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答题

简答题

简答题1.中国当代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以及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2.简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答:组织和领导国家的立法和执法活动;加强对人民军队的领导;领导和管理干部工作;组织和动员社会;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1.我国国家主席的基本职权包括哪几个方面?(1)国家主席的对内职权:公布法律;任免权;发布命令;荣典权。

(5分)(2)国家主席的对外职权: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

(5分)2.国务院总理负责制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第一,总理全面领导国务院工作,国务院的工作由总理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总理是国务院的惟一法定责任人和最高领导人。

(2分)第二,在国务院内部,实行总理负责制。

只有总理才是国务院的负责人,其他国务院组成人员只是总理的助手,并只对总理承担责任。

(2分)第三,总理享有国务院职责范围内的决策权。

(2分)第四,总理享有任免国务院组成人员及其他国务院工作人员的提名权(2分)第五,总理享有决定、命令、行政法规和议案的签署权。

(2分)1.简述民族区域自治的性质和特征从性质上看,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行政区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府,因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实现。

从特征上看,民族区域自治既不同于脱离一定地方区域的“民族文化自治”,也不同于没有具体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自治”,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而实行的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结合的制度。

这种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同时实现民族文化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繁荣。

2.我国各级检察院的任务是什么?对于叛国案、分裂国家案以及严重破坏国家的政策、法律、法令、政令统一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对于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进行侦察;对于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侦察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起诉或者免予起诉;对于公安机关侦察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对于刑事案件提起公诉,支持公诉;对于法院的审判活动的合性进行监督;对于刑事案件的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狱、看守所、劳动改造机关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1.简述村民自治的实质和内容。

村民自治的实质,就是让广大农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村民通过民主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共同办理好本村的各项事务。

(4分)村民自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其中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的关键,民主管理是村民自治的根本,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保证。

从操作的角度看,村民自治主要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即制定村委会选举办法,保证民主选举;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保证民主决策;制定村民自治章程,保证民主管理。

(6分)2.简述中国共产党任免干部的主要程序。

首先是中国共产党组织部门考察,党委讨论决定。

其次是上级党委审批。

再次是正式任命。

五、论述题联系实际说明宪法的基本原则。

答: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人民主权原则指的是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或者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在宪法中予以确认,并且规定了人民行使主权的方式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依据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应平等享有的权利。

社会主义国家在本质上由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在国家生活中处于主导的支配地位,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首要前提和直接表现,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来确保公民能够享受各种权利和自由。

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应当地在宪法中确认了人权保障原则。

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牵制、彼此约束、互相监督,以保障国家权力正常运行并进而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

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不认同三权分立的原则,但也主张国家机关的职能分工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首先,社会主义国家设立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此基础上一般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分别由三个不同的机关独立行使(其中立法权由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其次,作为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其他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再次,各级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在执行国家法律的时候要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治理的一种思想理念、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

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是民主制度,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不允许有任何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侵犯公民权利的专制权力。

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这些都是法治原则的具体体现。

5.目前国务院主要使用的行政方式有哪些内容答:(1)参与立法;国务院的参与立法,第一,表现为国务院享有法律案的提出权。

第二,国务院享有委托立法权。

第三,国务院有权要求立法机关对有关立法进行解释。

第四,国务院有权裁决某些法律问题。

除以上方面国务院所享有有法律明确规定的立法参与权外,国务院实际上在国家的立法活动中占有更加重要和突出的地位。

(2)行政立法;国务院的行政立法包括两类:一类是国务院制定的法律等级和效力仅次于法律的行政法规,另一类是国务院所属部门制定的规章。

由于行政立法是国务院重要的行政方式,所以国务院所制定的行政法规以及规章的权威性和效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是行政机关全面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重要方面。

(4)直接命令;宪法规定: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

(5)收集信息和要求地方政府报告工作;及时地掌握信息和情报是国务院行政的必要手段之一。

国务院收集信息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行,其一是通过国家统计局及其设在全国各地的直属调查机构,其二是地方政府向国务院所作的报告。

(6)审计和行政监察;国务院设立直属于总理领导的国家审计署,负责对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行政机构的审计。

行政监察是国务院维护行政领导效能的另一种方式。

(7)行业管理和部委联系企业;1998年的机构改革建立了政企分开的体制,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政府的“企业”功能弱化。

二是企业仍然没有能够完全摆脱政府的各种各样的控制,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在形式上和层次上发生了变化。

(8)专项拨款;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专项拨款,是指中央财政为实施特定的宏观政策目标而设立的补助地方专项资金。

专项拨款是中央政府实现宏观政策导向的重要手段,因此是国务院重要的行政手段。

(9)设立派出机构或代表;设立派出机构或代表是国务院加强对地方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一般运用在宏观调控和行政执法领域。

这种方式在近些年有增加的趋势。

(10)垂直管理;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政府对国家事务和地方政府的管理通常采用直接的、控制的和行政命令的模式,这种模式在机构设置上通常表现为中央政府机构对地方政府机构的垂直管理。

论述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答:(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2)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原则: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不仅都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大事和各级地方事务的管理,而且少数民族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还会受到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的特殊保障。

(3)民族区域自治原则: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必须以国家统一为原则,任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国家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各级自治机关,同时也是国家的一级基层政权机关;二是民族区域自治及其自治机关,必须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一系列规定享有自治权、行使自治权利;三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仅是民族自治,而且还是区域自治,是民族与区域相结合的自治。

(4)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摆脱贫困;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

(5)少数民族人口政策:一般规定:少数民族夫妇可以生育两个或三个孩子;边境地区和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人口特别稀少地区的少数民族夫妇,可以生育三个以上的孩子;西藏自治区的藏族农牧民夫妇可以不受限制地生育子女。

(6)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政策:国家采取了许多政策和措施支持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7)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受到了普遍重视、尊重,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8)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9)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政策。

(10)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1.结合实际论述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

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有权要求公务员履行其法定的应尽职责,同时也有义务保障公务员为更好地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权利;公务员有忠实履行其职责的义务,同时也有权依法要求为履行其职责所必需的权益保障。

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一定的权利,就无法执行公务;没有一定的义务,就不能防止公务员滥用职权。

只有既享受权利又履行义务,才能保证公务员依法行政。

(6分)(1)公务员的义务公务员必须履行九项义务:一是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二是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四是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五是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做出的决定和命令;六是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七是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八是清正廉洁,公道正派;九是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公务员未能履行应尽义务的,即视为违纪行为,轻者进行批评教育,重者给与行政处分,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分)(2)公务员的权利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有八项:一是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二是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三是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四是参加培训;五是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六是提出申诉和控告;七是申请辞职;八是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