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碘缺乏病防治知识问答及答案★什么是碘和碘缺乏?碘(化学符号为I)是一种活泼的具有氧化剂作用的非金属元素。
在自然界中以能溶于水的碘化物形式存在。
自然界含量稀少,在地壳中的含有量位居第47位。
除在海水中含量较高(每升海水含50~60微克)以外,在大部分土壤、岩石、水中的含量都很低微。
我们把自然环境碘含量低微到不能满足人体最低需要时称之为环境碘缺乏。
同样,把人体内碘营养不足称为体内碘缺乏。
科学家们一致公认环境碘缺乏是碘缺乏病的最重要致病原因。
★碘的吸收和排泄途径有哪些?人体内的碘92%来自食物,4%来自饮水,4%来自空气。
食物中的无机碘化物在消化道内经过1-3小时几乎全部吸收,与氨基酸结合的有机碘可直接吸收。
其它的有机碘吸收不完全。
胃肠道内存在过多钙、镁以及蛋白质的热量不足时,可妨碍碘的吸收。
吸收的碘经血液循环,一部分到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一部分由肾脏排出。
在稳定条件下,从人体排出的碘等于摄入的碘。
肾脏是碘的主要排泄器官,每天摄入的碘,有85%从尿中排出,有10%从粪便中排出(主要是有机碘),其余的从汗、毛孔排泄。
★什么是碘缺乏病?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有关联疾病的总称。
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和亚克汀病、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
碘缺乏病的英文全称是: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简称IDD),它实质上属于微量营养素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缺铁性贫血并列为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重点防治、限期消除的三大微营养素营养不良疾病。
碘缺乏病主要发生于特定的碘缺乏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在我国被列为地方病。
由于分布广泛,受害人群众多和危害严重,已从一个单一的疾病问题上升到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成为社会关注、国家限期消除的疾病之一。
★缺碘对成年人健康会产生哪些损害?碘缺乏对成人最明显的影响是甲状腺肿。
地方性甲状腺肿在成人中的特点是缺乏典型的临床甲低症状,除了颈部肿大之外一般无明显症状,只有当甲状腺肿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或压迫气管、食道和周围神经时才会出现呼吸困难,吞咽障碍或声音嘶哑等症状,尽管大多数人无明显临床表现,但经过实验室检查常常发现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偏低,少部分人可能有症状轻微的甲状腺机能低下的表现。
这些人多表现表情淡漠,无力、易疲劳,体能下降和生活适应能力差。
这就可能影响当地居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什么是甲状腺?它有什么功能?甲状腺是机体中重要的内分泌腺体,位于颈部气管两侧,由两个侧叶和一个峡部组成,侧叶分别位于气管两侧,两个侧叶由横向越过气管前面的峡部相连,峡部和两个侧叶的形状类似古代战争中使用的盾甲,故名甲状腺。
其重量在我国成年人中大约20-30克。
在正常情况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甲状腺作为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其主要功能有两个:一是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二是分泌调节血钙浓度的降钙素。
★甲状腺激素对大脑发育的决定性作用医学研究证实,在人类大脑发育的两个关键时期必须有甲状腺激素的参与和调控。
如果在妊娠期碘缺乏的母体不能供给胎儿足够的碘,就会引起胎儿的甲状腺激素缺乏,导致脑细胞发育落后。
动物实验证实,妊娠期碘缺乏使胎羊脑细胞数量减少和体积变小。
生后如继续有甲状腺激素不足会加重脑发育的落后。
★儿童青少年碘缺乏的危害有哪些?儿童青少年对碘缺乏比较敏感,突出的表现是甲状腺肿大。
一般来说,甲状腺肿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女孩肿大率普遍高于男孩。
补碘以后,经过一定时期甲状腺肿大可以恢复正常。
因此,一定年龄组(6-12岁或8-10岁)甲状腺肿大率常用于评估人群碘缺乏状况、干预措施效果和病情监测。
儿童青少年碘缺乏会对生长发育特别是智力发育造成损害,碘缺乏地区的儿童智力发育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水平。
如果以智力商数表示,碘缺乏使儿童智力商数丢失10-15个百分点。
★婴幼儿碘缺乏的危害有哪些?婴幼儿正处于脑发育的第二个关键时期。
和胎儿一样,对碘缺乏极为敏感。
胎儿的严重碘缺乏若延续到婴儿期继续存在,势必发展成为典型的克汀病患者。
如果幼儿碘缺乏程度较轻,将可能出现克汀病征候谱的轻度组合,或成为亚临床克汀病或仅有轻度智力低下。
在婴儿期仅表现为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反应及自身运动能力、智能和生长发育落后。
较少出现甲状腺肿。
婴幼儿和胎儿一样是评估碘缺乏病流行程度的目标人群之一。
★新生儿碘缺乏的危害有哪些?新生儿碘缺乏的危害主要是引起先天性甲状腺机能低下症(先甲低)检出率的升高。
在碘营养正常的发达国家先甲低检出率一般为1/3500-1/5000,这部分属于散发性的。
而在碘缺乏的发展中国家,其检出率可高达5-10%,也就是说增加了200-500倍。
先甲低检出率增高的原因是碘缺乏所致,如不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将同样导致患儿终生智力残疾。
妊娠期补碘可以使过高的先甲低检出率下降到正常。
先甲低的筛查可以用于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此外,碘缺乏严重地区,还可见到新生儿甲状腺肿。
★胎儿期是一生中补碘的最有效时期人类脑发育的90%是在胎儿、新生儿和婴幼儿期完成。
这个时期碘和甲状腺激素对脑细胞的发育和增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一生中补碘的最有效时期,缺碘对绝大部分人是造成智力发育未达到最佳水平,智商(IQ)处于正常范围的边缘、中下、或中等。
世界上大范围调查显示,补碘后出生的儿童,可智商明显高于未补碘的儿童,可明显改善儿童的智力发育,即是说智力发育达到了应该有的正常水平。
但是认为补碘可无限制地提高儿童智力水,这种说法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我们强调补碘可以提高儿童智力水平,指的是在胎儿和婴幼儿期补充足够的碘使他们的智力发育得以正常进行。
如果错过这个时期补碘,再想提高他们的智商可能性很小。
所以,不是什么时候补碘都能提高智力。
★母乳喂养婴幼儿最佳补碘方法从胎儿到生后2岁,是人脑发育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每日至少需要40-70微克的碘来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以保证正常脑发育,而此时婴幼儿尚未添加辅食,碘摄入如果仅靠代乳品将远远跟不上婴幼儿的体格生长发育和脑发育需要。
最好的补碘途径是通过母乳喂状的方法从母体得到足够的碘以保证婴幼儿生理需要。
有资料表明,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尿碘水平高出其它方式喂养的1倍以上。
这个时期只要供给母体足够的碘,婴幼儿就不会发生碘缺乏,对哺乳期妇女每天至少要供给200微克碘,才能保证母婴两人的碘需要量,有效地预防碘缺乏对母婴的危害★自然环境为什么会缺碘?人体需要的碘主要来源于食物。
由于食物链的作用,土壤和水(不包括海水)中缺碘导致植物(粮食或疏菜)、动物缺碘。
人吃了含碘低的食物,造成碘摄入不足。
自然环境缺碘实际上是指土壤和水碘不足。
在距今8000—18000年第四纪冰川期,由于冰河溶解,冰水冲刷,将富碘的成熟土壤大量冲走。
而由岩石形成的新土壤,其碘含量仅为原成熟土壤的四分之一。
这样就造成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环境存在碘缺乏。
这就是世界上自然环境碘缺乏的主要原因。
洪水泛滥、沙漠化和雨水冲刷,致使局部地区土壤中的碘连同土壤被冲走而加重碘缺乏。
★环境碘缺乏会自行改变吗?改变自然环境中的缺碘状况几乎是不可能的。
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奥妙无穷的自然界确实有一种能对碘的分布起到调节作用的现象,即碘在自然界的循环。
海水是自然界含碘最丰富的地方,是大自然的“碘库”。
海水通过蒸发,使得一部分碘进入空气,每年有约40万吨碘进入大气,这些碘以雨水形式降至陆地上,大陆雨水每升含碘1—2微克。
大自然以这种形式补充土壤中的碘,土壤中的碘又经河流回到大海,这个过程叫碘在自然界的循环。
对土壤的这种形式的“补碘”,所补充的碘量与原来已经损失的碘量相比,实在是杯水车薪。
“补碘”量极少,过程极为缓慢。
据科学家计算,通过雨水把土壤的碘补足到原有的水平大约需1—2万年以上。
而且,自然和人为因素(洪水、雨水冲刷和植被破坏)还在造成土壤的持续性缺碘。
因此,碘在自然界的循环并不会使土壤的碘缺乏现象得到“自然纠正”。
自然环境一旦有碘缺乏将会长期存在下去。
★碘缺乏危害与碘缺乏病有何不同?碘缺乏病是疾病名称。
但只讲碘缺乏病还不能说明碘缺乏对人类危害的全部内涵。
由于碘缺乏严重程度、生活习惯和社会发展的不同以及个体敏感性的差异,同样生活在碘缺乏地区的人群并不都具有碘缺乏病的症状和体征。
不表现碘缺乏病的人群并非没有受到碘缺乏危害的影响,也就是说并非都是“健康人”。
科学研究证实,生活在碘缺乏地区的人群,尽管不是碘缺乏病患者但也同样受到程度不同的危害、甚至是潜在性的或隐匿性的危害。
因此,为了说明碘缺乏对人类危害的全部内容,便提出了碘缺乏危害这个术语,着重强调整个人群都受到危害。
干预措施决不限于患者,而应针对或覆盖整个人群。
★碘缺乏所致智力损害有什么特点?碘缺乏的智力损害有不同于其它疾病智力损害的三个特点。
第一,具有隐蔽性。
受害的人群和个体没有任何感觉,智力损害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对民族的繁荣和社会发展是极大的潜在隐患。
第二,轻度碘缺乏已足以损害智力。
碘缺乏不管严重程度如何都会损害智力,只是智力受损的程度不同而已。
第三,具有广泛性。
碘缺乏危害的地区和人群非常广泛和众多。
经防治专业人员调查,在碘缺乏地区儿童有智力损害的比例占5—15%。
★为什么说碘缺乏是导致智力损害的最常见的原因?某些疾病如遗传性疾病、先天代谢异常、近亲结婚、产程损伤和后天疾病所引起的大脑损伤以及碘缺乏都可以导致智力残疾。
其中以碘缺乏为最常见原因。
在我国1017万智力残疾患儿中,有80%归因于碘缺乏。
我国每年出生2000万新生儿,其中600万在碘缺乏地区,按碘缺乏使智力商数平均丢失13.5个百分点推算,如不加防治,每年因碘缺乏而丢失约8000多万个潜在智力商数,可见对人口素质影响之严重。
★为什么说妇女和儿童最易遭受缺碘危害?妇女主要是指育龄妇女、孕妇和哺乳妇女,儿童是指0—2岁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童。
胎儿的碘供应只来自母亲,因此孕妇的需碘量远远高于其它妇女,不仅要满足本身的需要,还要满足胎儿的需求。
此时孕妇极易缺碘,一旦缺碘,孕妇的甲状腺与胎儿竞争碘的能力增强,使胎儿缺碘更加严重,造成脑发育障得,出生后重者成为克汀病,轻者成为亚克汀病。
婴幼儿的碘供应主要来自母乳,乳腺具有浓集碘的功能。
此时哺乳妇女也是缺碘的敏感人群,一旦缺碘会影响婴幼儿的脑发育。
此外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均处在生长发育十分迅速的时期,对碘的需要量明显增加,极易遭受碘缺乏危害。
所以妇女和儿童是受碘缺乏危害的最主要人群。
★碘缺乏最明显的表现是甲状腺肿碘缺乏最明显表现是出现甲状腺肿大。
甲状腺在碘缺乏时,由于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减少,使甲状腺激素的产量下降。
这时控制甲状腺功能的脑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功能活跃,合成更多的甲状腺激素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同时刺激甲状腺生长、增生,也能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