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康复-1~5节
第二章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康复-1~5节
29
(三)方法
5.后遗症期:多在发病后1-2年 应加强残存和已有功能的恢复,即代偿 性功能训练,包括矫形器、步行架和轮椅等 的应用
30
第二节
案例:
颅脑损伤
男,43岁,车祸伤后昏迷伴呕吐1小时,大小便失 禁,时而烦躁不安,GCS评分8分。查体:右侧瞳孔2mm, 左侧2mm,直间接对光反射迟钝、双侧肢巴氏征阴性。 头颅CT提示左右颞叶脑挫裂伤,右颞硬膜外血肿,环池, 鞍上池不清,脑水肿明显,中线不偏。
37
三、功能障碍
1.意识功能障碍 2.认知功能障碍 3.行为功能障碍 4.运动功能障碍 5.感觉功能障碍
6.言语功能障碍
7.其他:情绪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吞咽障碍等
38
四、康复治疗
(一)原则
1.早期介入:急性期即可介入
2.全面康复:兼顾多种障碍
3.循序渐进:由短到长、由易到难、量逐增
4.个体化原则
上肢功能活动
下肢功能活动
25
2.恢复早期(亚急性期):发病后3-4周 (3)站立活动
站立平衡训练
患侧下肢负重 上下台阶运动 (4)减重步行训练 (5)平行杠内行走
(6)室内行走与户外活动
(7)物理因子治疗
(8)中医传统康复疗法
(9)作业治疗
(10)步行架与轮椅的应用
(11)言语治疗
性功能障碍:性交时出现尿失禁
2.心理功能障碍:
羞怯、丧失自信、孤独烦躁、沮丧
焦虑、抑郁
51
三、功能障碍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
4.社会参与能力受限
52
四、康复治疗
(一)目标 1.控制或消除尿路感染
2.膀胱在贮尿期保持低压并能适当排空
3.具有适当控尿能力 4.尽量不适用导尿管或造瘘 5.能更加地适应社会生活并尽量满足职业 需要
(3)床上活动
(4)物理因子治疗
(5)中医传统康复 治疗
针灸 按摩推拿
4.中医传统康复疗法
5.手术治疗
2.恢复早期(亚急性期):发病后3-4周 (1)床上和床边活动
(三)方法
上肢上举运动
床边坐与床边站 双下肢交替屈伸运动 桥式运动 (2)坐位活动
坐位平衡训练
患侧上肢负重
(二)病因与分类
1.外伤:交通事故、工伤事故、意外坠落、运动损伤、
失足跌倒等
2.难产、手术产时:婴儿颅脑损伤
33
分类
(1).闭合性颅脑损伤:脑组织不和外界沟通 (2).开放性颅脑损伤:颅腔与外界沟通
34
(三)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 头痛、呕吐 生命体征改变:呼吸深慢、 心率快、血压高、中枢性发 热 眼部征象:瞳孔改变 神经系统体征:偏瘫 脑疝
2.康复治疗计划建立在功能评定的基础上,有 康复治疗小组共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酌情调整 3.康复治疗贯穿于脑卒中治疗的全过程,做到 循序渐进 4.综合康复治疗要与日常生活活动和健康教育
相结合,并有脑卒中患者的主动参与及其家属的配
合
5.积极防治并发症,做好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18
1.急性期:发病后1-2周
1.影像学检查:CT\MRI ,DSA(脑血管造影)
2.腰椎穿刺:血性脑脊液
(四)辅助检查
一级预防:针对无脑卒中病史但有脑卒中危险因素存 在的人群
(1)防治高血压:低盐低脂饮食、禁烟限酒 适量运动、控制血糖、体重、选择合适降压药
(五)预防
(2)防治高血脂
(3)防治高血糖:规律饮食 (4)防治肥胖:增加纤维食物,运动量 (5)预防性用药:阿司匹林 (6)抗抑郁症 (7)其他:手术感染、止血药应用
第二章 常见神经系统 疾病康复
第一节 脑卒中 第二节 颅脑损伤 第三节 脊髓损伤
第四节 帕金森病
第五节 阿尔兹海默病
第六节 周围神经损伤
第七节 脑性瘫痪
第八节 多发性硬化
第九节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案例:
第一节
脑卒中
男,66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4天入院。既往有高 血压病10年,冠心病5年。查体:血压160/90mmHg,左鼻 唇沟浅,左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低,腱反射弱,左侧 霍夫曼征及巴宾斯基征阳性。不能保持坐位。头颅CT: 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 请问:1.患者存在哪些功能障碍? 2.患者康复训练项目哪些? 3.患者能否进行主动性康复训练?
痪、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多数病人意识清楚 型的瘫痪、感觉障碍、吞咽困难、失语
神经系统表现:视病变部位和病变范围而定,常为各种类
(2)脑栓塞:由于血栓脱落或其他栓子进入血流中阻 塞脑动脉所引起 以青壮年多见
多在活动中急骤发病,无前驱症状,脑血管病中起病最快
意识障碍常较轻且很快恢复,神经系统局灶表现与脑血栓形 成相似,严重者可突然昏迷、全身抽搐,可因脑水肿或颅内压 增高,继发脑疝而死亡
46
分类:
(2)根据尿流动力学和功能分类:
(三)临床表现
尿失禁
排尿困难、尿潴留 并发症:膀胱感染等泌尿系统感染
48
二、康复评定
1.生理功能评定:
尿流率测定 膀胱压力容积测定 尿道压力分布测定 括约肌肌电图
尿流动力学和B超或X线同步联合检查
简易膀胱容量与残余尿量测量法
49
请问:
1.按照GCS评分及临床表现,脑损伤为何种程度?
2.目前应该如何处理?
31
一、概述
(一)定义
颅脑损伤:头颅部,特别是脑部受到 外来暴力打击所造成的脑部损伤,又称脑 外伤或头损伤,可导致意识障碍、记忆缺 失及神经功能障碍。
发病率高,病情急, 病情变化快,导致的功 能障碍多,多发生于青 壮年
32
二、康复评定
1.生理功能评定:
昏迷与脑损伤程度评定: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评定量表
2.运动功能评定:运动、痉挛、平衡、步态评 定 3.感觉功能评定 4.认知功能评定 5.言语功能评定 6.吞咽功能评定
13
2.心理功能:卒中后抑郁症 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4.社会参与能力评定
二级预防:针对已有短暂性脑缺血、腔隙性脑梗死等 人群
(1)症状发作期积极治疗; (2)缓解期查找病因,消除危险因素,防止再发 (3)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配合脑保护剂 (4)房颤病人或心脏瓣膜病这,可用华法林等抗凝药
三级预防:针对已发生过脑卒中的人群进行残疾、残 障的预防
(1)正确体位摆放,翻身训练,关节被动活动; (2)功能逐步恢复,坐起、站立、认知、语音等训练 (3)通过康复训练,早日重返社会
5.持之以恒
39
(二)方法
1.急性期:生命征稳定后24小时即可介入
(1)一般康复处理 体位摆放 定时翻身、拍背等
(2)综合促醒治疗
药物
穴位刺激
高压氧
40
(三)方法
2. 恢复期康复: 最大限度恢复患者各种功能和生 活自理能力 (1)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 注意、记忆、思维等 (2)感知障碍的康复治疗:
失认、失用等
(3)行为障碍的康复治疗: 行为治疗
41
(三)方法
3.后遗症期康复: (1)继续加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2)矫形支具与轮椅训练 (3)继续认知、语言障碍功能训练
(4)中医传统康复治疗
(5)复职前训练
42
第三节 脊髓损伤
案例:
男,52岁,1年前车祸致T12、L1椎体粉碎性骨折, 出现双下肢活动、大小便失禁。后行T12、T1椎体骨折 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双下肢功能无明显改善,小便失禁, 大便便秘。 请问:1.该患者目前的主要功能障碍有哪些? 2.该患者需要做的膀胱功能评定有哪些? 3.对于肠道功能障碍,该采取哪些康复治疗措施?
(三)方法
3.恢复中期:发病后4-12周 (1)上肢和手的治疗性活动 (2)下肢治疗性活动 (3)作业性治疗活动
(4)认知功能训练
28
(三)方法
4.恢复后期:发病后4-6周 (1)上肢和手的功能训练 (2)下肢功能训练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4)言语治疗
(5)认知功能训练 (6)心理治疗 (7)支具和矫形器的应用
14
三、功能障碍
1.生理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肌力降低、关节活动度降低、
偏瘫、平衡功能障碍 感觉功能障碍:浅、深、复合感觉障碍
言语功能障碍:失语、构音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障碍等
2. 心理功能障碍:焦虑、抑郁
15
三、功能障碍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
运动、感觉障碍、体能下降 4.社会参与能力受限
可改变的因素:不良饮
食习惯、大量饮酒、吸烟
不可改变的因素:年龄、
性别、种族、家族史
5
(三)临床表现
1.缺血性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 1)脑血栓形成: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而最终阻塞动 脉所致
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前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无力等
常在安静状态下或睡眠中发病,次日早晨发现一侧肢体瘫
43
一、概述
(一)定义
神经源性膀胱:神经病 变或损害引起的膀胱或(和) 尿道功能障碍。由于这类疾 病同时伴有尿道功能障碍和 膀胱尿道功能协调性异常, 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为神经源 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44
(二)病因与分类
疾病:
颅内病变,如脑血管意外、帕 金森病等;
脊髓损害:如脊髓损伤、脊髓 肿瘤、椎间盘疾病等;
2.心理功能评定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T)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ADL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 (ADL:日常生活活动) 4.社会参与能力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