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锅炉安装管理制度

锅炉安装管理制度

锅炉安装管理制度汇编目录1.图样资料审查制度2.变更设计图样联系制度3.焊材及原材料检验验收制度4.开箱验收制度5.技术文件管理制度6.材料代用制度7.设备使用管理制度8.设备维修保养制度9.施工检验验收制度10.焊接工艺评定管理制度11.接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监督检查制度1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3.质量信息反馈与处理制度14.用户服务与意见处理制度一、图样资料审查制度1. 适用范围1.1 图样熟悉是为了领会设计意图,熟悉图样内容,明确技术要求及早发现并消除图样和资料中的技术错误和欠妥之处(未经审查图样的工程不准施工)。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承接的工程项目的图样资料审查。

2. 相关文件《技术文件管理制度》3. 职责3.1 技术部负责图样资料审查的管理与监督。

3.2 大型或复杂工程由质量保证工程师主持,公司技术部组织工程部、施工队进行图样资料审查。

3.3 一般工程由施工队技术副队长或施工技术员进行图样资料审查。

4. 工作程序4.1 图样熟悉的内容4.1.1 原理图、流程图与组装图、布置图在走向、接点和顺序等方面是否一致。

4.1.2 图样、图形、说明、明细表之间是否一致,其它所有相关图样资料的要求是否一致。

4.1.3 主要尺寸、位置、标高有无错误或不明确之处。

4.1.4 图样资料是否齐全、清楚、明确、有无矛盾之处。

4.1.5 考虑施工工艺,需要予埋、予设、予留的管线,铁件孔洞等是否明确。

4.1.6 有关工程质量的规定是否明确,图样资料上的质量要求与国家标准、规程、规范是否一致。

4.1.7 针对技术规范、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所需采取的技术措施及特殊工艺、施工方案、大件搬运、吊装方案的认可。

4.1.8 单位工程与平面图的关系,建筑图与结构图的关系,安装图与土建图的关系是否协调。

4.1.9 施工图样与现场实际情况是否吻合。

4.1.10 所有设计图样资料、文件是否满足施工的需要,是否有遗漏、矛盾、不清楚的地方。

4.2 图样资料会审的内容4.2.1 设计的依据和施工现场及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特别是水文、地质条件与设计有无出入。

4.2.2 设计上的特殊要求,施工有无可能实现或需要作何修改。

4.2.3 设计上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

4.2.4 对材料的特殊要求,以及解决的途径。

4.2.5 建筑结构、锅炉设备安装之间有无矛盾;图样资料说明是否齐全、规格是否明确;图面尺寸、坐标标高有无错误。

4.2.6 予留孔洞、予埋件、大样图和采用标准构配件图的型号,有无错误和矛盾。

4.2.7 各种管线立体交叉有无矛盾。

4.3 图样资料审核、会审组织4.3.1 大型或复杂工程由公司质量保证工程师主持,技术部、工程部、施工队队长,施工技术员、预算员、质检员等熟悉图样资料,在此基础上由质量保证工程师主持,施工队队长组织进行内部自审,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记录。

4.3.2 中、小型工程由施工队队长组织施工技术员、预算员、质检员进行内部自审,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记录。

4.4 图样资料会审的程序4.4.1 图样资料自审4.4.2 图样资料会审4.4.2.1 将图样资料自审中发现的问题或建议,与设计单位、顾客代表一起进行协商解决,设计单位、顾客代表根据设计意图和使用要求做出决定。

4.4.2.2 图样资料会审要做好详细记录,施工单位质量保证工程师要做好图样会审记要的审查会签。

5. 记录图样资料会审工作结束后,由主管该项工作的技术负责人要把设计、顾客、施工单位签字认可的记录单交由相应的资料员保存并归档。

二、变更设计图样联系制度1.目的和范围1.1锅炉压力容器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具有爆炸的危险性,尤其是承压部件发生损坏,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为了确保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过程控制管理,保证施工质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承接的各种型号的锅炉的安装和维修工程中变更设计图样的联系。

2.相关文件2.1国家或部颁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规程、标准。

2.2施工合同、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单。

2.3设备说明书、材料合格证。

2.4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文件及施工方案。

3工作程序3.1图纸变更种类3.1.1由业主提出的设计变更:业主应与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协商,意见达成一致后,由业主向设计单位报请变更(属受压元件、锅炉结构变更的报省市技术监督局审批备案),由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图纸或变更通知书,施工单位接到监理的变更通知后,按变更要求施工。

3.1.2由监理工程师提出的设计变更:监理工程师应与施工单位协商,方案是否可行,达成一致性意见后,上报业主同意,报请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属受压元件、锅炉结构变更的报省市技术监督局审批备案),施工单位接到监理的变更通知后,按变更后的图纸或变更文件进行施工。

3.1.3由设计单位提出的变更: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图纸或变更通知书,经业主发给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后共同执行。

3.1.4由施工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3.1.4.1对于一般性工程变更,由施工队技术负责人提出变更方案,技术部负责人审批后,征求监理工程师意见,上报业主,业主同意后,报设计单位。

由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图纸或变更通知书,施工单位接到变更文件后,按变更后的图纸或变更文件进行施工。

3.1.4.2对于工程变更较大,涉及到受压元件、锅炉结构变更的由质量保证工程师牵头,技术部、工程部、质检科参加制定方案,由技术部出具书面变更方案,质量保证工程师签字批准后,征求监理工程师意见,上报业主,业主同意后,报设计单位(属受压元件、锅炉结构变更的报省市技术监督局审批备案)。

由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图纸或变更通知书,施工单位接到变更文件后,按变更后的图纸或变更文件进行施工。

4.变更记录4.1变更记录通知单;4.2会议记要;4.3变更图纸。

三、焊材及原材料检验验收制度1.适用范围1.1控制焊材及原材料进货检验,保证每批进货都经过检验,防止未经检验及不合格材料投入工程,确保进货符合规定要求。

1.2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检验。

2.职责2.1 工程部2.1.1 工程部是进货检验和试验的归口管理部门。

2.1.2 实施公司材料采购焊材及原材料物进货检验、试验和标识工作。

2.1.3 采购员负责保管原始产品质量证明文件、焊材及原材料进货检验及复验的送验工作。

2.1.4 材料员负责工程用材料进场验证、标识和工程用焊材及原材料质量证明文件的保管归档。

2.1.5 材料保管员负责焊材及原材料进货物资的验证和标识工作。

3. 工作程序3.1 焊材及原材料进货检验和验证3.1.1 材料入库时,依据材料的标准(国标、部标)或产品样本进行检验,检验内容如下:3.1.1.1 外观质量、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要求;3.1.1.2 度量产品几何尺寸,检查材料的外观质量,清点材料数量;3.1.1.3 审核质量证明文件的符合性和时效。

3.1.2 进货材料由采购员和保管员进行检验。

有特殊质量要求的,按合同规定进行检验,并对检验过的产品进行标识和记录。

填《进货检验登记表》。

3.1.3 必须具有产品质量证明文件的材料,没有经过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和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禁止发放。

3.1.4 材料由供应商直接运至现场时,由施工队按3.1.1的内容进行检验。

3.1.5焊材的检验除附合上述要求外,还要检查时效、材质、产品合格证已及生产公司家,检验入库后按要求存放。

3.2 不合格物资处置3.2.1 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用红色粘胶带或油漆在物资的显著位置上粘贴或涂刷隔离存放,由保管员填写《不合格物资记录表》通知采购员处置。

3.2.2 不合格材料的处置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由采购员通知供货商进行妥善处理,供方不采取纠正措施或措施不力者,建议取消其合格供方资格。

4. 记录《进货检验登记表》《不合格物资记录表》四、开箱验收制度1.目的和适用范围1.1锅炉安装是锅炉制造的继续,是制造公司的总结阶段,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锅炉能否安全运行的关键之一。

为了保证锅炉的安装质量,锅炉在安装改造、维修前首先要对锅炉元部件进行开箱检验。

1.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承接的各种型号的锅炉安装、改造、维修工程。

2.开箱检验的条件2.1锅炉已具备安装条件。

2.2施工现场已准备可靠的元部件保管条件。

2.3锅炉设备已进入现场,装箱单及技术文件齐全。

3.参加开箱检验的人员开箱检验由监理单位的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工地代表、施工单位现场技术负责人及施工班组参加,必要时请制造公司派代表参加。

4开箱检验的内容4.1清点包装箱的数量、编号是否与锅炉设备文件相符。

4.2检查包装箱外观有无破损,防雨、防潮层是否完好,包装箱在运输吊装中处理、放置是否合理。

4.3开箱后检查以下内容。

4.3.1锅炉元部件的外观是否完好,有无锈蚀或损伤、油封、防震、防潮设施是否有效。

4.3.2根据锅炉制造公司提供的出公司清单,查对元部件和零件以及附属设备、附件的规格和数量是否准确和齐全。

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是否满足规程规范要求。

4.3.3对于主要部件关键部位的尺寸应进行复测,特别是对需要装配的尺寸,如锅筒上的胀接管孔的尺寸和加工质量必须进行复测,并认真记录。

4.3.4对锅筒、集箱、炉管、过热器等主要部件的材质进行复查,是否满足规程对材质的要求,并检查有无材质证明文件、文件是否符合要求。

4.3.5对锅炉元部件的焊缝进行外观检查。

5.开箱检验记录5.1将检查结果记入开箱检验记录,应包括:箱数、箱号、检验情况,零、部件缺损情况,处理意见等。

5.2参加开箱检验人员在开箱检验记录上签章,开箱检验记录纳入工程技术档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