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概念设计的意义和应用分析

概念设计的意义和应用分析


$&&0 ) &+-&/$/-&% ".$/( "#"$%&’& (# &’)#’*’+"#+, (* +(#+,-. /,&’)# "#/ ’.& "--$’+".’(# !"# $%&%’( )*+ ,%’-&%(. "01234521 (234562 78934:5;786 92< =<>8786?@ ;489<89?@ A>?<? >8: ?7687B7;>8;< 4B 92< ?935;953>C ;48;<D9 :<?768 >8: E7:< >8>CF?7? 48 79 78 D4789? 4B G7<E 4B 3767:79F 92<43F@ =>9<37>C >G>7C>A7C79F >8: ;4-4D<3>97G< >;9748 D378;7DC<@ 92< 7=D439>8;< 4B ;48;<D9 :<?768 7? D3<?<89<:@ >8: 24E 94 ;48?7:<3 >8: >DDCF 927? 9245629 94 ?935;953< :<?768 7? D34D4?<:H 678 9:3;11 ;48;<D9 :<?768I 3767:79F 92<43FI ;4-4D<3>97G< E43JI =>9<37>C >G>7C>A7C79F
!
刚度理论在概念设计中的运用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的结构布置
( 包括竖向结构体系和水平结构体系 布置) 和结构计算分析( 包括计算假定 和构件内力分析) 阶段, 一般设计人员 比较关注的是荷载的产生及其数值大 小, 即比较注重‘ 力’ 的概念而往往忽 视或轻视结构或构件抵抗外力的变形 能力、 反映结构构件内在联系、 影响构 件内力及变形相互关系的 “ 刚度” 概 念。事实上, 结构中力的平衡、 变形的 协调及由此产生的构件内力都是通过 构件自身的线刚度 ( 由截面尺寸及三 维空间的第三方向尺度和材料特性三 要素构成)及连接构件之间的相对刚 度的大小来体现的。换言之, 属结构外 部因素的 “ 力” —— —楼层作用荷载、 风 力、地震作用及建筑物的自重等在结 构内部的作用、传递及所引起的结构 反应均通过属结构内部因素的“ 刚度” 来完成, 即为内部因素。从哲学的观点 来说, 它与外部因素相比, 更是事物的 本质; 另一个事实是, 在结构技术书籍 和各类结构设计规范( 规程) 中有关构 件计算和构造方面的论述,其核心内 容也常以刚度为主线。因此, 结构工程 师应十分重视并透彻理解结构刚度理 论 !"#。
!""# 年第 $ 期
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 应 该 是 刚 柔相济的。结构过刚则变形能力差, 强大的破坏力瞬间袭来时, 需要承受 的力很大, 易造成局部受损最后甚至 全部毁坏; 而过柔的结构虽可很好地 消减外力, 但易造成变形过大而无法 使用, 甚至全部倾覆。结构是刚多还 是柔多好, 刚到什么程度或柔到什么 程度才算合适, 这些问题历来都是专 家们争论的焦点,而最后的共识就 是: 刚柔相济是设计者的追求。刚是 立足之本, 必要刚度不能少, 如此方 能控制变形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 才 不会失掉本质的东西;柔为护身之 法, 结构的刚度是有限的, 要学会以 柔克刚,提高消化和转换外力的能 力, 有时牺牲一点变形来抵抗突然到 来的摧毁力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 但应以不失去自我为度。 刚柔相济思想是一种理想的 “ 模 糊概念” ,现实中往往不是想刚就能 刚, 想柔便能柔的, 每种结构本身的 材料各不相同, 且每种结构所处的环 境( 主要立足的基础) 不同, 所受的外 力更难统一定性, 所以每个工程师要 多思考, 多体会, 多运用刚柔相济理 论,从概念的角度去做好结构设计。 例如结构的抗风设计和抗震设计是 相矛盾的, 抗震设计希望结构适当柔 一点, 能吸收震动的能量; 而抗风设 计则希望结构的刚度大点, 在风的作 用下动力效应及变形能小点。因此要 设计一个抗风和抗震性能都很好的 高层建筑结构很不容易, 而解决这对 矛盾最好的方法就是运用刚柔相济 思想进行分析的设计。著名的美国工 程院院士林同炎教授可以说是概念 设计的鼻祖, 也是刚柔相济思想的集 大成者。%&’( 年林同炎公司设计的美 国银行大楼, 由)个 柔 性 筒 组 成 , 是具 有很大抗弯刚度的结构总体系, 在抗 风荷载及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下表 现为刚性体系, 使柔性结构与刚性结 构得到完善的统一, 做到了结构的刚 柔相济; 当遭遇强烈地震时, 通过控 制各分体系之间的连接构件的屈服、
为依据,用符合工程客观规律和本质 的方法,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确定合 理的分析、处理方法对所设计的对象 作宏观的控制。 概念设计的目的是力求使设计方 案经济、 合理, 也是设计者根据经验和 专业设计理论,在脑海中进行的一个 优化过程。其依据主要包括结构总体 系与各分体系的工作原理和力学性 质, 材料使用的经济性, 设计和构造处 理原则, 计算程序的力学模型和功能, 吸取或不断积累的实践经验。 概念设计不仅可保证正确的设计
・ ・ ".0




第 !" 卷
种构件形式。其迅速发展正预示着我 们在结构设计中要从材料效用的角度 出发充分地理解力学概念,才能创新 出更经济更合理的结构。
层粘土作为桩尖持力 桩, 选用( 1—.) 层, 有效桩长为 -0 +, 算得单桩承载力 标 准 值 !23 4"1) 35。 筏 板 面 积 " 4"-*0 厚度为 )*"1 +, 基础埋深为 . +,--*. +,
概念是一种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 思维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经过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形成的; 而结构概念设计多指不经数值计算 ( 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分析或在 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 , 依据整体 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 结构破坏机理、 震害、 实验现象和工程 经验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 想,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 总体布置和结构措施,并以工程概念
!பைடு நூலகம்
从材料效用的角度考虑概念设计 经济效益对任何业主都是首要问
题,安全又省钱是业主对结构设计水 平考核的重要指标,也应该是结构设 计人员的追求。 对于结构设计来说, 最 主要的经济技术性就是材料效用问 题,一般材料利用率越高的结构设计 也就越经济。 矩形截面梁是普通的受弯构件, 其材料利用率很低,原因一方面是靠 近中性轴的材料应力水平低,另一方 面是梁的弯矩沿梁长一般是变化的, 这样对等截面梁来说, 大部分区段( 即 使是拉、 压边缘) 应力水平均较低 ,*-。 针 对梁的这种受力特点,从结构概念设 计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因为梁截面存 在应变梯度,只有当构件是轴心受力 时, 材料利用率才可能增大, 于是产生 了拱结构及合理拱轴线的概念,但由 于拱结构曲线构造的复杂性,使设计 和施工都比较费劲,于是又出现了平 面桁架形式。 平面桁架可以理解为“ 淘 空” 的梁, 即将梁中多余材料去除, 既 经济, 又可降低自重, 故桁架的上弦相 应于梁的受压边,下弦相应于受拉钢 筋。 规则桁架中弦杆的受力( 拉、 压) 与 梁中主拉、 压应力方向一致。 根据上述 分析,还可以将桁架的外形设计为与 弯矩图相似的形状,从而使桁架的弦 杆受力均匀。由于桁架中大量存在压 杆, 压杆的强度往往由其稳定性决定, 而不是由杆件截面材料强度决定, 故 在平面桁架的设计过程中,应设法降 低压杆的长细比,单纯增大截面是下
・ ・ /$/
建 筑 技 术 ,3;279<;953< (<;284C46F
第 %/ 卷( 第+期 $&&0 年)
K4CH%/
L4H+
得好,能使结构尽量满足外部条件并
概念设计的意义和应用分析
朱慈勉 尹小明
( 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 $&&&’$) 摘 要: 通过阐述结构概念设计的含义、 内容、 依据及其意义, 并从 刚度理论, 材料效用, 协同工作原理三方面对结构概念设计进行多角度 分析, 体现了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指出在结构设计中应如何考虑和运用 结构概念设计思想。 关键词: 概念设计; 刚度理论; 协同工作; 材料效用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量作出评价和判断至使用时才取得结 论的工程项目,其质量管理必须从施 工工艺上加以严格控制,方可避免出 现定喷墙脚下一处漏水的问题。 之间原考虑联结方案为在旋喷桩的桩 顶插入钢筋,在旋喷桩顶做钢筋混凝 土冠梁,冠梁通过焊接短钢筋与钻孔 灌注挡土桩的主筋锚固,达到两桩体 又误认为旋喷桩能卡入钻孔灌注挡土 桩内形成一体,因而取消了桩间联结 的作法,导致因两桩体错动而造成微 漏水的后果。
朱慈勉, 上海市人, 同济大学, 教 *’". 年 . 月 生 , 授, 博士, 上海 $&&&’$ , 收稿日期: $&&0-&%-&+
原则,还可通过它来解决设计中出现 的问题, 提高设计水平。概念设计运用
!!!!!!!!!!!!!!!!!!!!!!!!!!!!!!!!!!!!!!!!!!!!!!!!!!! ( 的共同受力; 但实施时认为工序太多, ( $) 对 这 类 施 工 过 程 无 法 对 质 %) 旋 喷 桩 与 钻 孔 灌 注 挡 土 桩
概念设计的意义和应用分析 破坏,而变成具有延性的结构体系, 即各分体系独立工作, 则结构的自振 周期变长, 阻尼增加, 即便超出弹性 极限, 仍持有塑性强度, 可做到摇摆 而不倒塌。%&*! 年 %! 月 !( 日尼加拉瓜 首都马那瓜市发生强烈地震, %" """ 多栋楼房倒塌,该楼虽位于震中, 承 受比设计地震作用 "+"’ !大 ’ 倍的地震 作用 "+(# !而未倒塌, 充分地验证了刚 柔相济思想的正确性及实用性, 引起 了世界结构界同仁的高度重视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