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综合训练》总结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习小组:实习指导教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业教育学院二零一二年六月目录模拟生产线实习(第1站上料检测站) (3)一、任务目的与要求 (3)1.1目的 (3)1.1.1了解模拟生产线的组成,建立生产线的概念 (3)1.1.2学会安排生产训练工作计划 (3)1.1.3了解生产线的机械结构和传动原理 (3)1.1.4学习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正确接线 (3)1.1.5学习各单元之间的通信方法和系统调试 (3)1.1.6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3)1.2要求 (3)1.2.1 熟悉本站机械部分的组成、工作原理 (3)1.2.2 绘制本站机械部分的工作原理图 (3)1.2.3 绘制所研究系统的“类装配图” (3)1.2.4了解各模块控制信号的类型 (3)1.2.5熟悉各模块所用传感器类型、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和使用 (3)1.2.6正确分析传感器信号与其它传感器信号的传的过程 (3)二、实习内容及过程 (3)2.1机械部分 (3)2.1.1作用 (3)2.1.2系统介绍 (3)2.1.3传递过程 (4)2.1.4装配图 (4)2.1.5机械原理图 (5)2.2传感器部分 (6)2.2.1 原理及功能描述 (6)2.2.2 传感器的技术特性 (6)三、任务总结 (7)3.1问题及解决 (7)3.2发展前景 (7)3.3实习感想 (10)时间:一、任务目的与要求1.1目的1.1.1了解模拟生产线的组成,建立生产线的概念1.1.2学会安排生产训练工作计划1.1.3了解生产线的机械结构和传动原理1.1.4学习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正确接线1.1.5学习各单元之间的通信方法和系统调试1.1.6增强团队合作精神1.2要求1.2.1 熟悉本站机械部分的组成、工作原理1.2.2 绘制本站机械部分的工作原理图1.2.3 绘制所研究系统的“类装配图”1.2.4了解各模块控制信号的类型1.2.5熟悉各模块所用传感器类型、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和使用1.2.6正确分析传感器信号与其它传感器信号的传的过程二、实习内容及过程2.1机械部分2.1.1作用机械部分是模块化生产系统的基础设施,是机电一体化实现的必要条件。
在生产过程中,机械部分主要承担运输、支撑、装夹等作用。
2.1.2系统介绍该模拟生产线是由独立的六个工作站相互连接而成。
它们分别是上料检测站、搬运站、加工检测站、安装站、安装搬运站和分类站。
这六个站连接成生产线后可完成工件类别的检测、加工、搬运、安装和分类。
上料检测站回转上料台将工件依次送到检测工位提升装置将工件提升并检测工件颜色搬运站将工件从上站搬运至下一站加工站用回转台将工件在四个工位间转换、钻孔单元打孔检测单元检测正、次品安装站选择要安装工件的料仓、将工件从料仓中推出将工件安装到位安装搬运站正品:将上站正品工件拿起放入安装工位,将安装好工件拿起放下站次品:将上站次品工件拿起放人堆放次品处分类站按工件类型分类,将工件推入库房2.1.3传递过程上料检测站将大工件按顺序排好后提升传送,搬运站将大工件从上料检测站搬至加工站,加工站将大工件加工并检测被加工的工件,产生成品或废品信息,通知下站,安装搬运站将成品送至安装工位,安装站再将小工件装入大工件中,最后,由安装搬运站再将安装好的工件送至分类站,分类站将工件按类送入相应的料仓并统计工件的数量和总量,如加工站有废品产生,则安装搬运站将废品直接送入废品收料站。
各工作站工艺流程如下:2.1.4装配图2.1.5机械原理图说明:回转上料台将工件依次送到检测工位提升装置将工件提升并检测工件颜色。
通动机间歇运动来带动回转上料台进行物料的传送,提升则利用了一个汽缸来进行。
第一站的整个过程可描述为:按下上电按钮,复位灯闪烁。
按下复位按钮,并检测到升降台下降到位,则开始等闪烁,复位灯灭。
按下开始按钮,开始灯灭,电机带动料斗框旋转,10秒后停止旋转。
当光电传感器检测有料一秒后升降台上升。
当磁位传感器检测上升到位时,系统将信息发往下一站,升降台保持原位,此时有一秒的延时,在这期间,光电传感器检测物料颜色,并将此信息发往后续各站。
当下一站取走物料后,也将信息传回本站,升降台下降,开始取下一个物料。
当单/联开关打到联这一边,且手/自开关打到自这一边时,程序是连续自动执行的。
当上两种情况相反时,程序是单步执行,每按一次特殊按钮执行一步2.2传感器部分2.2.1 原理及功能描述在本站的传感器的应用上主要有2个电磁式传感器和2个光电式传感器,共4个传感器,其中红外光电传感器的型号为E3F-DS20C4,下面的红外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为:它的内部有一个发光器件,发射出红外光,若检测升降台有物体存在时,光线被反射,由另外一个器件接收到被反射信号,从而向系统发出信号,使升降台上升;上面的红外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为:它的内部有一个发光器件,发射出红外光,若检测升降台有物体存在时,光线被反射,由另外一个器件接收到被反射信号,由此判断被检测物体的颜色。
本站的传感器的作用主要为以下3点:a.检测升降台上是否有物料b.检测物料颜色c.检测升降台的上升到位和下降到位2.2.2 传感器的技术特性中,最上面的电磁式传感器(从上往下)和最下面的电磁式传感器是感测本站系统是否复位,如果检测到已经到达此位置,则表示已经复位。
三、任务总结3.1问题及解决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的问题有很多,机械系统知识的缺乏、测量手段的不精确、编程理论的匮乏、对模块化生产的不熟悉等,都使我们在实习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麻烦,也耽误了不少时间;不过,在我们小组成员的积极努力和配合下,在指导老师的讲解下,在信息网络的支持下,我们克服了困难,基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
不仅在理论和实践上双丰收,而且开拓了视野,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指明了明确的方向。
3.2发展前景机电一体化是将机械、电子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以实现工业产品和生产过程整体最优化的一种新技术。
机电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机械制造业发展趋势可以归结为“四个化”:柔性化、灵捷化、智能化、信息化.即使工艺装备与工艺路线能适用于生产各种产品的需要,能适用于迅速更换工艺、更换产品的需要,使其与环境协调的柔性,使生产推向市场的时间最短且使得企业生产制造灵活多变的灵捷化,还有使制造过程物耗,人耗大大降低,高自动化生产,追求人的智能于机器只能高度结合的智能化以及主要使信息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价值的信息化.据报道称,中国机电设计迈入PLM全新阶段,正挑战着前所未有的、不可预测的难题。
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重要性表现在它的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以及环保协调的绿色制造等。
它将使人类不仅要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要从繁琐的计算、分析等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以便有更多的精力从事高层次的创造性劳动,智能化促进柔性化,它使生产系统具有更完善的判定与适应能力。
当然这一切还需要我们大家进一步的努力. 机械制造业的四个发展趋势不是单独的,它们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是相互依靠,相互促进的。
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将会使它出现新的发展方向。
前面我们看到的是机械制造行业其自身线上的发展。
然而,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部分,它也将和其它的行业更广泛的结合。
纵观国内外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动向,机电一体化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一) 智能化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与传统机械自动化的主要区别之一,也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近几年,处理器速度的提高和微机的高性能化、传感器系统的集成化与智能化为嵌入智能控制算法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推动着机电一体化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智能机电一体化产品可以模拟人类智能,具有某种程度的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和自主决策能力,从而取代制造工程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
(二) 系统化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
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的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
表现特征之二是通信功能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等常用通信方式外,实现远程及多系统通信联网需要的局部网络正逐渐被采用。
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以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
机电一体化产品还可根据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构造研究某种新型机体,使其向着生物系统化方向发展。
(三) 微型化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高度融合了微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国外称微电子机械系统的几何尺寸一般不超过1cm3,并正向微米、纳米级方向发展。
由于微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体积小、耗能小、运动灵活等特点,可进入一般机械无法进入的空间并易于进行精细操作,故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工农业乃至国防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
(四) 模块化模块化也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信息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事,它需要制订一系列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
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企业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新产品,同时也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五) 网络化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有重大影响,使其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很多,面向网络的方式也不同。
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六) 绿色化工业的发达使人们物质丰富、生活舒适的同时也使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绿色产品应运而生。
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生态环境无危害或危害极小,资源利用率极高。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时能回收利用。
绿色制造业是现代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众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它促使机械工业发生战略性的变革,使传统的机械设计方法和设计概念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大力发展新一代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改造传统机械设备的要求,而且是推动机械产品更新换代和开辟新领域、发展与振兴机械工业的必由之路。
3.3实习感想古人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了几年的大学,然而大多数人对本专业的认识还是不够, 在学习机电一体化专业理论知识后,学校为了开拓学生自身的知识面,增加社会竞争中的优势,进一步锻炼和培养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以便毕业后能更好的融入社会,适应国内外严重的经济形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