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市政道路边坡整治一期工程扬尘控制专项方案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万港建设工程二〇一六年三月专项方案审批表项目名称:万州区市政道路边坡整治一期工程建设单位:市万州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监理单位:中渝建设工程监理施工单位:万港工程建设工程地点:万州区天城片区本工程共三段边坡。
1、天龙路边坡:此段边坡位于周家坝天龙路,此段边坡已开挖形成多年,为岩质边坡,边坡总长约469m,高度3.5~29m不等。
本段边坡采取分段施工,其中AB段、CD段采用锚喷支护,BC段采用锚杆挡墙支挡。
2、石宝大桥旁边坡:此段边坡位于万州主城区西北部,属于万州区周家坝街道办事处,该区域西侧为高约10~30m的陡崖,在卸荷、裂隙切割、风化等作用下,陡崖带上部形成危岩带。
危岩带总长约100m,主要包括1个危岩带,6个危岩单体。
针对整个危岩带(包括危岩体)采用"人工清除表面浮石+锚杆挡墙+裂隙封闭"的防治方案。
3、集中新路边坡:此段边坡位于万州主城区西北部,属于万州区周家坝街道办事处,该边坡由于修建公路对山体斜坡进行开挖,在卸荷、裂隙切割、风化等作用下,该坡体形成高约5~15m的危岩带。
危岩带总长约30m,主要包括1个危岩带,4个危岩单体。
本段边坡的防治方案:整个斜坡(包括危岩体)采用"人工清除表面浮石+锚杆挡墙+锚喷+裂隙封闭+坡面绿化"的防治方案。
由于本工程三段边坡均紧邻已通行道路及居民区,为了有效防治城市及住宅区扬尘污染,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及人居环境,为城市创建田园城市做出贡献,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和《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以及市重大工程建设的有关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实现文明施工现场达到市相关标准,特编制本施工扬尘控制专项方案,并成立联合检查领导小组,开展项目施工扬尘整治工作的日常检查工作。
第三章、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3、《市主城尘污染防治办法(草案)》;4、《市环境保护条例》;5、《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暂行规定》;6、《市建筑施工现场监督管理规定》;7、《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暂行标准(环境和卫生)》。
第四章、组织保证措施项目部建立施工现场扬尘控制责任体系并始终保持运转。
1、项目经理负责对施工全过程监督,从源头做好施工扬尘整治工作。
2、项目副经理负责对本方案的检查、监督及评价。
对违规、不符合要求的扬尘行为必须坚决制止,不听劝阻的要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3、技术负责人负责对扬尘治理专项方案的编制、实施和检查,对投入到扬尘专项治理的人、机、材、设备等作统一安排和部署,对扬尘污染负主责。
必须按照《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暂行规定》、《市建筑施工现场监督管理规定》、《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暂行标准(环境和卫生)》的规定,落实好裸土覆盖、硬化道路、冲洗车辆、洒水降尘、工地绿化5个100%必须达标的要求;必须有专门机构,指派专人负责,每天对施工现场扬尘整治工作进行检查并记录,使工地扬尘整治工作步入常规化和规化管理。
4、专职安全员:负责每天检查扬尘治理落实及实施情况并作好记录。
5、综治员:负责对路面、加工棚、水沟、机械挖土进行覆盖。
6、施工员:负责对路面保洁人员的监督。
7、材料员:负责对项目针对扬尘整治的材料采购。
第五章、管理目标(一)、施工扬尘污染控制达标;(二)、无市民重大投诉;(三)、无因施工扬尘控制不善造成的上级处罚和通报批评;(四)、上级部门检查验收达标;(五)、其中,扬尘控制达标的具体指标有:建筑垃圾入库、每天清运;车辆进出用水冲洗;生活垃圾袋装化;施工区、生活区、办公区洒水清扫。
第六章、施工现场的扬尘源及其相应控制措施(一)、施工现场的扬尘源:1、刷坡时,土石方开挖所产生的灰尘;2、锚杆钻孔时、喷射混凝土时产生的气体灰尘;3、装运土石方时,在道路上产生的灰尘和车辆装运卸货物时产生的灰尘;4、小型混凝土施工时,因为搅拌混凝土而产生的扬尘;5、吹风时,各种堆码材料产生的灰尘;6、清扫场地时产生的灰尘。
(二)、针对以上扬尘源采取的措施:1、组织措施为保证对施工现场扬尘控制的有效管理,项目部在现场实行统一的组织管理,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扬尘控制管理办法》,使项目部全体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现场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施工扬尘控制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和宣传,使项目机构人员积极的行动和参与该控制行动,并以模的行动带动项目部其它人员自觉的遵守,做到自给自律,全员参与。
使全体人员建立以我“参加行动为荣,破坏行动为耻”的思想。
项目部扬尘控制领导小组成员包括:组长(项目执行经理建均)、副组长(项目工程技术负责人美华)、组员(责任人):邓长波、代前堂、牟冬梅、明华、凌,各工种班组长、门卫人员和专职保洁人员。
2、实行责任制项目经理与领导小组成员签订责任书,实行奖罚制度。
责任组责任人员职责如下:(1)组长:负有领导责任,传达相关规定精神及监督、考核责任组人员责任落实情况;(2)副组长:负责施工围扬尘污染的控制及现场扬尘防止的组织作用,对有可能发生扬尘的情况做出预防、布置具体的治理措施、监督各责任人员的实施工作,负责对发生的扬尘事件查找责任人、发生源及解决办法;(3)责任人责任①负责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情况的监督及管理工作,负责对施工班组的交底工作,组织班组人员学习,对现场可能产生的扬尘污染情况进行预防和治理工作,对施工围产生的扬尘污染负主要责任。
②负责施工现场的巡视检查工作,对发生或可能发生扬尘的情况坚决制止,并有权进行处罚,对已经发生的扬尘污染情况要组织学习、总结经验,防止事件的发生,对施工围产生的扬尘污染情况负主要责任。
③门卫人员和专职保洁人员:负责施工大门进出车辆的登记和标志牌的发放工作、负责对进出工地车辆的冲洗,严禁带泥上路,对发生车辆带泥上路的情况负主要责任。
对施工现场的水泥、砂等易挥发物资进行覆盖。
④各工种班组长:负责明挖部份土石方作业时的扬尘控制、负责暗挖时锚杆、小导管施工时的扬尘控制、负责小型混凝土搅拌时的各种材料、搅拌机所产生扬尘的控制。
对锚杆、小导管、喷浆、混凝土等生产过程中易产生扬尘的工序、部位,严格按项目部制定的管理办法和本专项方案进行作业,负主要管理责任。
项目部要经常组织班组人员进行学习相关规定精神,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学习先进工作经验,交流控制扬尘污染的办法,从思想上杜绝麻痹及轻视防尘污染。
以上责任人员如发生扬尘污染,则根据相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3、合同措施。
施工现场的扬尘绝大部分是因班组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不当造成的,故项目部在与劳务公司或班组签订的合同中就将相关控制措施写入其中,使其成为合同文件,以促使班组长及工人能更好的执行和遵守。
4、施工现场对扬尘源采取的针对性措施(1)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扬尘控制现场拌制混凝土的控制措施:对所有砂、石、水泥等材料进行覆盖,防止吹风而产生挥发;在混凝土搅拌场地,四周搭设防护棚,用竹胶板进行密封,操作人员均戴防护口罩;搅拌混凝土时,按照先加水、再进水泥、河、石子、最后再进行搅拌的进料方式,将搅拌混凝土时的各种材料灰尘进行有效控制。
所有现场用的水泥,全部采用袋装。
汽车运输时,采用蓬布遮盖密封运输。
现场设置专用库房。
现场修建堆砂场,四周采用砖砌筑隔离,上面用蓬布进行遮盖。
在搅拌场附近,设置一座搅拌水池和一座沉沙池,搅拌机用的水源均用泵从搅拌水池里抽取,冲洗搅拌机时的污水经沉沙池沉淀后,排入就近的城市污水系统。
(2)锚杆、喷射混凝土的扬尘控制由于锚杆在施工过程中,要用风钻进行钻孔,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扬尘,为了控制和减少扬尘,一是更改施工方式,将原计划每班4台风钻,改为2台,使其扬尘量减少;二是钻孔时,同时开户喷水,将给水管改装成高压水管,与风钻相连,确保边钻孔边喷水,以控制扬尘;三是所有操作人员均戴防护口罩,防止灰尘对人体的损害。
喷射混凝土时,采用湿喷式喷浆机,对拌制好的喷浆料进行湿水润湿,并控制其用水量,以保证能顺利通过喷浆机进行外喷。
(3)对所有土石方,采用集中堆码后,分批外运。
若每次作业的土石方工程量不大(不超过20m3),对于刷坡的土石方,将集中放置后并在夜间,集中外运到弃渣场。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平面布置图,设置临时堆渣场、出渣车停靠处、冲洗池和沉沙池,并借用现有道路进行布置。
所有临时占用场地,均全部用混凝土硬化。
对临时堆渣场,采用蓬布进行遮盖。
冲洗池按照市市政部门的统一要求进行设置,所有出场的车辆一律经高压水冲洗干净,使其不产生洒落和流溢后才能出大门上路,否则,不予放行。
每天安排2人的专职保洁人员进行车辆清扫和冲洗。
所有冲洗池的生活污水均通过沉沙池进行沉淀,方可排放到就近的城市污水系统中。
进出施工现场的车辆实行登记和标志牌制度。
(4)日常生活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必须处理后才能排入市政管网,现场设沉淀池。
对沉淀池需采取以下措施:①沉淀池由清扫班清洁,并形成记录。
②日常每周一次沉淀池进行清理,特殊情况下必须及时清理,保证管道畅通。
③不得将漂浮物和固体物件排入沉淀池。
④专池专用,不得代替其它排水池。
⑤不得损坏沉淀池。
⑥定期对沉淀池的沉淀排污情况进行检查,保证排污达标。
(7)现场生产和生活区分别单独设立。
现场生产区设置在工地,生活区设置在租用民房。
不在施工现场进行煎熬、焚烧和动火,防止烟尘的产生。
(8)临时贮存间管理工地的建筑垃圾在临时贮存间集中堆放,临时贮存间由材料员管理,及时通知环保部门清理。
①建筑垃圾必须分类堆放,不得混堆。
②禁止超量堆放。
③保持周边清洁,不得翻落。
④及时做好记录。
第七章、扬尘整治工作应急预案为近一步改善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确保完成我标段控制大气污染任务目标,切实抓好我施工区扬尘整治工作,建立及时高效的扬尘整治工作机制。
现结合我标段扬尘整治工作实际,特制订我标段扬尘整治工作预案,具体如下:(一)、工作任务、目标及原则进一步提高建筑工地规化、标准化管理水平,改变建筑工地整体面貌,提升建筑业整体发展水平,健全并强化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应急反应机制与能力,确保完成控制大气污染任务目标。
坚持“层级管理、条款结合”,协同配合、预防为主、快速反应、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
(二)、组织指挥机构1、成立组长王林均、副组长美华、邓长波、代前堂、牟冬梅、明华、凌和各工种班组长、门卫人员和专职保洁人员用组员的扬尘治理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工地项目部,建均为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各部门进行扬尘治理工作。
2、组织机构负责人:建均:美华:(三)、预案等级及启动程序应急预案分为四级:1、空气污染预测指数(API)达到101-150时,启动IV级应急预案;2、空气污染预测指数(API)达到151-200时,启动III级应急预案;3、空气污染预测指数(API)达到201-300时,启动II级应急预案;4、空气污染预测指数(API)达到301以上时,启动I级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