现了T 型刚构。随着T型刚构的发展,又出现了将T型刚构 粗厚桥墩减薄,形成柔性桥墩,使墩梁固结、主梁 连续,从而形成连续刚构桥。连续刚构桥同T型刚构 桥相比具有造型优美行车舒适的特点。在受力方面, 连续刚构桥在施工状态下的受力模式和合拢后体系 转换的整个结构受力状态也能够很好的吻合,这是 其他桥型难于比拟的优点。这正是连续刚构桥能够 广泛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的原因所在。
国外发展现状
1985 年 澳 大 利 亚 建 成 的 门 道 桥 ( 跨 径 145+260+145m) , 采 用 双 薄 壁 桥 墩 , 单 箱 单 室主梁和C50高强混凝土,该桥保持世界记录 达12年之久,是一座里程碑式的建筑。由于连 续刚构桥墩梁固结,为超静定结构,尤其是多 跨连续刚构桥,超静定次数较多。为防止温度 内力过大,必须采取一定的结构措施。目前国 外普遍采取减小墩身抗推刚度的方法来减小温 度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