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湖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湖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发布部门:规划处发布人:发布时间: 2011-11-16 14:21:22 浏览次数:8目录一、现状与形势1(一)矿产资源概况 (1)(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 (2)(三)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与保障能力 (4)(四)首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成效 (5)(五)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二、指导原则和规划目标7(一)指导思想 (7)(二)规划原则 (7)(三)规划目标 (8)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11(一)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11)(二)矿产资源勘查 (12)(三)勘查规划分区和勘查规划区块 (14)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15(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 (15)(二)有序集约开发矿产资源 (16)(三)开发利用规划分区和开采规划区块 (16)(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18)(五)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控 (19)(六)矿产资源保护 (19)五、矿业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20(一)矿业经济空间布局 (20)(二)矿业经济结构调整 (21)六、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22(一)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22)(二)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 (22)(三)积极推进矿山土地复垦 (22)(四)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分区 (23)(五)实施重点工程 (23)七、规划实施保障措施24(一)推进规划的法制建设 (24)(二)完善规划的管理体系 (24)(三)健全规划实施的激励机制 (25)(四)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管 (25)(五)推动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 (26)附表4 2007年湖南省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附表5 截止2007年湖南省主要矿产探矿权现状表附表6 截止2007年湖南省主要矿产采矿权现状表附表7 湖南省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其预测表附表8 湖南省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分区表附表9 湖南省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表附表10 湖南省矿产资源勘查分区表附表11 湖南省主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表附表12 湖南省矿产资源开采分区表附表13 湖南省主要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表附表14 湖南省矿业经济区规划表附表15 湖南省主要矿产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表附表16:湖南省主要矿区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表附表17 湖南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表附表18 湖南省土地复垦规划表湖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全省矿产资源特点及供需形势,编制《湖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以下称《规划》)。

《规划》以2007年为基期年,规划期为2008~2015年,远景展望至2020年。

《规划》是指导全省规划期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是省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是制定全省与矿产资源有关的各类专项规划和编制省级以下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依据。

一、现状与形势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南部,地处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

截止2007年底,全省人口6805.70万人,城市化水平为40.45%,2007年全省GDP为9200.00亿元。

以矿产资源开发和生产加工为对象,冶金、化工、建材业已成为全省的支柱产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锰业在全国具有优势地位。

在全省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矿业(含采选、金属和非金属制品、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总产值2793.55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3.00%,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0.36%。

矿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了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娄底、郴州等市级和桂阳、耒阳、常宁、冷水江、资兴等县级以矿产资源为支撑的矿业城镇。

(一)矿产资源概况湖南素有“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之乡”的美誉。

截止2007年底,已发现矿产141种(含亚种),探明储量的有101种。

有特大型矿床8处,大型矿床105处,中型矿床277处,小型矿床1250处。

钨、铋、普通萤石、海泡石、隐晶质石墨等矿种的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之首,锰、钴、钒、锑、重晶石、玻璃用砂岩居全国第二,锡、铀、金刚石、水泥用灰岩居第三。

钨、锑、铋保有储量分别占世界的34.81%、9.34%、37.18%,具全球优势。

15种支柱性矿产中,除石油、天然气、钾盐外,其余12种矿产都有探明储量。

全省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1.26万亿元,排名全国第16位。

湖南矿产资源具有矿种多、大宗矿产少;共伴生矿产多,单一矿产少;难选冶贫矿多,富矿少的特点。

全省探明资源储量分布相对集中。

大型—特大型矿床占矿床总数的6.89%,其保有和累计探明资源储量占全省的比例分别为:钨69.41%和73.53%、锡73.80%和68.44%、铋91.04%和89.53%、锌42.13%和41.75%、锑75.53%和84.60%、普通萤石98.04%和96.52%、重晶石97.96%和94.98%、石膏95.20%和95.04%、隐晶质石墨82.03%和77.25%。

湖南地跨南岭、鄂西—湘西、钦—杭等三大重点成矿区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锰、金、有色金属找矿潜力巨大。

(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1.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1)基础地质调查已完成全省1∶50万遥感地质调查和重力测量;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区域化探测量;第二代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已完成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编)7个图幅;1:25万洞庭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1∶20万重力测量22个图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198个图幅,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2.00%;1∶5万区域矿产调查70个图幅,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4.89%;1∶5万矿产资源远景调查33个图幅,占全省面积的8.29%;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5570平方公里;1∶5万遥感地质解译2001 平方公里。

(2)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1999年以来,在南岭成矿带湖南段、湘西鄂西成矿带湖南段、钦杭成矿带湖南段等开展了国土资源大调查矿产评价。

全省探明矿床1640处,其中达到详查(含煤炭普终)及以上工作程度的有1100处。

从2000年至2007年底,实施国家财政投资矿产资源评价,勘查项目419项,完成投资额5.87亿元;期间,全省吸纳社会投资4.84亿元,开展商业性勘查项目820个,商业性矿产勘查项目逐年递增,投资额快速增长。

截至2007年底,全省共有探矿权632个。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省已开发利用矿产94种(含亚种)。

有矿山企业6019个,其中大型矿山82个,中型164个。

大中型矿山占4.09%。

矿山从业人数33.71万人。

年产固体矿石2.57亿吨,矿山企业工业总产值230.58亿元,利润33.60亿元。

能源矿产:建立了以涟邵、资兴、白沙3个矿务局和煤炭坝、辰溪等煤矿为主体的煤炭工业基地。

2007年全省共产煤4904.39万吨,占全国的2.53%。

黑色金属矿产:建立了以华菱集团公司、桃江锰矿、湖南冶金企业集团公司为主体的铁、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产加工基地。

2007年全省产铁矿石425.91万吨,锰矿石114.38万吨。

占全国产量的26.5%。

有色金属矿产:建立了以黄沙坪、水口山等铅锌矿和株洲冶炼厂、三立集团为主体的铅锌采选冶工业基地,以锡矿山矿务局、桃江板溪锑矿等为主体的锑生产与加工基地,以柿竹园、瑶岗仙等钨矿和株洲硬质合金厂为主体的钨生产与加工基地。

2007年钨、锑、锡、铅、锌、铜等矿种产量分别为2.16万吨、3.33万吨、3.45万吨、175.24万吨、78.94万吨、32.31万吨。

贵金属矿产:建立了以辰州矿业公司、黄金洞金矿等为主体的黄金生产和加工基地。

2007年产金矿石4962.15万吨,占全国的3.19%;产银矿石1.0万吨、占全国的1.03%。

非金属矿产:建立了以湘衡盐矿、湘澧盐矿为主体的盐生产和加工基地,以韶峰集团、雪峰集团等为骨干的水泥生产基地,以及以岳阳磷肥厂、湖南磷化工总厂等为主体的化工生产基地。

主要利用的矿种有岩盐、钙芒硝、磷、水泥灰岩、石墨、石膏等,其它非金属矿产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低。

稀有、稀土和分散元素矿产:形成了江华稀土矿等生产和加工基地。

3.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截止2007年底,已发现3000处因矿业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矿山建设占用土地面积约13万公顷,其中污染与破坏的达5万公顷以上;全省因矿坑抽排水导致地下水系统受到破坏的矿山在200个以上;矿山固体废弃物累计积存量约2.20亿吨、废水约16亿立方米、废气537461.00万标立方米,“三废”对原有的生态系统、地貌景观造成较大破坏。

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全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先后出台并实施了《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制度,有力保障和促进了全省矿山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工作。

全省已开展9000余座生产和闭坑矿山的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了基础资料,实施了矿山的治理恢复工程,初步建立全省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

(三)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与保障能力国家地质勘查投入虽逐年增加,但用于地质勘查的资金仍然不多。

省级公益性地质队伍尚未建实建强,地质勘查投融资体系不够健全。

2.开发利用水平相对较低加工深加工比例总体较低,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较低。

全省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三率”水平总体较低。

如锰、铁、铜、锌等矿种的“三率”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历史遗留的矿山环境问题点多面广,治理工程量大,治理资金严重不足。

4.规划调控力度不够规划实施管理手段较少,地位不高,强制性不够。

实施现行规划的法律法规政策不完善、严肃性不够,规划难以跟上形势和政策的变化。

钨、锡、锑、稀土等矿种的国家调控指标与全省资源特点及产业水平不相匹配,导致全省这些矿种实际产量高于国家调控开采总量。

煤炭单矿井最低生产规模与全省煤炭资源禀赋特点不相适应。

二、指导原则和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大地质找矿力度,增加资源储备和供应。

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绿色矿业和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开采和利用效率,切实提高全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以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为主线,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宏观调控为手段,统筹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努力实现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