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规范标准相关规定
(1)设计规范标准相关规定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CJJ 37-2012 12.2.1道路路基应符合下列规定:
1路基必须密实,均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并应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和地质条件,采取防护措施。
4路基工程应包括排水系统、防排水设施和防护设施的设计。
(2)施工规范标准相关规定
路床路基严重积水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通病现象
填挖路床凹凸不平、排水不畅,积水比较严重(图图1.1-2)o
图1.1-2新填路基积水
图1.1-1新挖路床严重积水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6.1.2当施工中破坏地面原有排水系统时,应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6.2.1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气象资料、施工工期和现场环境编制排水与降水方案。
在施工期间排水设施应及时维修、清理,保证排水畅通。
6.2.2施工排水与降水应保证路基土壤天然结构不受扰动,保证附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
6.2.3施工排水与降水设施,不得破坏原有地面排水系统,且已与现况地面排水系统及道路工程永久排水系统相结合。
6.2.4当采用明沟排水时,排水沟的断面及纵坡应根据地形、土质和排水量确定。
当需用排水泵时,应根据施工条件、渗水量、扬程与吸程要求选择。
施工排出水,应引向离路基较远的地点。
6.3.10挖方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挖土时应自上向下分层开挖,严禁掏洞开挖。
作业面中断或作业后,开挖面应做成稳定边坡。
2机械开挖作业时,必须避开构筑物、管线,在距管道边l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在距直埋缆线2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开挖。
6.3.12填方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7路基填筑中宜做成双向横坡,一般土质填筑横坡宜为2%〜3%,透水性小的土类填筑横坡宜为4%o
原因分析
3.(1)设计原因
1)没有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和地质条件采取防护措施。
2)路基工程没有进行排水系统的设计,导致路基积水。
(2)施工原因
1)施工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没有了解施工期间的气象资料,按填、挖路基的不同施工状况认真考虑排水方法,制定应急预案。
2)、施工前没有对周围环境,特别是现有排水系统进行深入的了解,以致路床积水时没法及时找到相应的处理措施。
3)、路床、路基面平整度差,凹凸不平,在凹陷处积水。
4)、施工过程中,地面原有排水系统可能已遭受破坏,施工排水考虑不周,积水无法排到边沟等排水设施。
5)、土基面没有设置排水横坡或路床、路基横坡不满足排水要求。
(3)材料原因
采用透水性小的土类填筑路基时,横坡设置为2%〜3%o
预防措施
4.(1)设计措施
1)、路基工程设计时应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和地质条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2)、路基工程设计时应进行排水系统、防排水设施的设计。
(2)施工措施
1)施工前,应根据道路沿线周围环境气象资料及现有道路排水系统等因素,编制好雨季施工方案,落实防雨措施及排水措施(如设置排水边沟或其他排水设施等)。
2)、开挖时,应对原有管线做好保护工作,避免扰动或破坏现有管线,
以致现有管线漏水浸泡新挖路床。
3)、采用机械开挖时,应严格按相关操作规程执行。
4)、雨季施工时,应根据工程特点集中安排机具和劳力,组织快速施工,分段突击,本着完成一段再开一段的原则,当日施工当日完成,做到随填随压,避免工作面全面铺开,对填土路基应按规范要求的横坡整平压实,以防积水。
(3)材料措施
图1.1-3 土基表面平整、无积水现象
1)、路基填筑时,应根据不同的土质选取合适的横坡,一般土质填筑横坡宜为2%〜3%,透水性小的土类填筑横坡宜为4%。
2)、当路基因雨造成翻浆时,应采用换土处理。
治理措施
5.(1)对于路基上的积水应进行清除。
(2)对于含水量过大的土,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石灰粉来降低含
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时重新进行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