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全草类中药学习目标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仝草类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定等内容,会鉴定常用仝草类;中药,为学习中药制剂技术、中药炮制技术等专业课程奠啶基础。
知识要求掌握全草类中药的性状、显微鉴定等内容;熟悉全草类中药的来源、理化鉴定、;主产地等;了解仝草类中药的采收加工、化学成分、功效等。
能力要求能运用中药鉴定的依据、方法,对仝草类中药进行鉴定,能够较准确地描述全1草类中药性状及绘显微特征囵。
第一节全草类中药概述全草类(He’ba)中药是指可供药用的草本植物地上部分,如广藿香、益母草;有的带有花和果实,如荆芥、香薷;少数为带根的全草,如蒲公英、金钱草;或小灌木草质茎的枝梢,如麻黄,均列入全草类药材。
一、性状鉴定全草类药材的性状鉴定,应接它所包含的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分别进行鉴别。
这些器官的鉴别方法,已在前面各章中分别进行了讲述,不再重复。
但对于草本茎尚需注意以下几点。
1.形状及粗细茎通常为圆柱形或方柱形,如益母草、薄荷等。
2.颜色新鲜的茎通常为绿色,但也有带紫色或其他颜色的,如荆芥茎表面淡紫红色,但日久大多变为黄色。
3.表面除色泽外,茎的表面特征也因植物种类而不同,有的光滑无毛,如淫羊藿;有的被毛,如仙鹤草;有的表面有纵棱线和沟纹,如麻黄、石斛。
4.叶序多为互生或对生。
五,花序注意花在花枝或花轴上的排列方式,如荆芥顶生穗状轮伞花序;薄荷腋生轮伞花序。
6.横断面木部多不发达,髓通常疏松,有时形成空洞,如薄荷。
二、显微鉴定草本植物茎的横切面,由外向内分别为:1.表皮草本茎多无周皮,最外方为表皮,可见角质层、毛茸和气孔等,有的有绿皮层。
2.皮层外层有时分化成厚角组织或厚壁组织,内层为薄壁组织。
3.中柱鞘为1列或数列细胞组成,常为厚壁组织,且成不连续的环。
4.维管束排列成环,大多数双子叶植物为外韧维管束,韧皮部由筛管、伴胞及韧皮薄壁细胞及韧皮纤维组成;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组成;可见射线,形成层成环或不成环。
5.髓位于茎的中央,多由薄壁细胞组成,占较大部分,有时破碎成,为空洞。
本类药材多系草本植物,经过采收加工、包装、或贮藏等过程,其叶、花、果实通常皱缩或碎断残缺。
如有完整的叶、花,可在水中浸泡展开后进行鉴别。
第二节全草类中药鉴定麻黄Herba Ephedrae麻黄为古今名药,茎具有发汗、平喘、利水的功效,那它根的作用呢?它的有效成分是什么呢?国家又为什么要加强对其管理呢?[来源]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人中麻黄Ephcdr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
[原植物鉴定]1.草麻黄草本状灌木,高20~·40’m。
木质茎短或呈匍匐状。
小枝圆,直伸或微曲,绿色,细纵槽纹常不明显,节明显,长2.5~6cm,直径约2mm。
鳞叶膜质鞘状,下部约1厂2合生,上部2裂(稀3),裂片锐三角形,反曲。
雌雄异株,雄球花多成复穗状,常具总梗,苞片通常4对,雄花有7~8枚雄蕊;雌球花单生枝端,成熟时苞片增大,肉质,红色,成浆果状,4~5对,上面一对苞片内有雌花2朵。
种子2枚,三角状卵圆形。
花期5~6月,种子成熟期7~8月。
如图9-1所示。
2.中麻黄小灌木,高20~lOOcm。
木质茎较粗壮,基部多分枝,常被白粉,呈灰绿色,有对生或轮生的分枝,有细浅纵槽纹,节间长2~6cm。
鳞叶膜质鞘状,上部约1/3分裂,裂片通常3裂(稀2),裂片钝三角形。
雄球花数个密集于节上;雌球花2~3对生或轮生于节上,仅先端一轮苞片生有2~3雌花,花成熟时苞片肉质,红色,成浆果状。
种子通常3粒。
花期5~6月,种子成熟期7~8月。
3.木贼麻黄直立小灌木,高70~lOOcm。
木质茎粗壮,小枝对生或轮生,细纵槽纹不明显,被白粉,呈蓝绿色或灰绿色,节问短而纤细,长1.5~3cm。
鳞叶膜质鞘状,下部约2/3合生,常呈棕色,上部2裂,裂片钝三角形。
雄球花单生或3~4集生节上,无梗或有短梗;雌球花单生,1朵,成熟时苞片肉质,红色。
种子通常1粒。
花期6~7月,种子成熟期8~9月。
[产地与采制]草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新疆;中麻黄主产于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木贼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陕西、内蒙古、宁夏、新疆。
商品上常两种或3种混用,其中,以草麻黄产量最大,中麻黄次之,而木贼麻黄产量较小,多自产自销。
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性状鉴定]1.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棱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间长2~6cm。
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气微香,昧涩,微苦。
如图9-2所示。
2.中麻黄小灌木,高20~lOOcm。
木质茎较粗壮,基部多分枝,常被白粉,呈灰绿色,有对生或轮生的分枝,有细浅纵槽纹,节间长2~6cm。
鳞叶膜质鞘状,上部约1/3分裂,裂片通常3裂(稀2),裂片钝三角形。
雄球花数个密集于节上;雌球花2~3对生或轮生于节上,仅先端一轮苞片生有2~3雌花,花成熟时苞片肉质,红色,成浆果状。
种子通常3粒。
花期5~6月,种子成熟期7~8月。
3.木贼麻黄直立小灌木,高70~lOOcm。
木质茎粗壮,小枝对生或轮生,细纵槽纹不明显,被白粉,呈蓝绿色或灰绿色,节问短而纤细,长1.5~3cm。
鳞叶膜质鞘状,下部约2/3合生,常呈棕色,上部2裂,裂片钝三角形。
雄球花单生或3~4集生节上,无梗或有短梗;雌球花单生,1朵,成熟时苞片肉质,红色。
种子通常1粒。
花期6~7月,种子成熟期8~9月。
[产地与采制]草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新疆;中麻黄主产于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木贼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陕西、内蒙古、宁夏、新疆。
商品上常两种或3种混用,其中,以草麻黄产量最大,中麻黄次之,而木贼麻黄产量较小,多自产自销。
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性状鉴定]图9-1草麻黄1.雌株2.种子与苞片图9-2麻黄外形A.草麻黄B,中麻黄C.木贼麻黄1.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棱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间长2~6cm。
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气微香,昧涩,微苦。
如图9-2所示。
2.中麻黄多分枝,直径1.5~3mm。
有粗糙感。
节上膜质鳞叶长2~3mm,裂片3(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3.木贼麻黄较多分枝,直径1~1.5mm。
无粗糙感。
节问长1.5~3cm,膜质鳞叶长1~2mm,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以干燥,茎枝粗壮,淡绿色,内心充实,昧苦涩者为佳。
[显微鉴定]1.茎横切面草麻黄:呈类圆形而稍扁,边缘有波状棱脊。
表皮细胞类方形,外被厚的角质层,棱脊较密,有蜡质疣状突起,两棱脊间有下陷气孔。
下皮纤维束位于棱脊内侧,壁厚,非木化。
皮层较宽,纤维成束散在。
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
维管束外韧型,8~10个。
形成层环类圆形。
木质部呈三角形。
髋部薄壁细胞含棕色块,偶有环髓纤维。
表皮细胞外壁、皮层细胞及纤维壁均可见细小草酸钙砂晶。
如图9-3所示。
中麻黄:维管束12~15个。
形成层环类三角形。
环髓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
木贼麻黄:维管束8~10个。
形成层环类圆形。
无环髓纤维。
囹9-3草麻黄茎横切面简图1.表皮2.气孔3.皮层4.髓5.形成层6.木质部7.韧皮部8.中柱鞘纤维9.皮层纤维10.下皮纤维2.草麻黄粉末呈淡棕色。
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外壁布满草酸钙砂晶,角质层厚约至l8m。
气孔特异,内陷,保卫细胞侧面观似电话筒状或哑铃形。
皮层纤维细长,直径10~24μm,壁厚,有的木化,壁上布满砂晶,形成嵌晶纤维。
螺纹、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0~15μm,导管分子端壁斜面相接,接触面具有多数圆形穿孔,形成特殊的麻黄式穿孔板。
薄壁细胞中常见红棕色块状物。
木纤维及少量石细胞。
如图9-4所示。
[化学成分]含多种有机胺类生物碱,主要成分为1-麻黄碱,其次为d-伪麻黄碱,以及微量的卜N-甲基麻黄碱、d-N-甲基伪麻黄碱、1-去甲麻黄碱、d-去甲伪麻黄碱,麻黄次碱等。
三种麻黄所含成分相似,但含量不同,草麻黄的总生物碱含量为0.48~1.38;中麻黄为1. 06~1.56;木贼麻黄为2.09~2.44。
其中草麻黄和木贼麻黄以麻黄碱含量为高,约占总碱的80%左右,中麻黄以伪麻黄碱为高,其麻黄碱含量约占总碱的30%~40%。
麻黄生物碱主要存在于草质茎的髓部,木质茎几不含有麻黄碱。
生物碱含量也因产地和采收期不同而有差异。
[理化鉴定]1.粉末微量升华,得细小针状结晶或颗粒状结晶。
2.取本品粉末0.2g,加水5rnl与稀盐酸1~2滴,煮沸2~3分钟,滤过。
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氨试液数滴使呈碱性,再加三氯甲烷5rnl,振摇提取。
分取三氯甲烷液,置2支试管中,一管加氨制氯化铜试液与二硫化碳各亏滴,振摇,静置,三氯甲烷层显深黄色;另一管为空白,以三氯甲烷5滴代替二硫化碳5滴,振摇后三氯甲烷层无色或显微黄色。
3.取本品粉末lg,加浓氨溶液数滴,再加三氯甲烷液lOrn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
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rnl充分振摇,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lrnl含l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1,分别点子同一硅胶(}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溶液(20: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
C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红色斑点。
[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图g-4草麻黄茎粉末图1.表皮细胞及气孔2.棕色物3.角质层突起部分4.嵌晶纤维5.气孔侧面观鱼腥草Herba Houttuyniae名见《名医别录》。
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那为什么餐桌上还有它的身影呢?[来源]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Thunb.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
[性状鉴定]鲜鱼腥草:茎呈圆柱形,长20~45cm,直径0.25~0.45cm。
上部绿色或紫红色,下部白色,节明显,下部节上生有须根,无毛或被疏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