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

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

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

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

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

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

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

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的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

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

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

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三、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

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

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

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

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1.教会学生“看”书。

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

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

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那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教会学生提问。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

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

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做为学生提问的素材。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会学生答题。

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

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浅析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策略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也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从多个方面讨论了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思路及其方法,从而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创新方法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思想政治课教育工作者以后在实践中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作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以下创新思路:一、通过创设情景课题,来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近几年提出的情景教学便是考虑到了这个方面,其主要思想便是根据教学内容,老师有意识地通过诸如寓言、笑话、名人小故事等引人入胜的氛围,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自然知识也在这自然而然的过程中轻松掌握。

举例说明:当我们在讲爱国情操的时候,当时正好是非典时期,考虑到这一点,我翻阅大量的资料,给学生们讲解非典时期感人的抗非典故事,让学生们在这些故事中感受人间的真爱,明白爱国人人有责,自然爱国情操就会轻松理解了。

这个例子说明通过故事不但可以丰富课堂,还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效果很好。

此外,课堂上还可以通过音乐作为辅助,音乐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我们在政治课堂上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便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

举例说明:我在讲授《发现自己的潜能》一课时,首先给学生们讲了一则故事。

故事的大体意思是这样的:一个上夜班的工人在回家的路上,穿过坟场的时候,不幸跌进了一个墓穴,他极力挣扎,想方设法爬出墓穴,可惜墓穴比较深,不论他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于是他决定干脆在墓穴休息,等第二天天亮再求教于别人。

但就在他半睡半醒的时候,一个醉汉也掉进了墓穴,他看到醉汉也在像他之前一样极力挣扎着往上爬,他便开口说:别挣扎了,没用的。

但就在他话音刚落的时候,醉汉大喊一声“鬼啊”,竟然轻松地爬了出来。

问题:醉汉在听到工人的“鬼话”前后有什么不同表现?学生:听到工人的话之前怎么也出不来墓穴,但听到“鬼话”后,轻松爬出了墓穴。

老师:为什么?学生:遇到刺激后潜能得以释放。

老师:这就是潜能。

由此可见:大胆想象来引导学生,创新课堂,培养学生个性非常重要。

三、采用三步教学法提高创新能力三步教学法自实施以来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谓三步教学法是指: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分析概括。

这些需要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入手。

1.提出问题教师首先要熟悉教学内容,以此来提出问题。

对学生预习进行相关的提示。

学生根据提示,并通过自己查阅资料获取相关知识,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相对提高了。

探索欲望也增强了。

这个过程让学生养成了发现问题、自我提出问题的能力。

2.展开讨论思路的开拓,活跃思维的养成都是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养成的。

在知道了提示问题的答案后,学生之间可以展开讨论,不但增强了交流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与勇气。

同时,融洽的师生关系也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3.分析概括最后,便是老师的概括了,老师在提出问题,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问题及其知识进行概括,纠正错误,鼓励创新,让学生在以后的讨论中不断提高。

四、创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教学评价作为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学中起到价值判断、导向的作用。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要求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1.综合评价评价时,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分数不是唯一的,重视平时行为、过程以及整体素质的评价,力求做到全面兼容。

2.评价的内容要具体适度兼容,尽力做到透明教学时让学生知道评价内容的明确适度性,记住各个评价细则,评价有章可循。

道德评价科学规范。

3.自主化评价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家庭、同学、老师综合测评,以便使评价结果公正客观。

总之,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每个政治教师都有自己的方法。

学生的状况不同,学生的氛围不同,教师引导的方法也各具特色。

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多观察、多总结、多学习,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出:“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

”而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许多老师深感初中思想政治课难上,现在的学生难教。

学生的体会是政治课没有新意,枯燥无味,这极大地影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更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

我觉得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无论从教学方法上,还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上都应该深深反思,找出应对之策。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在激发兴趣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达尔文小时候曾是一个平庸的孩子,因为他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的起点是他对电脑网络的痴迷;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

”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

兴趣是创新的启动器,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兴趣会促使你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会吸引你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主动积极地追求、探索、想象和创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