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大数据金融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新型机构不断涌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互联网金融能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分散风险并扩大金融服务的范围,让个体经营户、小微企业和普通民众都受益匪浅。
互联网金融业在资金需求方与资金供给方之间提供了有别于传统银行业和证券市场的新渠道,提高了资金融通的效率,是现有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从金融信息化、互联网金融化两个方向发力,相继产生了五种业态。
第一个业态是金融信息化,如网上银行、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等;第二个业态是第三方支付,国内相继出现了上百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第三个业态P2P(Peer to Peer)借贷,由于进入门槛低,P2P借贷爆炸式增长,几年间数千家P2P借贷成立,随之问题也不断产生;第四个业态网络众筹,众筹和P2P 借贷类似,进入门槛低,增长迅速;第五个业态大数据金融,大数据金融有一定的门槛,不仅拥有互联网金融的效率,也较好地控制风险,是最先进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将是新的爆发增长点。
大数据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对其进行实时分析,可以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全方位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和风控方面有的放矢。
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指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
大数据的关键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往往以云计算为基础。
大数据金融又分为平台模式、供应链金融模式和“平台+供应链”综合模式。
模式一:平台模式。
平台模式的代表:阿里小贷。
阿里小贷以“封闭流程+大数据”的方式开展金融服务,凭借电子化系统对贷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核定,发放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及应收账款抵押贷款,单笔金额在5万元以内,与银行的信贷形成了非常好的互补。
阿里金融目前只统计、使用自己的数据,并且会对数据进行真伪性识别、虚假信息判断。
阿里金融通过其庞大的云计算能力及数十位优秀建模团队的多种模型,为阿里集团的商户、店主时时计算其信用额度及其应收账款数量,依托电商平台、支付宝和阿里云,实现客户、资金和信息的封闭运行,一方面有效降低了风险因素,同时真正的做到了一分钟放贷。
模式二:供应链金融模式。
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代表:京东、苏宁、金银岛。
京东商城、苏宁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是以电商作为核心企业,以未来收益的现金流作为担保,获得银行授信,为供货商提供应收账款保理融资等贷款。
金银岛供应链金融模式主要仓单融资、订单融资。
仓单融资指融资主体将电子仓单质押给银行,获得货值70%的银行贷款,融资主体分批偿还银行贷款,分批解押、销售。
订单融资指购销双方签订合同后,融资主体货款(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支持)汇入监管账户。
上游供货商货权移交融资主体质押后获得100%货款。
融资主体分批偿还贷款本息,赎货销售。
货物、资金安全交付,确保买卖双方利益。
金银岛的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是商品质押。
模式三:“平台+供应链金融”综合模式。
综合模式的代表:商起网的众起财富。
众起财富依托母公司商起网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大数据生成交易商信用报告,并在大数据信用报告基础上展开尽职调查,对电商进行授信审批。
然后,众起财富结合商起网的风控体系和众起财富自身的风控体系的优点,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
众起财富“平台+供应链金融”综合模式的亮点:两个理念(仓单融资订单化、订单融资托盘化)、三个流程(贷前管理流程、贷中管理流程、贷后管理流程)、四个特点(闭环系统、三流合一、动态监管、交收库控货)。
众起财富“平台+供应链金融”综合模式综合了综合平台模式和供应链金融模式,两种模式的优点,将风险有效地控制和隔离。
大数据金融模式广泛应用于电商平台,以对平台用户和供应商进行贷款融资,从中获得贷款利息以及流畅的供应链所带来的企业收益。
大数据能够通过海量数据的核查和评定,增加风险的可控行和管理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对于风险发生的规律性有精准的把握,将推动金融机构对更深入和透彻的数据的分析需求。
大数据将推动金融机构创新品牌和服务,做到精细化服务,对客户进行个性定制,利用数据开发新的预测和分析模型,实现对客户消费模式的分析以提高客户的转化率。
综上所述,大数据金融将是互联网金融新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