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农庄(民宿)思路框架
传达气质与场景:大乐之野、隐居 、乡宿、花间堂……
核心要素:细节与环境设计
外环境:舒适宜人的庭院设计
核心要素:细节与环境设计
道路铺装,注重人行的体验
核心要素:细节与环境设计
标识系统:与主题特色、环境氛围相结合
系统要素:成本控制
充分遵循并利用天然的生态资源,如地形、水系、植被等
系统要素:成本控制
共享农庄(民宿)策划方案 思路框架
2018-11
民宿分布格局
1、民宿需求有多火爆?
非标准化酒店预订市场正处于爆发式增长时期; 非标准化酒店预订用户主体年轻化, 26岁至35岁用户占50.7%的份额。
2、民宿行业规Biblioteka 有多大?主要依托于乡村景观、自然风景及特殊文化资源, 以景区为核心向周边辐射,形成了独特的休闲旅居度假形态。 截止2015年上半年,我国民宿超过4万家, 民宿行业从业人员约84.7万人,市场规模112亿元。
严禁以农庄建设为名违法违规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庄园会所。
2 基础条件好的村庄、农场先行试点
坚持资源共享。把农庄建设与全域旅游、百镇千村建设以及休闲农业示范点、乡村旅游示范点、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相结合,
统筹推进。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的村庄、农场等先行试点。
3
优先在贫困村发展“共享农庄”
坚持助力脱贫。把发展“共享农庄”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优先在自然环境良好的贫困村特别是少数民族贫困村发展“共享
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正在暴风骤雨般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在举行的北京创新创业“双创周”上,由北京市农委重点推荐的一种创新型住房模式—— 共享农庄引人关注。 据介绍,截至目前,北京已有2000多套农庄加入到了“共享农庄”之中,分布在包括房山、密云在内的11个近远郊区,其中60%位于北京一小时经济圈内。 记者看到,以位于门头沟区的一套名为“梦我小区”的农庄为例,一套一宅一院的农庄,一年的租金为5.46万元。“市民既可以选择这种已经装修好的农庄,年 租金从2万元到5万元,也可以定制或者自己装修,自己装修的农庄仅需要支付土地成本即可。”钟鹊飞解释称,由于是从农民手中统一租赁到宅基地,所有权依 然在农民手中,但是通过这种模式农民一方面可以实现租金增收,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为自家或周边农庄提供物业服务的方式获取工作收入。“以租近为例,1年 5万元的租金,农民可以分成2万元。 “共享农庄”就是在不改变农民所有权的前提下, 将农村闲置住房进行个性化改造,形成一房一院一 地,并根据需求改造为市民田园生活、度假养生、 文化创意产业等多种模式,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 术为平台,与城市租赁住房需求对接,形成政府、 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以及城市消费者“四赢”局面。
1/2 中国每年国内旅游人次达36亿人次,其中超过18亿人次在乡村、古街。
20亿 预计未来5到10年,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可达20亿人次,农民直接接待可达10亿人次。
民宿分布格局
从需求端看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人群“回归”,追寻一种乡野生活方式 他们渴望的是与乡村生活产生共鸣,而不单单是离 开城市。民宿承接了城市人群的返乡住宿需求,成为 对话乡村的载体。 乡愁的文化表达 感受“活”着的乡村,体现为一种对在地文化的深 度体验
乐、业”四个要义。
“安、居、乐、业”四个要义
“居”,简单来说就是在保障集体土地权属不变的前提下,村集 “安”,就是安心、安全。不改变农民产权归属,农民、农 村资产安全,“庄家”平台提供信息中介、法律确权、规划 设计、改建报批、租赁运维服务,城市消费者同样安心安全。 体和农民出空间,社会资本或城市居民、企业主要出资,共同翻 建提高人居环境,改善周边宜居配套,形成宜居宜营的合作农庄, 吸引城市居民或团体短租、长租或承包运营。
开发模式
02
03
扶持政策
1、发展“共享农庄”财政支出优先保障
完善财政支持政策。积极创新财政投入使用方式,探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采取先建后补、贷款贴息、贷款担保 等方式支持发展“共享农庄”。
2、拓宽抵押物范围积极向农庄发放贷款
创新金融保险政策。拓宽抵(质)押物范围,积极开展存货抵押、订单抵押、畜禽产品抵押等创新业务,向资信情况良 好的农庄积极发放信用贷款等。
丰富灯具的表达,增强景观表述性
补充要素:景观氛围
灯具 与 情境 互 动
补充要素:活动场地设计
如何把农村中的空气、田野、 古道、竹林、溪流、风俗民情、 农耕文化、农副产品变成旅游资 源营造可以体验的活动空间和场 地,是民宿住宿体验的加分环节。
创新设计
多种特色住宿体验:为了营造不同的体验,房间在设计上颇具心思 多种拓展活动作为补充
民宿分布格局
民宿行业规模有多大?
主要依托于乡村景观、自然风景及特殊文化资源,以景区为核心向周边辐射,形成了独特的休闲旅居度假形态。
截止2015年上半年,我国民宿超过4万家,民宿行业从业人员约84.7万人,市场规模112亿元。 数据来源:2015年中国民宿发展研究报告
民宿分布格局
民宿火爆根源 大时代背景:全民度假时代,旅游业持续火爆,度假市场投资前景美好 全民休闲度假时代来临,度假人群剧增,市场需求增长。
干意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
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 2016年3月2日出台的《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鼓励个人闲置资源有 效利用,有序发展民宿出租等。
2016年3月两会期间,政协委员朱鼎健提出建议编制推行农家乐、民宿综合评
定国家标准:引发全国针对个性化住宿规范讨论。 空心村涌现 乡村空心现象为民宿发展提供了建筑载体和活动空间 全国空心村综合整治增地潜力可达约1.14亿亩。
安 居 乐 业
“乐”,就是农民将闲置资源租赁经营权有偿让渡,不仅获
取闲置资源的合理回报,农民增收满意,市民能实现田园梦、 创业梦,提升居住品质和感受,政府税收增加,何乐而不为。 “业”,就是真正实现农民不离乡不离土实现创业、就业。城
市资本、管理、人员有序进入农村投资兴业,过去单纯经济利
益导向的大规模开发变为各方和谐共赢,这才是是可持续发展 的基础。
我国自然村十年锐减92万个
民宿分布格局
从投资端看 返乡创客 文创和跨界为特征的新造乡运动,革新了乡村 旅游的开发逻辑 地域文化得以传承,乡村活力得以延续。 资本狂潮 各路资本注入,社会的财富和一部分资源正从 都市向乡村转移
品牌、连锁运营模式助推民宿品质高端化发展。
2011-2013年,非标准化住宿市场投资年均增长13.1%, 超过酒店行业整体增长率的3个百分点。 首旅酒店旗下首旅寒舍,计划在全国各地筹建近6-10个项
什么是共享农庄?
村民可将现有房屋进行改造升级,将民宿出租,民宿的经营权、股权可转让。城里人、候鸟老人可租赁农田 农庄,用于农业生产或农事体验。这就是未来的“共享农庄”。
建设原则
1 逢建必报不能超过三层
坚持规划管控。强化农庄、民宿(客栈)建设的体量、高度和风貌管控,民宿(客栈)不能超过三层,充分体现海南地域特色。
农庄”,形成贫困户与经营主体利益共同体, 通过土地入股、出租、在农庄务工等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探索运用“共享农庄”理 念开展生态移民扶贫。
建设内容
5种类型的“共享农庄”
建设内容
5种类型的“共享农庄”
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
开发模式
01
由企业或农民合作社对整村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利用村庄空闲地等建设民宿和其他相 应设施,民宿可以出租,民宿的全部或部分经营权、股权可转让;将整村农用地进行统一规 模化生产经营,消费者可以租赁农用地经营权或认养农作物,企业或农民合作社为消费者提 供系列服务。
政策背景
“共享农庄”提倡因地制宜,在统一规划下小规模、创新性发展农庄经
1、“三权分置” 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是继家庭承包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大制度创新,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 完善。要围绕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关系这一改革主线,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 体所有的有效实现形式。2017年8月29日,国家允许包括北京在内的13城 市试点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政策直接催生了“共享农庄”创新项目。
3、鼓励文昌利用土地试点“共享农庄”
落实用地政策。鼓励文昌市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的政策发展“共享农庄”,取得经验后适当在全 省推广。
4、对“共享农庄”基础设施项目给予奖补
鼓励市民下乡参与建设“共享农庄”。对以租赁合作方式利用空闲农房建设“共享农庄”的,由市县政府给予奖补。对 发展“共享农庄”中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给予奖补等。
目;众安集团旗下香港主板上市企业中国新城市转战民宿市
场;外婆家跨界投资6000万元发力高端民宿……
首批20个“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分布图
民宿发展趋势
概念更新 从概念上,我们提出广义民宿的概念——泛民宿
传统的民宿定义已无法涵盖兴盛的各类民宿,泛民宿其特征 表现为根植于乡村文化形态,为旅游者驻留而设计的文化主题 鲜明、功能复合、兼具人文情怀与经营理性的特色住宿产品。
“共享农庄”模式的优点在于农民最大程度的 自愿、自主、自发参与, 充分尊重了农村发展现状与传统民俗风情,在不影响正常农村生产生活的环 境下,引导农民盘活资源、参与创业或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增强 市场与经营意识。
2、“安、居、乐、业”四个要义
“共享农庄”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土地政策与制度研究中心紧密结合农 村集体土地政策改革方向,从城乡需求端出发,参与设计完成的这一农村 集体土地改建租赁住房的创新性解决方案。中国人民大学土地政策与制度 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叶剑平教授说,整个模式设计突出了“安、居、
民宿所携带的文化基因是乡愁的依托,其建筑设计
及服务理念都在传递一种文化表达。
民宿分布格局
从投资端看 地方政府响应 顺应旅游产业变革的时代潮流 民宿行业标准纷纷落地,业态创新、有序竞争,局势大好。 2015年11月25日《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 推动了民宿合法化。 2016年1月27日《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