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性乳腺癌读书报告会
03 /研究展望(Research prospect) 04 /观点与总结 ( opinions and conclusions )
PART ONE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
选题背景 / 研究意义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研究理论与文献综述
三阴性乳腺癌
TNBC作为一种特殊亚型,要求我们在临床工作 中予以重视,在制定治疗方案前考虑患者是否为 该亚型,以及早给予患者系统的治疗方案。
A
B
个体化治疗
三阴性乳腺癌具有不同的分子病理及基因亚型,遗传 多样性则导致该类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存在较大差 异性。因此,无论是化疗还是靶向治疗,都应积极探 索其适合的亚组人群和预测药物疗效。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是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靶向治疗
研究表明10%~35%TNBC的表达AR。 给予AR拮抗剂比卡鲁胺后,6个月临床受 益率约为19% 。 以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 )、血 管 内 皮 生 长 因 子 (VEGF)为靶向。 目前在研究的药物 :VEGF 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 抗和雷莫芦单抗 , VEGF和PDGF的酪氨酸激酶 抑制剂如舒尼替尼、索拉非尼等。 研究证明抗血管生成的药物很可能在 TNBC 中 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
TNBC的特点
肿瘤异质性很高, 高侵袭性、低存活率
TNBC占 乳腺癌的 12%~17%
多发生于绝经前年轻女性
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均无效
TNBC的特点
近期病死率高,脑转移概率较高 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低,肿瘤大小与转移无关 治疗后1-3年内为复发高峰期 大多数患者死于治疗的最初5年
易发生远处转移,该型预后最差
02 03 04
epidermal growth fator receptor 2 of which were negative.
孕激素受体(-)
progesterone receptor(-)
PR(-)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
未来展望 / 实践难点
研究展望
TNBC的特异性
A
TNBC研究现状仍有空白
虽然关于 TNBC 的研究广泛开展,无 论从分子机制及临床治疗、体外研究 和临床试验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 但 TNBC 仍是乳腺癌领域困扰医生学者 的一个难题,且尚无靶向药物应用到 临床治疗。
TNBC是一种高侵袭性、高恶性程度、 高复发率、高度异质性的高危型乳腺 癌。 TNBC具有独特的分子生物学特 征。
C
系统治疗方案的选用
TNBC已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的治疗指南,针对这 类患者我们应全面考虑其理论有效的治疗方法, 为患者预后选取系统的治疗方案。
总结
TNBC作为一种独特的乳腺癌亚型,虽已进行了大量 相关的临床试验,但仍没有发现有针对性的治疗方 案,所以各种临床试验依旧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随着现代各种新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出现 ,人们对 TNBC 的认识将更加深入,随之出现的各种新药也 将给 TNBC 的治疗带来无限的曙光。
10年随访观察后, TNBC与其他类型乳腺癌之间差异逐渐缩小
目前,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投入到TNBC的基础与临床治疗的研究中。
众所周知,ER、PR、HER2的表达是目前临床乳腺癌治疗的靶点, 但TNBC患者因为缺少这些靶点, 不能从常规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中获益, 故TNBC因其预后差、复发转移率高、死亡率高, 成为近几年乳腺癌研究和关注的焦点。
TNBC治疗方案的探索任重而道远。 但是相信凭借我们刻苦探索和孜孜不倦的追求。问 题终将得到解决。
感 谢观
THANKS
看
靶向治疗
化学治疗
新辅助化疗
TNBC新辅助化疗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 显著高于非TNBC。
1
4
TNBC 新辅助化疗对以蒽环类和紫杉类 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敏感, 治疗后的 pCR 率为 30% ~40%, 且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77.7%、59.1% 。 鉴于TNBC对新辅助化疗有很高的敏感性, 故早期可手术的、局部晚期的和不可手术的病人, 都可使用新辅助化疗使肿瘤得到局部控制, 以蒽环类为基础联合紫杉类的化疗方案应该作为首选。 伊沙匹隆 为微管蛋白抑制药, 与紫杉类药物有不同的微管结合位点, 因此对紫杉类耐药的乳腺癌仍有活性。
2
3
化学治疗
辅助化疗
肿瘤直径>1cm和/或有淋巴结转移均需要辅助化疗, 但是对于肿瘤直径更小、淋巴结微转移不确定的患者, 指南中却没有明确的规定。 蒽环类和紫杉类联合治疗 既能减少蒽环类的心脏不良反应 又能降低紫杉类的获得性耐药
最近有新研究结果表明, 新药伊沙匹隆与卡陪他滨的联合 在为数较少的几种联合方案中表现出了对TNBC的有效性, 与单独使用卡陪他滨相比,可以提高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 顺铂(Cisplatin)和吉西他滨(gemcitabine) 联合治疗是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血管生成 的靶向
大型基因组分析发现,约 50 %的 TNBC 表现EGFR信号通路过度活化。 目前专门针对 EGFR 的靶向药物包括单 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小分 子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等, 这些药物在细胞学实验和临床试验都表 现出初步的成效。
PART THTEE
3
研究展望(Research prospect)
近些年提出的节拍化疗, 采用频繁低剂量地给药方式, 无长时间治疗间隔, 主要作用于缓慢增殖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产生持续地抗血管生成作用。 越来越多节拍化疗在乳腺癌的应用研究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果。
Koshy 等的研究结果显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中TNBC和非TNBC的中位总生存期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中 TNBC 和非 TNBC 的 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5.3个月、1.7个月(P=0.058)。 分别为10.8个月和4.3个月(P=0.109)。
PART TWO
2
研究成果与应用(Research results and applications)
分子遗传机制 / 分型/ 治疗
TNBC的分子遗传
20%
BRCA1突变基因携带者中, 约80%的乳腺癌分型为TNBC
80%
Rhiem和Schmutzler发表了关于德国无家族史TNBC患者 BRCA1突变率及年龄分布的统计。 TNBC往往分化较差,多属于基底细胞样型;表达基底细胞 角蛋白的TNBC恶性程度高于不表达者。 BRCA1 基因在 DNA 双链断裂修复及细胞转录调节 中起重要作用。 且修复错误的 DNA 断裂双链是易患性增 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
2018研究生读书报告会
报告人:xxx、日期:2018/3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
CONTENTS
目录
02 /研究成果与应用(Research results and applications)
01
雌激素受体(-)
estrogen receptor(-) ER(-)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
a specific type of breast cancer, the estrogen receptor, progesterone receptor and human
AR的靶向
聚腺苷酸二磷酸 核糖转移酶 (PARP) 的靶向
通 过 PARP 抑 制 剂 靶 向 TNBC 和 BRCA突变相关的乳腺癌。有研究 表明, TNBC 细胞与非 TNBC 细胞 相比对PARP抑制剂更敏感。 正在研究的 PARP 抑制剂有奥拉帕 尼,维利帕尼等。 表皮生长因 子受体 (EGFR) 的靶向
B
TNBC临床治疗仍缺乏个性化
C
TNBC还有很多问题待解决,期以实现 TNBC 患 者 的 个 性 化 用 药 , 同 时 在 TNBC个性化治疗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 用。
PART FOUR
4
观点与总结 ( opinions and conclusions )
个人观点/ 前景期望
观点与总结
增强检出意识
外科治疗
迄今为止手术治疗仍是局部控制 TNBC 的最 佳 方法。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也是局部控制TNBC的治疗方法,且 能 减少局部控制差而导致的远处转移。 T1~2 期及 淋巴结转移数 ≥ 4 的乳腺癌是术后放疗的指征, T3~4 期的乳腺癌姑息治疗或出现急症时亦可进 行放疗。
化学治疗
主要包括: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
TNBC的分子遗传
20%的女性TNBC患者携带BRCA基因突变
20%
[值]%
80%
75%
其中75%为BRCA1基因突变
TNBC可以分为6种亚型
管腔雄激素受体亚型(LAR) 基底细胞样1型(BL1)
间充质干细胞样亚型(MS)
间充质亚型(M)
免疫调节亚型(IM)
基底细胞样2型(BL2)
TNBC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