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究分层走班模式,强化培优补基效果(青雅丽发学校 宋冬)

探究分层走班模式,强化培优补基效果(青雅丽发学校 宋冬)

探究分层走班模式,强化培优补基效果
教心学与管理我校2016-2017学年试行初一数学科目分层走班,参
照对象为城区某中学初一年级,多次统考对比情况如下:
初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平均分差距-6.6,第一学期期末考
试数学平均分-0.95;第二学期全区质量抽测数学平均分差距+0.29;第二学期期末数学平均分差距-0.25。

分层走班制教学是挑战传统教学的一种创新模式,有着强大的理论支撑,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预料中和意料之外的问题,但经过不但的总结得失,及时调整,最终分层走班下的数学整体水平有明显的提升,得到了广大家长、学生的认可及一致好评,教师综合水平迎接了新的挑战和也得到了有效的全面提升。

不断的摸索过程为如何最有效地实施分层走班总结了可行的经验。

一、如何做到有效的分层走班
(一)优化教师资源
1.对教师人数配置需要增加
分层走班层次分得越明显,效果越好,这就需要在教
师配置上需要增加人手,因为分层后的班额会变小,尤其
是A班人数越少越好。

2.对教师团队提出了新的挑战
创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团队是一种的巨大的挑战,教
师需要调整以往的传统模式,一方面要接受和适应分层走班,另一方面要学会用创新的方式来解决出现的新问题。

分层走班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带来不便,如由于上课时间的同步性与固定性导致教师很难调课,也很难互相实时听课。

这就需要老师们学会克服困难的同时创新听磨课方式,如改变实时听课,利用录播室录课回放的形式进行听、评课和磨课。

课后及时辅导问题也可以继续采用微课辅导的形式,不断将这种模式进行优化,让辅导变得更加高效与便捷。

3.对各个层次的教师有了新的要求
首先,每一个分层班的老师既是任课教师同时也是该分层班的班主任,需要具备一定的班级管理能力,如班级管理、各学生成绩的变化原因分析、对每个学生的了解与沟通、与家长的联系等等。

其次,不同层次的学生面临的问题具有差异性,这也需要对应层次的老师具有相关的能力水平来应对。

C班的学生整体成绩优异,学习十分自主,这就要求该班老师有很强的专业素养,能够让学生十分信服,高效地引导学生更好的拔尖。

B班的学生整体成绩中等,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自觉,基础也较为牢固,但学习弹性空间较大,时而进取,时而会掉队,这就需要该班老师能够善于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鼓
励学生以C班为目标努力实现自我突破。

A班的学生基础十分薄弱,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有些自暴自弃,带好A班需要配备综合素质强的老师,A班老师需要有极高的教学热情,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对学生充满信心,虽然A班的人数不会很多,但几乎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例,需要老师跟踪每个学生的发展,同时与家长要耐心沟通(往往A班的学生还伴有很多家庭问题)。

(二)完善分层走班教学评价制度
教师的教学成果只有得到公平公正的评价,才会更有动力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

由于每个层次的学生的起点均不同,如何评价每个层次的老师的教学成果也成了分层走班衍生的新问题。

目前采用的是同层次间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三个维度的折合分来评定教师的教学成果,但不同层次间如何做到统一有待进一步探索和优化。

同时分层走班下的教学管理、分层备课、出卷、阅卷等教学常规上均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为了增加及时辅导,往往分层走班还需要额外加课测试和习题讲解,所以有效的分层走班相对传统教学要求教师付出得更多,为了体现学校对教师付出得肯定,同时激发教师主动接受创新模式并努力探索的热情,学校需要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支持和鼓励教师,需要有较为稳定的激励措施。

(三)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
对于新生事物,学校要做好宣传,让家长意识到分层走班的优势,从心底接受和认可分层走班,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变化情况,共同做好及时的调整。

各分层班的老师要为该班建立长期有效的家校沟通体系,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展,充分发挥家长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二、当前局势下,分层走班如何促进培优补基
(一)第一届初三中考成绩的分析
我校第一届初三中考在领导密切关怀下、全体初三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欣喜的成绩。

欣喜之外,我们还要深刻剖析中考的得失。

1.合格率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中考参考361人(含17个直升生),合格348人,合格率为96.4%。

而我校13个不合格生中,有6个单E,足见辅差的潜力还很大。

2.潜在的优秀生有待挖掘
根据2019年度天心区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考核总体方案第二十三条设立优秀学生培养难度系数,体现“从入口看出口”,考核优秀学生培养。

优秀学生包含6A、5A1B、4A2B、3A3B、2A4B、1A5B、6B、含1C且无DE等。

换算成统一的“单位”。

计算办法如表:
我校含含1C 且无DE 的人数有36人,可见占总人数比例之大,约10%。

具体分布如下:
(1)我校有25个1A4B1C ,均只能算1个单位,与1A5B 只有一步之遥,1个1A5B 记作3个单位。

能去掉3个C 就可以抵一个6A 的积分。

另外还出现一个1A4B1D ,一门跛脚成千古恨,葬送了读普高的机会。

(2)我校有6个2A3B1C ,与2A4B 只有一步之遥;4个
0%20%40%60%
80%100%
6A
5A1B 4A2B 3A3B 2A4B 1A5B 含1C 且无DE
2471313233600
1
4
6
25
0优秀潜在优秀(带1C)
3A2B1C ,与3A3B 只有一步之遥;有1个4A1B1C ,与二类指标线一线之隔,十分可惜。

3.优秀生可以更优秀
我校19届中考,6A :2人,5A1B :4人,4A2B :7人,3A3B :13人,2A4B :13人,1A5B :23人,共62人,分布图如下。

优秀生成金字塔状分布,每一层均具有强有力的上升空间。

(二)加强培优补基力度势在必行
1.力保合格率的优势,争取更加逼近100%
循序渐进,逐步缩小补基范围。

各学科合格率补基在初一阶段先锁定后10%,到初二逐步缩小到8%,初三第一学期锁定后5%,第二学期各学科锁定后3%。

2.全面重点关注平时的跛脚科目学生
对于跛脚科目学生,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重点关注
平时考试中的单C 、单D 学生,班主任实时与任课老师点对
010
20
30
40
50
60
70
2019届中考优秀学生分布图0
2313137426A 5A1B 4A2B 3A3B 2A4B 1A5B 6B
点对接,将其列为培优补基重点关注对象,落到实处,动态关注,实时监控。

以达到中考减少单C的目的。

3.培优班逐年精选,专人管理
由我校2019届中考数据可知,直升生17人,4A2B以上13人,合计30人,占总人数约8.2%,而紧跟其后的3A3B 的比例为3.6%。

以此参考,综合考虑初一到初三的成绩起伏变化,同时在优生中营造优胜劣汰的竞争氛围,拔尖培优人数可以按年级的递进,依次设定为初一前15%,初二前12%,初三第一学期前10%,到最后的初三第二学期的前8%。

同时培优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培优班班主任),计算其工作量,负责实时关注优秀学生的动态,实时分析每一次考试优生的得失,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初三期间的心理辅导等。

(三)如何结合分层,具体实施培优补基
在培优补基上进行分层走班。

初一不走班,培优补差由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及时沟通,动态关注。

初二集中数学、英语及生地科目走班辅导,初三数学、英语及文综、理综的分层辅导。

(语文统一辅导,不分层)
为达到效果,一次走班的时间设定两节课,定第八、九节课的时间。

为综合教师资源及辅导时间,将全年级平均分两个部分(1到3班一部分,4到6班另一分),每个部分四个
分层班,A班1个,B班2个,C班1个,数学与英语分部分独立走班,例如1到3班分四个层次上两节英语,4到6班分四个层次上两节数学。

文综的历史、政治,理综的物理、化学亦如此,单双周交替。

语文的培优补基集中在一天,将优生集中在培优班培优,其他学生不分层,留在原班级,由语文组统一规划,安排内容,由班主任监督完成任务。

(1)优势:方便统一管理,容易实施。

(2)劣势:分层要有效果,就要将两头分出来,对优生和潜能生需要进行小班教学,而剩下的人数远超过一个班的人数,又必须重新分到两个班中进行。

这就需要各年级有两个备用教室,而且需要4名教师同时下班。

而各学科很难凑齐4名教师。

(3)解决方法:在其他年级借调相关教师参与分层培优补基,灵活调整培优补基方式,在保证两头的培优补基为本年级学科老师上课基础上,中间的可以布置练习任务或者集中广播讲解。

青雅丽发学校:宋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