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专题培训课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专题培训课件


• 二、分类学研究的必要性
• 世界上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形态各 异,色彩纷呈,各不雷同,却都可以根据一定的 原则、标准,划分为各种各样的类别、类型,进 行更深入一步的、更系统的研究。比如《格萨 尔》、《江格尔》、《玛纳斯》、剪纸艺术、民 间年画等。泥塑艺术等。
• 实际上,分类研究从来都是一切科学研究中必 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任何科学研究中 由一般的原理研究向特殊对象的研究转化的逻辑 上的中介过渡和理论上必要的准备。
• 二、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确认
• 在具体的世界遗产保护与申报的过程中,人们 发现一些遗产项目既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 也符合世界自然遗产的条件。例如泰山、黄山、 峨眉山和乐山大佛、武夷山等。
• 三、文化景观遗产的提出
• 实际上,《世界遗产公约》公布的20年后,即 1992年,又出现了一个新的世界遗产类型,这 便是文化景观遗产。1992年12月,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提出将文化景观作为 一个全新的遗产类型。
• 民间音乐指由广大人民群众在漫长历史过程中, 通过口口相传而流传下来的音乐形式和音乐作品。 它无论从使用的乐器、演奏的乐谱还是演奏形式, 都有着极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与当地的民俗习 惯相溶合,与当地的民俗活动相结合。
第三节 世界遗产及人类文化遗产的分类
• 一、《世界遗产公约》所界定的“世界遗产”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 然遗产公约》,倡导对世界文化遗产及世界自然 遗产进行国家保护和世界保护。
• 分类学研究在自然科学中十分发达,如生物学、 花灯等学科。
中国非物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出现和流行的学 术名词,是指民众在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里传承、 传播、共享的口头传统和语辞艺术。从文类上来 说,包括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 间歌谣﹑民间叙事、民间小戏﹑说唱文学﹑谚语 ﹑谜语、曲艺等。目前中国民间文学是作为中国 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自设二级学科,以及社 会学一级学科下属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二级 学科而并存。目前世界上民间文学研究较为发达 的有美国、中国、日本、芬兰、德国、韩国、俄 罗斯等。中国国内研究实力较强的研究机构包括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台 湾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 学等。
• 四分法。一般是把人类文化现象划分为四大类, 即在上述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三分 法的基础上,增加行为文化这一类别,将文化分 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 大类。
• 以上这些文化的分类,一般地说,还都是在整 体上、宏观上对人类文化现象作的大的类型的划 分,还没有触及各个具体的文化门类的层次。而 在文化理论研究中,也常常需要划分处文化的主 要门类或叫部类。
• 我国现代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在20世纪30-40奶 奶 带 密 切 关 注 艺 术 的 分 类 问 题 , 在 40 年 代 初 的 《艺术修养基础》一书中,形成了一打艺术即十 二种艺术的体系,包括绘画、书法、金石、雕塑、 建筑、工艺、照相、音乐、文学、演剧、舞蹈、 电影。
• 以下几种最为流行的分类方法:
• 第一种是本体论或叫存在论的划分方法,它以艺 术作品在现实中的存在方式作为划分的标准,将 全部艺术样式划分为三大类,即空间艺术、时间 艺术和空间—时间艺术。第二种是认识论或叫心 理学的分类方法,把全部艺术划分为视觉艺术、 听觉艺术和视—听综合艺术。第三种是符号学的 分类方法,把全部艺术划分为再现性艺术、表现 型艺术及再现—表现性艺术。第四种是goon功能 论的分类方法,把艺术区分为单功用艺术和复功 用艺术。
第二节 文化学与艺术学上的分类研究
• 一、文化的分类 • 文化是文化学、文化哲学、文化人类学等人文 学科共同的研究对象。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 化遗产,归根结底,也是属于文化的范畴。 • 二分法。这是文化理论中很常见的一种分类方 法,一般是将人类的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与精神 文化两大类别。
• 三分法。这也是文化中一种很流行的分类方 法,一般是把人类的文化现象区分为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三大类。这种分类方法在西 方文化人类学中影响很大,国内不少学者也持这 种看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研究的意义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般与个例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作为一个学术术语,是 一个普遍适用于一切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象的一般 概念,是对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象的共性进行 概念上的高度抽象、概括的理论结晶。
• 现实中实际存在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象,却 都是个别具体、有血有肉的、样态各异的。在现 实中,并不存在某种抽象的、一般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例如藏族的《格萨尔》、新疆的十二木卡 姆、蒙古族的长调、广西的刘三姐歌舞艺术;云 南的阿诗玛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一 般概念,是对包括中华民族创造的全部非物质文 化遗产在内的整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象的共 性进行抽象的产物。
•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人们的视野
• 随着世界各国保护人类遗产的实践及理论探讨 的日益深入,人们发现,即使在世界遗产的分类 体系中增加了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和世界文 化景观遗产 这两种新的类型,它仍存在着重大 缺憾,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口头与非物质文化 遗产问题逐渐被提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日程。
• 文化的分类是丰富多彩的、多种多样的,并 不存在某种统一的、僵固的模式。
二、艺术的分类
• 艺术是现代文化体系中的重要部门,特别是当 代文化生活中,艺术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广 泛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 艺术作为艺术学、美学的研究对象,有关艺术 分类问题的研究即艺术分类学或艺术形态学研究, 也一直是美学、艺术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并成 为美学、艺术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民间音乐
• 民间音乐(Folkmusic),又称民间歌谣、民俗音乐、 民间短篇诗歌等,简称民谣、民歌、民乐,于国 际民间音乐协会(IFMC)之解释定义为「经过口传 过程发展起来的普罗大众音乐」,也就是该音乐 散布过程,纯粹是由演奏者或音乐接收者记录教 习,并亲自相传所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