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整传统分析步骤轻松分析计数器原理

调整传统分析步骤轻松分析计数器原理

调整传统分析步骤轻松分析计数器原理摘要:计数器原理分析因其抽象性、复杂性,一直困扰着职校学生。

文章针对职校学生的认知水平,总结出便于学生掌握的分析方法,并用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计数器;时钟脉冲cp有效沿;波形图;状态方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8-0163-03
计数器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时序电路,除用于计数、分频、定时外,还普遍用于数字测量、运算和控制等,是现代数字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因此,在职校《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计数器作为一个重要知识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且计数器原理的分析更是历年高职考的考核重点。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计数器工作原理因其抽象性、复杂性,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很难接受和理解。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不足,探索新的教学步骤和方法,寻找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便学生学习接受,掌握这一重要知识点。

一、传统分析法的步骤和不足
在目前的教材中,计数器的学习通常采用以下分析步骤(简称“传统分析法”):①写出各触发器的驱动方程;②得出状态方程;
③由状态方程列出状态表;④画出状态图、波形图;⑤电路功能总结说明。

在传统分析法中,“由状态方程列出状态表”是整个电路分析的
关键,也是解题的难点所在。

只有完成这一步,计数器的原理才可基本明确。

但这一步的分析,既要考虑各触发器的输入信号、输出端的现态与次态间的关系,又要兼顾时钟脉冲的有效性,且要将各信号一一代入状态方程进行求解列表,分析起来非常复杂、繁琐,往往一错全错。

已成为学生解题的瓶颈,而抽象解释也让学生很难理解、掌握,导致放弃整题解答。

二、调整传统分析法的突破口
笔者曾多次讲授《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很多学生难以理解计数器的基本原理,解题出错率很高。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打破传统分析法的步骤,先跳过“由状态方程列出状态表”这一难点,将解题重点放在“画波形图”上(且不是难点)。

调整后打破了传统步骤在状态方程中钻牛角尖的弊端,通过更直观、更通俗易懂的波形图,容易找到“状态”规律,解题快速,且正确率高。

三、调整后的计数器分析步骤和实例论证
第一,调整后的计数器分析步骤。

1.写出各触发器的驱动方程。

根据实际电路图的连线特点,写出相应触发器输入端的表达式。

2.写出各触发器的状态方程(部分计数器电路分析时,此步可略)。

将驱动方程代入特性方程,得出状态方程,注意要化成最简式;在状态方程旁,注明状态方程成立的有效时段(即时钟脉冲cp 的有效沿)。

因为只有在cp有效触发沿加入时,触发器的输出才有
其状态方程决定,其他时间段均维持原态不变。

另外,要让学生明确状态方程中的现态qn指某个时钟脉冲cp有效沿作用前的状态,次态qn+1指某个cp有效沿作用后的状态。

在下一步画波形图时,为便于职校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可将现态qn通俗解释为某个cp有效沿左侧时段所对应的触发器输出状态;将次态qn+1通俗解释为某个cp有效沿右侧时段所对应的触发器输出状态。

3.画出波形图。

这一步是整个计数器分析的关键所在,可引导学生根据上述所写的状态方程寻找输出状态的变化规律,再按变化规律快速画出波形图。

对于计数器中部分连线特殊的触发器,也可根据其转换特点,将计数器切分为几个独立的触发器,然后按触发器的逻辑特点,直接分析画波形图也很方便,方法可以灵活应变。

4.根据波形图,列出状态表。

画出计数器的波形图后,其他问题都可轻而易举地解决。

根据前面所画的波形图,以每个cp脉冲有效沿作为读数参考点,读出cp脉冲作用下各触发器的输出状态,并填入状态表中(把高位的读数写在前面),这样可轻松填写状态表,克服传统分析法因列状态表而无从下手的困扰。

5.画出状态图。

这一步最简单,只要根据状态表即可画出状态图,仍需将计数器输出的高位写在前面。

6.总结电路功能。

根据电路图及状态图写出计数器的功能,包括三部分内容:是同步还是异步、是递增还是递减、是几进制计数器。

第二,创新分析法后的实例论证。

前面已介绍调整后的计数器
原理分析步骤,下面结合2个实例来进一步说明此种方法的具体应用。

1.组成计数器的各触发器若已连接为t’型或t型触发器,则上述分析步骤2可略。

例1.分析如图1的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并根据cp输入画出q0、q1、q2的波形(设各触发器初态均为0)。

解:
(1)写出驱动方程。

ff0:j0=k0=1=t0
(分析:ff0为t’型触发器)
ff1:j1=k1=q0n=t1
(分析:ff1为t型触发器)
ff2:j2=k2= q1n q0n=t2
(分析:ff2为t型触发器)
(说明:写驱动方程时,若电路中某个触发器的输出信号q作为另一个触发器的输入信号时,可提示学生记作现态qn)(2)画出波形图。

分析:根据电路连线,可知电路基本由3个转换成t型的触发器组成,可将电路切分为3个独立的t型触发器来分析。

即先根据上述驱动方程,画出各触发器对应的t波形,再根据t波形,结合t触发器的特性表,画出各触发器对应的输出波形,如图2。

(3)根据图2,以每个cp↓作为计数参考点,列出状态表,如
表1。

(4)将上述状态表转换成状态图,如图3。

(5)电路功能总结。

电路中,各触发器共用同一cp,因而该电路为同步8进制递增计数器或3位同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2.组成计数器的各触发器若无特别连线特点,则分析步骤2正常列写。

例2.分析如图4的时序电路的功能,并根据cp输入画出各q端的波形(设各触发器初态均为0)。

解:
(1)写出驱动方程。

ff0:j0=k0=1(分析:ff0为t’型触发器)
ff1:j1=q2n、k1=1
ff2:j2=q1n、k2=1
(2)写出状态方程。

将上述驱动方程分别代入jk触发器的特性方程:qn+1=jqn+kqn,得下列状态方程:①ff0:q0n+1=q0n(该方程成立的有效时段为:cp0↓即cp↓),【分析q0n+1的变化规律:由方程可知,当(q2n)(q1n)q0n=(x)(x)0[x表示任意值]时,q0n+1置为1态,其余情况q0n+1均为0态。

也可根据ff0触发器电路连线,知其已连接为t’型,则q0n+1是每来一个cp↓就翻转工作】;②ff1:q1n+1=q2nq1n(cp1↓即q0↓),【分析 q1n+1的变化规律:由方程可知,当q2nq1n(q0n)=00(x)[x表示任意值]时,则q1n+1就置为1;其余情况q1n+1均为0】;③ff2:q2n+1=q2n
q1n(cp2↓即q0↓),【分析q2n+1的变化规律:由方程可知,当
q2nq1n(q0n)=01(x)[x表示任意值]时,则q2n+1就置为1;其余情况q2n+1均为0】。

从上述分析中可引导学生总结出,根据状态方程快速推导触发器输出端变化规律的方法,即:只要将状态方程右边乘积项中所包含的相关qn变量还原为1,qn变量还原为0,即可快速确定对应qn+1置1的条件。

(3)画波形图。

结合前面对qn+1、qn的通俗解释,将上述分析规律,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简化应用到波形图中。

如要画q0波形,只要找出每个cp0↓(即cp↓),然后按每来一个cp↓,q0状态就翻转的特点,快速画出q0波形。

对于ff1:只要看每个cp1↓(即q0↓)左侧的现态q2q1q0的读数是否为00 x,即可快速画出q0↓右侧的次态q1波形。

对于ff2:只要看每个cp2↓(即q0↓)左侧的现态q2q1q0的读数是否为01x,即可快速画出q0↓右侧的次态q2波形。

提醒学生在画各触发器的q波形时,要先找出各触发器对应的时钟脉冲有效触发沿;再在有效触发沿时刻,按状态方程得出的规律,画出对应的q波形;最后将有效触发沿以外时段对应的q波形,作保持现态(不变)处理即可。

注意,各触发器输出端的波形均从q2q1q0的初态开始入手分析画,如图5。

(4)列状态表,如表2。

(5)状态图,如图6。

(6)电路功能总结。

该电路为异步六进制递增计数器。

参考文献:
[1]张兴龙.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俞艳.电子电工类专业——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1.
[3]张金华.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