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单项选择题1、标准是从事生产、建设和商品流通等工作共同遵守的一种(b)。
A、工作要求B、技术依据C、加工准则D、装配要求2、互换性按互换程度可分为(a)A、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B、全部互换和部分互换C、功能互换和几何参数互换D、零件互换和装配互换3、零件几何参数的误差允许范围叫公差,它包括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c)。
A、配合公差B、跳动公差C、位置公差D、定向公差4、。
/d。
ISO表示()标准。
A、国家B、企业C、地区D、国际5、。
:/a。
合理确定公差与正确进行检测,是保证产品质量、实现()生产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条件。
A、互换性B、机械化C、流水线D、自动化6、。
0,/b。
表面粗糙度影响配合性质的()。
A、持久性B、稳定性C、互换性D、结合性7、。
:,/c。
()的大小对零件的使用性能和寿命有直接影响。
A、尺寸误差B、形状误差C、表面粗糙度D、以上都不是8、。
/d。
标准公差决定尺寸公差带的()。
A、方向B、形状C、位置D、大小9、。
:,/c。
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带的()。
A、方向B、形状C、位置D、大小10、,/c。
基本偏差是()。
A、上偏差B、下偏差C、距离零线最近的那个偏差D、以上都对11、。
,/a。
实际生产中一般采用()选择公差等级。
A、类比法B、计算法C、试验法D、分析法12、。
:,/(D)。
本课程研究的主要问题是()设计。
A、运动B、结构C、强度D、精度13、。
,/(C)。
()是精度要求的技术保证。
A、测量B、检验C、检测D、验收.14、。
:/(A)。
孔和轴的基本尺寸用( ) 表示.A、D.dB、Da. daC、Dmax. dmaxD、Dmin. dmin.15、。
,/(B)。
孔和轴的实际尺寸用( ) 表示。
A、D.d B.、Da. da C、Dmax. dmax D、Dmin. dmin.16、。
:/(C)。
孔和轴的最大极限尺寸用()表示。
A、D.dB、Da. da,C、Dmax. dmaxD、Dmin. dmin.17、。
:/(D)。
孔和轴的最小极限尺寸用()表示。
A、D.dB、Da. da,C、Dmax. dmax.D、Dmin. dmin.18、。
,/(A)。
孔的最大实体尺寸用()表示。
A、Dmin.B、Dmax.C、D.D、Da19、。
/(B)。
孔的最小实体尺寸用()表示。
A、DminB、Dmax.C、DD、Da20、。
:,/(B)。
轴的最大实体尺寸用()表示.A、dminB、dmaxC、dD、da21、。
:/(A)。
轴的最小实体尺寸用()表示。
A、dminB、dmaxC、dD、da22、。
:/(A)。
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偏差。
A、上B、下C、正D、负23、。
,/(B)。
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偏差。
A、上B、下C、正D、负24、。
,/(A)。
孔的尺寸公差用()表示。
A、ThB、TsC、TfD、Te25、。
/(B)。
轴的尺寸公差用()表示。
A、ThB、TsC、TfD、Te26、。
/(C)。
配合公差用()表示。
A、ThB、TsC、TfD、Te27、。
:,/(A)。
尺寸公差值只能为()值。
A、正B、0C、负D、最小28、。
:,/(C)。
公差带位置指公差带沿零线垂直方向的坐标位置,由()偏差确定。
A、上B、下C、基本D、轴29、。
,/(C)。
公差带大小在公差带图中指公差带在零线垂直方向的宽度。
由()公差确定。
A、孔的B、轴的C、标准D、基本30、。
:,/(B)。
标准公差(IT)为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中所规定的任一()。
A、偏差B、公差C、配合D、误差.31、。
:/(D)。
确定公差相对零线位置的那个极限偏差为()偏差。
A、上B、下C、标准D、基本32、。
:,/(A)。
孔的上偏差用符号()表示。
A、EsB、EIC、esD、ei33、。
/(B)。
孔的下偏差用符号()表示。
A、EsB、EIC、esD、ei34、。
:,/(C)。
轴的上偏差用符号()表示。
A、EsB、EIC、esD、ei35、。
/(D)。
轴的下偏差用符号()表示。
A、EsB、EIC、esD、ei36、。
/(A)。
孔的上偏差为()。
A、Dmax-DB、Dmin-DC、dmax-dD、dmin-d.37、。
/(B)。
孔的下偏差为()。
A、Dmax-DB、Dmin-DC、dmax-dD、dmin-d.38、。
:,/(C)。
轴的上偏差为()。
A、Dmax-DB、Dmin-DC、dmax-dD、dmin-d.39、,/(D)。
轴的下偏差为()。
A、Dmax-DB、Dmin-DC、dmax-dD、dmin-d.40、,/a。
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括被测对象、计量单位、()和测量精度等四个要素。
A、测量方法B、测量环境C、测量工具D、测量工具41、。
/b。
测量方法按是否在加工过程中进行测量中分为()A、静态和动态测量B、在线和离线测量C、接触和非接触测量D、单项和综合测量42、。
:/a。
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是()A、动态测量和在线测量B、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C、离线测量和静态测量D、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430,/c。
测量方法按同时测量的被测量的多少分为()。
A、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B、在线测量和离线测量C、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D、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44、。
/d。
持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误差A、随机误差B、粗大误差C、人员误差D、人员误差45/b。
测量方法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称为()A、测量环境误差B、测量方法误差C、测量方法误差D、标准件误差46、。
:c。
计量器具本身在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造成的各项误差称为()。
A、测量环境误差B、测量方法误差C、计量器具误差D、标准件误差47、。
a。
在测量时的环境条件不符合标准条件所引起的误差称为()A、测量环境误差B、测量方法误差C、计量器具误差D、标准件误差48、。
/d。
测量人员主观因素引起的误差称为()。
A、测量环境误差B、测量方法误差C、计量器具误差D、人员误差49、。
,/(A)。
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括被测对象、计量单位、()和测量精度等四个要素。
A、测量方法B、测量环境C、测量工具D、测量人员50、。
(B)。
测量方法按是否在加工过程中进行测量分为()。
A、静态和动态测量B、在线和离线测量C、接触和非接触测量D、单项和综合测量51、。
,/(A)。
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是()。
A、动态测量和在线测量B、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C、离线测量和静态测量D、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52、。
:/(C)。
测量方法按同时测量的被测量的多少分为()。
A、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B、在线测量和离线测量C、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D、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53、。
:,/(D)。
保持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误差。
A、随机误差B、粗大误差C、人员误差D、系统误差54、。
:/(B)。
测量方法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称为()。
A、测量环境误差B、测量方法误差C、人员误差D、标准件误差55、。
,/(C)。
计量器具本身在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造成的各项误差称为()。
A、测量环境误差B、测量方法误差C、计量器具误差D、标准件误差56、。
:,/(A)。
在测量时的环境条件不符合标准条件所引起的误差称为()。
A、测量环境误差B、测量方法误差C、计量器具误差D、标准件误差57、。
:,/(D)。
测量人员主观因素引起的误差称为()。
A、测量环境误差B、测量方法误差C、计量器具误差D、人员误差58、。
:/(A)。
对某一尺寸进行系列测量得到一列测得值,测量精度明显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此温度误差为()。
A、系统误差B、随机误差C、粗大误差D、绝对误差59、。
/(D)。
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叫( )。
A、绝对误差B、极限误差C、剩余误差D、相对误差60、。
,/(A)。
用比较仪测量零件时,调整仪器所用量块的尺寸误差,按性质为( )。
A、系统误差B、随机误差C、粗大误差D、绝对误差61、。
,/(A)。
游标卡尺主尺的刻线间距为()。
A、1mmB、0.5mmC、2mmD、0.1mm62、。
,/(B)。
一列测得值中有一测得值为29.965mm,在进行数据处理时,若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则该值可取成()mm。
A、29.96B、29.97C、30.00D、29.9063、。
0,/(B)。
公称尺寸为100mm的量块,若其实际尺寸为100.001mm,用此量块作为测量的基准件,将产生0.001mm的测量误差,此误差性质是( )。
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粗大误差D、测量误差64、。
(B)。
精度是表示测量结果中()影响的程度。
A、系统误差大小B、随机误差大小C、粗大误差大小D、计量器具误差大小65、。
/(B)。
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要求都较严,并需分别满足要求时应采用()原则。
A、包容要求B、独立原则C、最大实体要求D、最小实体要求66、,/(B)。
包容要求遵守()边界。
A、最小实体B、最大实体C、最大实体实效D、最小实体实效67、/(D)。
最小实体要求用于被测要素时,被测要素应遵守()边界。
A、最小实体B、最大实体C、最大实体实效D、最小实体实效68、。
/(C)。
保证可装配性的场合主要采用()要求。
A、包容要求B、独立原则C、最大实体D、最小实体69、。
:/(D)。
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形状和位置公差都有基准B、形状和位置公差都无基准C、形状公差有基准,位置公差无基准D、形状公差无基准,位置公差有基准70、。
,/(D)。
零件上的未注形位公差一律遵守()。
A、最小实体要求B、最大实体要求C、包容要求D、独立原则71、。
/(A)。
公差带形状相同的是()。
A、圆度和径向圆跳动B、同轴度和平面度C、平面度和直线度D、同轴度和位置度72、。
/(C)。
最大实体要求用于被测要素时,被测要素应遵守()边界。
A、最大实体B、最小实体C、最大实体实效D、最小实体实效73、。
:,/(A)。
可以控制端面对基准轴线的垂直度和它的平面度误差的是()。
A、端面全跳动公差B、平行度公差C、直线度公差D、平面度公差74、。
(A)。
定位公差带可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
A、位置、方向和形状B、位置方向C、方向、形状D、位置、形状75、。
,/(B)。
定向公差带可以控制被测要素的()。
A、方向和位置B、方向和形状C、形状和位置D、方向、形状和位置76、。
0,/(B)。
下列哪个属于形状误差?()。
A、平行度B、圆柱度C、圆跳动D、位置度77、。
,/(C)。
设某轴的尺寸为Ф25±0.05mm,其轴线直线度公差为Ф0.05mm,则其最小实体实效尺寸为()。
A、25.05mmB、24.95mmC、24.90mmD、24.80mm78、,/(D)。
形位公差中的几何要素按存在状态分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