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单元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纽约股市暴跌B、市场和消费的矛盾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世界市场的形成答案:C 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也是如此。
2、1933年初,美国已经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万——1700万人。
还有许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这表明30年代大危机A、波及范围广B、持续时间特别长C、破坏性特别大D、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答案:C 解析:从题干材料提供的数字“半数”、“完全失业人数”、“许多人”可以看出,经济危机对绝大多数人都产生了影响,是其危害性的表现。
3、右图的“胡佛村”反映了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中()A、股市崩溃,冲垮了美国的金融机构B、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C、市场萧条,世界贸易额剧减D、生产过剩,大量产品被毁坏答案:B 解析:“胡佛村”反映的是经济危机中失业工人的聚居区,故选B项。
4、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图所示。
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A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答案:D 解析: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整个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才会出现这种多米诺骨牌似的连锁反应。
5、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这种思考和议论主要是基于()A、经济危机的影响 B、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怀疑C、苏联实力壮大带来的威胁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答案:A 解析:特别注意时间:1931年,这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大危机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汤因比的话就说明了当时人们的这种思想和担忧。
6、有一张汽车上的出卖说明,内容大致是:“100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我所有的钱都已在股市中化为乌有了。
”与这种现象最相对应的体验是A、“牛奶面包供不应求”B、“找工作如登天一般”C、“为共渡难关各国亲密无间”D、“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929年经济危机时的社会现状“工人大量失业”,故选B项。
7、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曾这样说过:“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或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他说这句的背景是( )A、“冷战”局面开始形成B、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C、殖民体系开始瓦解D、经济危机破坏严重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1931年”,从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西方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西方各国政府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制定出比较得当的措施来解决危机,这些国家的人民对于自己国家的制度也逐渐产生了怀疑,这就是当时的社会背景。
8、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
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
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对柯立芝上述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A、维护资产阶级利益B、加剧贫富分化,激化社会矛盾C、压制民意,破坏民主制度D、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美国总统柯立芝主张在经济上“自由放任”不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
A项是其本质目的。
B项和D项是其政策产生的结果。
C项破坏民主制度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选C项。
9、右图是小亮同学收集到的一幅美国历史宣传画。
你认为与这幅宣传画相关联的美国总统应是()A、罗斯福B、肯尼迪C、里根D、克林顿答案:A 解析:注意宣传画中“NEW DEAL”,即“新政”,可以判断是罗斯福,故选A项10、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就职时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
”针对这一“首要任务”,罗斯福所采取的直接措施是A、“以工代赈”B、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C、调控市场,稳定农产品价格D、加强救济,发放紧急救济金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的再认,美国推行“以工代赈”的目的是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而其他三个选项虽然都是罗斯福新政分措施,但都不符合题干材料的要求。
11、2008年01月31日南方报业网—南方周末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民主党总统罗斯福大加干预搞“新政”,把美国从萧条中拖回。
但是至今不领情,反而抨击他毁坏自由经济根基的,也大有人在。
“抨击他毁坏自由经济根基的”理由可能是A、加强了政府对经济干预B、规定了最高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标准,资本家的利益受到损害C、颁布《工业复兴法》,制定经济计划D、社会救济,以工代赈答案:A 解析:罗斯福新政特点是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强了政府对经济干预,因此有人“抨击他毁坏自由经济根基的”。
12、罗斯福新政被称为是“3r”改革:即“recovery、relief、reform”,其中反映“recovery”方面的内容是A、推出了多项社会保障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C、大力的调整农业政策D、大规模兴办公共工程答案:B 解析:根据recovery的含义可以知道是指“恢复”、“复兴”的意思,因此可以分析出是复兴工业,就是体现的国家工业复兴法。
13、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
美国政府建立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在于A、拉动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B、发展农业以摆脱经济危机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田纳西河水利工程是为了给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来缓和社会矛盾。
14、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制作有关“罗斯福新政”的网页,选取了以下几张照片,并写出了相应的标题。
其中可选取的是()①20世纪20年代时期的汽车长龙——虚假的繁荣②胡佛村——“自由放任政策”的深渊③“蓝鹰运动”——工业复兴计划的“推动者”④第聂伯河水电站——“以工代赈”的典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D 解析:“以工代赈”的典范应该是田纳西水利工程。
15、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同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与否,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
”这一法令说明了()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D、新政保护劳工权利,缓和劳资矛盾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处理的能力,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保护劳工的权利,故选D项。
16、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D、积极发展知识经济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0世纪30年代初,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使经济重新走向了复苏,也就是获得了“新生”。
17、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不会游泳。
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
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
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
”这段话表明A、新政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强烈反对B、美国30年代的大危机具有偶然性C、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D、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答案:C 解析:罗斯福把“老绅士”比喻资本家。
因为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因此“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但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资产阶级某些利益,因此“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
”D项的说法错误,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8、一般情况下,失业率的高低能从另一角度反映经济发展的趋势,研究性学习中班级同学观察右图《1925至1945年美国失业率》作出下列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1929年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②1925年——1929年,美国失业率起伏不定,说明经济比较萧条③1929——1933年,美国失业人数猛增,说明经济危机异常严重④1933年后的十年间,美国失业率逐年下降,表明美国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⑤第二次世界大战才真正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A、②③B、①③C、③④⑤D、①④⑤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是美国的失业率变化情况。
美国经济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短暂的“柯立芝繁荣”,②排除;①表述并未反映出对美国失业率的影响,可排除。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正确表述为③④⑤,故C项正确。
19、早在1933年底,经济形势刚有好转的时期,就已有人怀念自由市场经济,一位国会议员甚至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
”(《大国崛起·美国》)这位国会议员的主旨是A、讽刺希特勒、墨索里尼独裁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C、借纪念林肯诞辰之机讽刺挖苦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联邦政府权力答案:D 解析:根据“1933年”和《大国崛起·美国》可联想到当时美国总统是罗斯福,再根据有人批评罗斯福是“独裁者”和干预私营企业的独立,可知这使在批评罗斯福大力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故D项正确。
20、2008年9月中旬以来,随着美国证券巨头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汽车制造业面临倒闭,全球股市惨跌,次贷风暴变成了席卷全球的超级金融风暴。
美国国会立即通过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以努力帮助陷人困境中的金合融企业。
这不禁使人们联想到面对1929年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的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与以往的资本主义改革相比,最突出的不同点是A、调整农村产业结构B、彻底否认自由放任经济政策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D、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答案:D 解析: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