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集体备课全册)

最新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集体备课全册)

电子备课教案(2014 年---- 2015年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科目:年级:教师:QKDS2014 年—2015年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进度表2014年—2015年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学科教材分析全册教学目标及教学措施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学内容:1.分数的乘法2.分数混合运算3.用分数解决问题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

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知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中,能够感知计算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领会数学美。

教法和学法: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

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授课时数:10课时第1课时教学课题分数乘整数主备教师QKDS 使用教师授课时间2014年月日2015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法与学法直观演示法教学准备及手段课件教学流程二次备课三次备课教学内容:第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3题。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出示复习题。

(投影片)(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分数乘法审核人:第2课时教学课题 分数乘法(二)主备教师 QKDS使用教师授课时间2014年 月 日 2015年 月 日教学 目 标知识 与 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 与 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法与学 法 直观演示法教学准备及手段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三次备课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及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52×4 87×4 73×2 14×2122、引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问题。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一)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投影出示例题2。

之几是多少。

4.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引导:这道题求吃了多少千克,也就是求3千克的103是多少千克。

(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投影出示例题3。

李伯伯家有一块21公顷的地。

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51,种玉米的面积占53。

1.问题一: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提问: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示呢? (实际上就是求21公顷的51是多少公顷,列示是:21×51。

) (2)探究21×51的计算方法。

①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纸表示一公顷,先画出它的21,表示21公顷。

②再涂出21公顷的51。

引导理解:求21公顷的51是多少公顷,就是把21公顷平均分成5分,取其中的1份。

③观察交流。

观察手中的长方形纸,想一想,21公顷的51是多少公顷,你是怎么想的?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得出:求21公顷的51是多少公顷,就是把21公顷平均分成5分,取其中的1份。

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1份,即5×21×1=5×21×1=101。

板书:21×51==5×21×1=101(公顷)2.问题二: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⑴学生独立列出算式:21×53⑵提问:“21×53”等于多少呢?你能用颜色表示21的53吗?⑶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5)份,不同的是要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21×53==5×23×1=103(公顷) 3.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第3课时教学课题 分数乘法(三)主备教师 QKDS使用教师授课时间2014年 月 日 2015年 月 日教 学 目 标知识 与 技能 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 与 方法 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分数的约分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法与学 法 交流讨论,加深理解;通过练习巩固,促进内化。

教学准备及手段直尺、卡片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三次备课教学内容:课本第5页的例4,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四的第3、6、7、9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53×30= 12×32= 52×31= 87×43=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 ⑴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

⑵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导入新课。

可以先约分再乘。

约分时,分子的两个因数和分母的两个因数进行约分,即:(千米)⒊解决问题二: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5⑴学生独立解答,约分:⑵教师指导,分数乘法也可以这样直接约分。

⒋试一试。

109×454还可以怎样进行约分呢?板书:(计算过程)强调: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叉约分。

⒌小结。

三、巩固练习。

⒈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汇报时重点交流约分的方法。

⒉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1255先让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组织交流。

⒊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阅读与理解,求这个人的身高是多少米,就是求28米的352是多少。

学生独立解答,组织交流订正。

⒋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6题。

学生独立解答,组织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分数乘法109×454=45×104×9=45036=252(km)109×454=45×104×9=252(km)心得反思审核人: 201 年月日第4课时教学课题分数乘法练习课主备教师QKDS 使用教师授课时间2014年月日2015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法与学法自主练习、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及手段直尺、卡片教学流程二次备课三次备课教学内容:练习一第7、8至13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⒈复习旧知。

⑴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⑵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⒉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和分数乘法有关的练习吧!(板书课题)审核人: 201 年月日第5课时教学课题 小数乘法分数主备教师 QKDS使用教师授课时间2014年 月 日 2015年 月 日教 学 目 标知识 与 技能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 与 方法 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教法与学 法 自主学习、重点讲解教学准备及手段常规的学习用品;课间。

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及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入 ⒈计算下面各题。

53×15 21×32 53×31 85×54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⒉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汇报交流计算方法,教师结合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小数化成分数:2.1×43=1021×43=4063(dm ) 分数化成小数:2.1×43=2.1×0.75=1.575(dm ) ⒊解决问题二。

⑴出示问题。

⑵学生独立解答。

⑶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结合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❶小数化成分数进行计算。

❷分数化成小数进行计算。

❸⒋观察比较,回顾反思。

提问:观察上面三种计算方法,你想发表自己的什么见解?通过交流,启发学生明白:三种方法中,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具有普遍性,适合于所有小数化成分数的计算;当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一般不采用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进行计审核人: 201 年月日第6课时教学课题练习课主备教师QKDS 使用教师授课时间2014年月日2015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