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肉牛产业政策ppt课件
• 流通政策:逐步取消了派养派购制度。一九八六年,《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中明确指出:“牧区畜 产品要坚持开放,不要退回去。各地要针对放开后出现的新情况,采 取积极措施加以疏导,使木材和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尽快步入正 轨。”“流通领域必须坚持实行多渠道经营。国营商业一定要加快改 革的步伐,增强经营活力,解决流通费用过高的问题,利用自己的条 件,掌握必要的货源,积极参与市场调节,发挥平衡供求的作用。” 改革活畜和畜产品购销价格体制。一九八五年,国家取消统一定 价,改为在国家指导价格下的议购议销,多数畜产品价格已经完全放 开
解放初期(1949-1952)
• 生产政策:1949年农业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农业生产会议,政
务院总理周恩来到会讲话。会议根据首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 的《共同纲领》和中央人民政府决定的恢复工农业生产的总方针,确 定一九五○年的农业生产方针以恢复为主。畜牧业主要是繁殖耕畜和 各种家畜,保护现有,奖励繁殖
• 影响: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产生的“共
产风”、“浮夸风”和瞎指挥,使中国畜牧业蒙受了重 大损失。
调整时期(1960-1969)
• 生产政策:一九六一年一月,中共中央八届九中全会正式通过
了调整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根 据这 十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关于农村整风整社和若干政策问题的讨论 纪要》中明确地将养猪方针改为“公养和私养并举,以私养为主”。 “公养私养并举,私养为主”
当代政策
一、肉牛主产区方面: 二、肉牛良种方面 三.肉牛养殖合作社方面
肉牛主产区方面
• 自2008年《肉牛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8 -2015年)》发布以来,中央和主产区各 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 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推进规划实施,主产 区肉牛业得到较快发展,优势区域建设取 得明显效果。规划中涵盖了中原肉牛区、 东北肉牛区、西北肉牛区和西南肉牛区共 四个优势区域。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至今(1979年—1992年)
• 生产政策: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和各项方针、政策的
贯彻实施,广大农、牧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得以发挥,畜牧业生产以前所未 有的速度蓬勃发展。在一九七九年发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 问题的决定》中,要求“大力发展畜牧业,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 同时,对发展畜牧业的政策作了重大调整。 “继续鼓励社员家庭养猪养牛养 羊,积极发展集体养猪养牛养羊。” ,并鼓励农、牧民户养大牲畜,不限数 量,给了农、牧民根据自己的条件决定饲养畜、禽种类和数量的自主权。一 九八○年三月,国务院批转的农业部《关于加速发展畜牧业的报告》中明确 提出“取消禁宰耕牛的政策”。一九八二年,中共中央在批转《全国农村工 作会议纪要》中再次强调“要把一切行之有效的鼓励畜牧业发展的政策落实 到各家各户
中国肉牛产业 政策
政策演变
• • • • • • • 解放初期(1949-1952) 农业合作社时期(1952-1956) 大跃进时期(1956-1960) 调整时期(1960-1969) 文革时期(1966-1976) 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1992年) 当代(1992至今)
农业合作化时期
农业合作化时期(1952-1956)
• 生产政策:大牲畜逐步归集体所有 。一九五六年,农业 合作化进入高潮,到九月,加入高级农业社的农户已占全 国总农户数的91.2%,耕畜也基本上从个体私有转变为集 体所有。 • 流通政策:一九五四年,国家对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 羊皮、牛皮、猪皮等均被列为二类物资,由国家统一收购、 统一分配。生产者在完成交售任务后,多余部分方可自由 上市出售。此外,还继续实行轻税、价格调整和发放贷款 扶持畜牧业的政策。 • 影响:这对保障城镇居民生产、生活供应起了一定作用; 但对刚刚恢复战前水平的畜牧业商品生产却起了抑制作用。
• 流通政策:自由买卖市场定价。政府的行政管制不明
显
• 影响: 广大农、牧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畜牧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据一九五二年底统计,全国大牲畜、猪、羊分别达到7645.8万头、8976.5万 头和6177.9万只,每年递增率分别为8.4%、15.8%和13.4%。以抗日战争前 历史最高年水平为100,大牲畜、猪、羊头数分别达到了106.9、114.3和98.8。
• 流通政策: “文化大革命”中,许多地方曾一度关闭集贸市场,限制牲畜出境,
堵塞了流通渠道。
• 影响: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和破坏,使得畜牧业生产连年下
降。全国猪年末存栏数,一九六六年底为1.93亿头,一九六九年底下 降到1.73亿头;下降的省份,一九六七年为18个,一九六八年增至24 个。一九六七年末全国绵山羊存栏数为1.44亿只,一九六九年下降到 1.40亿只。
• 流通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发展大牲畜的几项规定》 • 影响:经过国民经济的调整,中国畜牧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全国
文革时期
文革时期(1966-1976)
• 生产政策: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公养私养并举,以私养为主”
的养猪方针实际上难以实行。许多地方原来对社员养猪的一些鼓励措 施被取消了对社员饲养家畜、家禽加以种种限制 。农民家庭经营畜牧 业的权利被剥夺,农民作为商品生产者的地位再次遭到否定。
大跃进时期
大跃进时期
• 生产政策:浮夸风,共产风严重影响了农村畜牧业
发展,一九六○年三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了全国畜 牧书记会议。会议提出了“以猪为首,猪牛并重,全面 地高速度发展畜牧业”的方针。会议参照各省汇总的数 字,提出了高指标的发展计划和“公养为主,私养为辅” 的养猪方针。。
市场买卖。
• 流通政策:国家统一调配,政府定价,基本上没有
中要求做到:“有计划地、有领导地开放牲畜交易市场,打开省、专、 县、社的界限,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价格由买卖双方自行议定。”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一九五七年为12.9%,一九六○年 曾下降到6%,一九六五年上升到14%。各类牲畜年末存栏头数均有 显著增长:大牲畜,一九六○年曾下降到7336万头,一九六五年上升 到8421万头,比一九六○年增加1085万头,较一九五七年增加39万 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