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13 概率-2019年高考理科数学易错题训练

专题13 概率-2019年高考理科数学易错题训练

专题13 概率1.(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哥德巴赫猜想是“每个大于2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如30723=+.在不超过30的素数中,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其和等于30的概率是A .112 B .114 C .115D .118【答案】C【名师点睛】先确定不超过30的素数,再确定两个不同的数的和等于30的取法,最后根据古典概型概率公式求概率.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数的探求方法: (1)列举法.(2)树状图法:适合于较为复杂的问题中的基本事件的探求.对于基本事件有“有序”与“无序”区别的题目,常采用树状图法.(3)列表法:适用于多元素基本事件的求解问题,通过列表把复杂的题目简单化、抽象的题目具体化. (4)排列组合法:适用于限制条件较多且元素数目较多的题目.2.若某群体中的成员只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0.45,既用现金支付也用非现金支付的概率为0.15,则不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 A .0.3 B .0.4 C .0.6D .0.7【答案】B【解析】设事件A 为只用现金支付,事件B 为只用非现金支付,事件C 为既用现金支付也用非现金支付. 则()()()()P A B C P A P B P C =++.因为()()0.45,0.15P A P C ==,所以()0.4P B =.故选B.【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事件的基本关系和概率的计算,属于基础题.由公式()()()()P A B C P A P B P C=++计算可得.3.从2名男同学和3名女同学中任选2人参加社区服务,则选中的2人都是女同学的概率为A.0.6B.0.5C.0.4D.0.3【答案】D【名师点睛】分别求出事件“2名男同学和3名女同学中任选2人参加社区服务”的总可能个数及事件“选中的2人都是女同学”的总可能个数,代入概率公式可求得概率.应用古典概型求某事件的步骤:第一步,判断本试验的结果是否为等可能事件,设出事件A;第二步,分别求出基本事件的总数n与所求事件A中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m;第三步,利用公式()mP An=求出事件A的概率.4.“上医医国”出自《国语・晋语八》,比喻高贤能治理好国家.现把这四个字分别写在四张卡片上,其中“上”字已经排好,某幼童把剩余的三张卡片进行排列,则该幼童能将这句话排列正确的概率是A.13B.16C.14D.112【答案】A【解析】幼童把这三张卡片进行随机排列,基本事件总数n=23C=3,∴该幼童能将这句话排列正确的概率p=13.故选A.【名师点睛】先排好医字,共有23C种排法,再排国字,只有一种方法.有关古典概型的概率问题,关键是正确求出基本事件总数和所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数.(1)基本事件总数较少时,用列举法把所有基本事件一一列出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可借助“树状图”列举;(2)注意区分排列与组合,以及计数原理的正确使用.5.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3,δ2),且P(x≤6)=0.9,则P(0<x<3)=A.0.4 B.0.5C.0.6 D.0.7【答案】A6.已知某运动员每次投篮命中的概率是40%.现采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估计该运动员三次投篮恰有两次命中的概率:先由计算器产生0到9之间取整数值的随机数,指定l,2,3,4表示命中,5,6,7,8,9,0表示不命中;再以每三个随机数为一组,代表三次投篮的结果.经随机模拟产生了如下10组随机数:907 966 191 925 271 431 932 458 569 683该运动员三次投篮恰有两次命中的概率为A.15B.35C.310D.910【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模拟三次投篮的结果,经随机模拟产生了10组随机数,在10组随机数中表示三次投篮恰有两次命中的有:191、932、271,共3组随机数,故所求概率为3 10.故答案为C.【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模拟方法估计概率,是一个基础题,解这种题目的主要依据是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注意列举法在本题的应用.由题意知模拟三次投篮的结果,经随机模拟产生了10组随机数,在10组随机数中表示三次投篮恰有两次命中的可以通过列举得到共3组随机数,根据概率公式,得到结果.7.传说战国时期,齐王与田忌各有上等,中等,下等三匹马,且同等级的马中,齐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强,但田忌的上、中等马分别比齐王的中、下等马强.有一天,齐王要与田忌赛马,双方约定:比赛三局,每局各出一匹马,每匹马赛一次,赢得两局者为胜.如果齐王将马按上,中,下等马的顺序出阵,而田忌的马随机出阵比赛,则田忌获胜的概率是A .B .C .D .【答案】C8.有一底面半径为1,高为2的圆柱,点O为圆柱下底面圆的圆心,在这个圆柱内随机取一点P,则点P 到点O的距离大于l的概率为A.13B.23C.34D.14【答案】B【解析】设点P到点O的距离小于等于1的概率为P1,由几何概型,得P1=322π13π12VV⨯⨯⨯半球圆柱==13,故点P到点O的距离大于1的概率P=1-13=23.故选B.9.有三箱粉笔,每箱中有100盒,其中有一盒是次品,从这三箱粉笔中各抽出一盒,则这三盒中至少有一盒是次品的概率是A.0.01×0.992B.0.012×0.99C.13C0.01×0.992D.1-0.993【答案】D【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互斥事件概率的求法,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互斥事件的概率和为1,属于基础题.根据题意求出事件“三盒中没有次品”的概率,然后根据互斥事件的概率和为1,即可得到答案.10.运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设输出数据构成的集合为,从集合中任取一个元素,则函数是增函数的概率为A.B.C.D.【答案】C【解析】该程序的运行过程如下:x=-3,输出,输出,输出,输出,输出,输出,输出y=15,程序结束,故A={3,0,-1,8,15},其中有3个正元素,可使得函数是增函数,故所求概率为.故选C.11.设函数f(x)=e,01ln e,1ex xx x⎧≤<⎨+≤≤⎩在区间[0,e]上随机取一个实数x,则f(x)的值不小于常数e的概率是A.1eB.1﹣1eC.e1e+D.11e+【答案】B12.(2018新课标I卷理)下图来自古希腊数学家希波克拉底所研究的几何图形.此图由三个半圆构成,三个半圆的直径分别为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BC,直角边AB,AC.△ABC的三边所围成的区域记为I,黑色部分记为II,其余部分记为III.在整个图形中随机取一点,此点取自I,II,III的概率分别记为p 1,p 2,p 3,则A .p 1=p 2B .p 1=p 3C .p 2=p 3D .p 1=p 2+p 3【答案】A【解析】设,,AC b AB c BC a ===,则有222b c a +=,从而可以求得ABC △的面积为112S bc =, 黑色部分的面积为22221πππ2222c b a S bc ⎡⎤⎛⎫⎛⎫⎛⎫=⋅+⋅-⋅-⎢⎥ ⎪ ⎪ ⎪⎝⎭⎝⎭⎝⎭⎢⎥⎣⎦2221π4442c b a bc ⎛⎫=+-+ ⎪⎝⎭ 22211π422c b a bc bc +-=⋅+=,其余部分的面积为2231π1π2242a a S bc bc ⎛⎫=⋅-=- ⎪⎝⎭,所以有12S S =,根据面积型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可以得到12p p =. 故选A.【名师点睛】该题考查的是面积型几何概型的有关问题,题中需要解决的是概率的大小,根据面积型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将比较概率的大小问题转化为比较区域的面积的大小,利用相关图形的面积公式求得结果.首先设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根据其为直角三角形,从而得到三边的关系,之后应用相应的面积公式求得各个区域的面积,根据其数值大小,确定其关系,再利用面积型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确定出p 1,p 2,p 3的关系,从而求得结果.13.(2018年江苏卷)某兴趣小组有2名男生和3名女生,现从中任选2名学生去参加活动,则恰好选中2名女生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310【名师点睛】先确定总基本事件数,再从中确定满足条件的基本事件数,最后根据古典概型概率公式求概率.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数的探求方法:(1)列举法.(2)树状图法:适合于较为复杂的问题中的基本事件的探求.对于基本事件有“有序”与“无序”区别的题目,常采用树状图法.(3)列表法:适用于多元素基本事件的求解问题,通过列表把复杂的题目简单化、抽象的题目具体化. (4)排列组合法(理科):适用于限制条件较多且元素数目较多的题目.14.(2018上海卷)有编号互不相同的五个砝码,其中5克、3克、1克砝码各一个,2克砝码两个,从中随机选取三个,则这三个砝码的总质量为9克的概率是_____. 【答案】15【解析】编号互不相同的五个砝码,其中5克、3克、1克砝码各一个,2克砝码两个, 从中随机选取三个,3个数中含有1个2;2个2,没有2,3种情况, 所有的事件总数为:35C =10,这三个砝码的总质量为9克的事件只有:5,3,1或5,2,2,共两个, 所以这三个砝码的总质量为9克的概率是:210=15, 故答案为:15. 【名师点睛】求出所有事件的总数,求出三个砝码的总质量为9克的事件总数,然后求解概率即可.有关古典概型的概率问题,关键是正确求出基本事件总数和所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数.(1)基本事件总数较少时,用列举法把所有基本事件一一列出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可借助“树状图”列举;(2)注意区分排列与组合,以及计数原理的正确使用.15.已知向量()()2,1,,x y ==,a b 若{}{}1,0,1,2,1,0,1x y ∈-∈-,则向量∥a b 的概率为_______. 【答案】16【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掌握古典概型概率公式: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是解题的关键.先求出基本事件的个数,利用向量平行确定满足∥a b 的基本事件个数,然后代入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求概率.16.(1)一个盒子中有6个白球、4个黑球,每次从中不放回地任取1个,连取两次,求在第一次取到白球的条件下,第二次取到黑球的概率为____________;(2)有一批种子的发芽率为0.95,出芽后的幼苗成活率为0.8,在这批种子中,随机抽取一粒,这粒种子能成长为幼苗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答案】(1)49;(2)0.76. 【解析】(1)记“第一次取到白球”为事件A ,“第二次取到黑球”为事件B .注意这里的问题与“求第一次取到白球,第二次取到黑球的概率”不一样.方法一:显然,事件“第一次取到白球,第二次取到黑球”的概率()644()()10915n AB P AB n Ω⨯===⨯, 由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得4()415()6()9|10P AB P B A P A ===. 方法二:因为1169C C()n A =,1164C (C)n AB =,所以11641169C C ()4()()C C |9n AB P B A n A ===.(2)设“种子发芽”为事件A ,“种子成长为幼苗”为事件AB (发芽且成活为幼苗),则出芽后的幼苗成活率为()0|.8P B A =,()0.95P A =,根据条件概率公式()()()0.950.80.76|P AB P B A P A =⋅=⨯=,故在这批种子中,随机抽取一粒,这粒种子能成长为幼苗的概率为0.76.【名师点睛】(1)由条件概率的定义知,|()P B A 与|()P A B 是不同的;另外,在事件A 发生的前提下,事件B 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不一定是()P B ,即|()P B A 与()P B 不一定相等.(2)()()()|P AB P B A P A =可变形为()()()|P AB P B A P A =⋅,即只要知道其中两个值就可以求得第三个值.如已知()P A ,()P AB 可求|()P B A ;已知()P A ,|()P B A 可求()P AB .17.设集合1{|216}4x A x =<<,()2{|ln 3}B x y x x ==-,从集合A 中任取一个元素,则这个元素也是集合B 中元素的概率是__________.【答案】1 2【名师点睛】(1)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化简和运算,考查几何概型,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先根据集合A,B,求出A∩B,再利用长度型的几何概型的意义求解即可.(2)几何概型的解题步骤:首先是判断事件是一维问题还是二维、三维问题(事件的结果与一个变量有关就是一维的问题,与两个变量有关就是二维的问题,与三个变量有关就是三维的问题);接着,如果是一维的问题,先确定试验的全部结果和事件A构成的区域长度(角度、弧长等),最后代公式()AP A=构成事件的区域长度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如果是二维、三维的问题,先设出二维或三维变量,再列出试验的全部结果和事件A分别满足的约束条件,作出两个区域,最后计算两个区域的面积或体积代公式.18.设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则a = ;E(X)= .【答案】19.某超市计划按月订购一种酸奶,每天进货量相同,进货成本每瓶4元,售价每瓶6元,未售出的酸奶降价处理,以每瓶2元的价格当天全部处理完.根据往年销售经验,每天需求量与当天最高气温(单位:℃)有关.如果最高气温不低于25,需求量为500瓶;如果最高气温位于区间[)20,25,需求量为300瓶;如果最高气温低于20,需求量为200瓶.为了确定六月份的订购计划,统计了前三年六月份各天的最高气温数据,得下面的频数分布表:以最高气温位于各区间的频率代替最高气温位于该区间的概率. (1)求六月份这种酸奶一天的需求量不超过300瓶的概率;(2)设六月份一天销售这种酸奶的利润为Y (单位:元),当六月份这种酸奶一天的进货量为450瓶时,写出Y 的所有可能值,并估计Y 大于零的概率. 【答案】(1)0.6;(2)0.8.【解析】(1)这种酸奶一天的需求量不超过300瓶,当且仅当最高气温低于25, 由表格数据知,最高气温低于25的频率为216360.690++=,所以这种酸奶一天的需求量不超过300瓶的概率的估计值为0.6. (2)当这种酸奶一天的进货量为450瓶时, 若最高气温不低于25,则Y =6⨯450-4⨯450=900;若最高气温位于区间 [20,25),则Y =6⨯300+2×(450-300)-4⨯450=300; 若最高气温低于20,则Y =6⨯200+2×(450-200)-4⨯450= -100. 所以,Y 的所有可能值为900,300,-100.Y 大于零当且仅当最高气温不低于20,由表格数据知,最高气温不低于20的频率为3625740.890+++=,因此Y 大于零的概率的估计值为0.8.【名师点睛】在解古典概型概率题时,首先求出样本空间中基本事件的总数n ,其次求出概率事件中含有多少个基本事件m ,然后根据公式mP n=求得概率. (1)由前三年六月份各天的最高气温数据,求出最高气温位于区间[)20,25和最高气温低于20的天数,由此能求出六月份这种酸奶一天的需求量不超过300瓶的概率;(2)当湿度大于等于25C 时,需求量为500 ,求出900Y =元;当温度在[)20,25时,需求量为300,求出300Y =元;当温度低于20C 时,需求量为200,求出100Y =-元,从而当温度大于等于20时,0Y >,由此能估计估计Y 大于零的概率.20.为了减少雾霾,还城市一片蓝天,某市政府于12月4日到12月31日在主城区实行车辆限号出行政策,鼓励民众不开车低碳出行,某甲乙两个单位各有200名员工,为了了解员工低碳出行的情况,统计了12月5日到12月14日共10天的低碳出行的人数,画出茎叶图如下:(1)若甲单位数据的平均数是122,求;(2)现从如图的数据中任取4天的数据(甲、乙两单位中各取2天),记其中甲、乙两单位员工低碳出行人数不低于130人的天数为,令,求的分布列和期望.【答案】(1)8;(2)见解析.【解析】(1)由题意,解得;(2)随机变量的所有取值有0,1,2,3,4.;;的分布列为:21.某种产品的质量以其质量指标值衡量,并依据质量指标值划分等级如下表:从某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中抽取200件,检测后得到如下的频率分布直方图:(1)根据以上抽样调查数据,能否认为该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符合“一、二等品至少要占全部产品”的规定?(2)在样本中,按产品等级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8件,再从这8件产品中随机抽取4件,求抽取的4件产品中,一、二、三等品都有的概率;(3)该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开展了“质量提升月”活动,活动后再抽样检测,产品质量指标值近似满足,则“质量提升月”活动后的质量指标值的均值比活动前大约提升了多少?【答案】(1)不能;(2);(3)【解析】(1)根据抽样调查数据,一、二等品所占比例的估计值为=,由于该估计值小于,故不能认为该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符合“一、二等品至少要占全部产品”的规定.(3)“质量提升月”活动前,该企业这种产品的质量指标值的均值约为=,“质量提升月”活动后,产品质量指标值近似满足,即质量指标值的均值约为.所以,“质量提升月”活动后的质量指标值的均值比活动前大约提升了22.(2018天津理)已知某单位甲、乙、丙三个部门的员工人数分别为24,16,16. 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7人,进行睡眠时间的调查.(1)应从甲、乙、丙三个部门的员工中分别抽取多少人?(2)若抽出的7人中有4人睡眠不足,3人睡眠充足,现从这7人中随机抽取3人做进一步的身体检查.(i)用X表示抽取的3人中睡眠不足..的员工人数,求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ii)设A为事件“抽取的3人中,既有睡眠充足的员工,也有睡眠不足的员工”,求事件A发生的概率.【答案】(1)应从甲、乙、丙三个部门的员工中分别抽取3人,2人,2人;(2)(i)见解析;(ii)67.【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随机抽样、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用概率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满分13分.(2)(i)随机变量X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3.P (X =k )=34337C C C k k-⋅(k =0,1,2,3).所以,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随机变量X 的数学期望11218412()0123353535357E X =⨯+⨯+⨯+⨯=. (ii )设事件B 为“抽取的3人中,睡眠充足的员工有1人,睡眠不足的员工有2人”;事件C 为“抽取的3人中,睡眠充足的员工有2人,睡眠不足的员工有1人”,则A =B ∪C ,且B 与C 互斥,由(i )知,P (B )=P (X =2),P (C )=P (X =1),故P (A )=P (B ∪C )=P (X =2)+P (X =1)=67. 所以,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6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