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海庆华矿冶煤化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野马泉铁锌矿采矿工程

青海庆华矿冶煤化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野马泉铁锌矿采矿工程

青海庆华矿冶煤化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野马泉铁锌矿采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估专家组意见2009年6月X日,XXX在西宁市主持召开了《青海庆华矿冶煤化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野马泉铁锌矿采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估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青海省环境保护厅、海西州环保局、格尔木市环保局、XXX、XXX,项目业主青海庆华矿冶煤化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环评单位省环境影响评价服务中心以及会议聘请的专家(名单附后)与会人员听取了项目业主对项目背景情况的介绍和评价单位对报告书内容的介绍,经认真评审,形成以下评估意见:一、项目建设内容和主要环境问题1、项目建设内容野马泉采矿范围为M4、M5异常区矿权范围内3400m标高以上所有可采矿体,采矿面积约为200hm2。

基建探矿范围为3640m中段以上的矿体。

建设规模为50万t/a。

服务年限19年,其中投产至达产年为1年,稳定达产17年,减产1年,项目总投资44642万元。

属新建项目。

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矿床开拓采用主副(箕斗、罐笼)竖井+辅助斜坡道开拓方案。

主副井设在M4、M5之间,辅助斜坡道分为两条,分别设在M4下盘和M5下盘。

工程占地面积为38.23hm2,建设内容见表1。

表1 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2、自然、社会环境和环境质量状况(1)自然环境野马泉矿区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以西略偏北,距离格尔木市约为380km,行政隶属青海省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管辖,矿区赋存的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91°58′00″~91°59′15″,北纬37°00′00″~37°00′30″,工区地势平坦,总体南高北低,平均海拔3740m,风成沙厚度达35—70m。

项目区处于半干旱荒漠化草原区,海拔高,气候寒冷,该区土壤以风沙土为主,成土时间短,不稳定,有机质等养分含量很低,土壤瘠薄,无草皮层,剖面发育很弱,在植被固定较好的土壤,才有微弱的有机质层和母质层可分,而流沙移动的地区,土壤处在原始的状态下,土体上下与母质无异,质地很粗,腐殖质含量很低,剖面呈石灰反应。

植被种类稀少,植被稀疏,主要物种有针茅、驼绒藜等,植被覆盖度一般不足5%。

矿区占地范围内没有任何动物,调查期间也未见动物。

项目区土地利用为荒漠,因项目区内海拔高,高寒缺氧,环境恶劣,风沙大,目前利用不充分,可利用价值较低。

对项目区水土流失进行调查分析,水土流失侵蚀主要以中度风力侵蚀为主,局部伴随有水力力侵蚀,风力侵蚀模数为2500—3000t/km2.a。

(2)社会环境野马泉矿区及外围近200km内人烟稀少,除乌图美仁乡以外无固定的居民点,仅有少数季节性流动放牧居点零星散步。

在矿区西南有正在建设肯得可克采选厂,除此外,矿区内无任何工业、农业、无电源和常住人口。

所需物资均靠汽车从格尔木市拉运。

(3)环境质量现状①生态环境现状项目区气候属典型的高寒、干旱的内陆高原盆地气候,该区土壤以风沙土为主,有机质等养分含量很低,植被稀疏,主要植被有针茅、驼绒藜等,覆盖度一般不足5%。

矿区占地范围内野生动物分布极少。

项目区水土流失侵蚀以风蚀为主,风蚀程度为中度,根据《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项目所属地区为重点监督区。

由于地处高寒偏远荒漠区,没有人类的开发活动,项目建设区原始景观保存较好。

②环境空气质量项目建设区地处偏远荒漠区,矿区周围无工矿企业和居民住宅点分布,环境空气质量处于本底状态。

③声环境项目建设区地处偏远荒漠区,没有人烟,周边无工矿企业和居民住宅点,经监测,噪声昼间值在31.3db—32.7db;夜间值在30.6db—31.7db之间。

声环境质量处于本底状态。

④地表水环境质量项目区距离那陵格勒河约35km,为本项目水源地,该河沿岸没有工业企业分布,其水质处于本底状态。

⑤地下水环境质量项目区第四系松散层覆盖较厚,且当地没有人类的任何开发活动,地下水质处于原始本底状态。

3、项目主要环境问题项目的环境影响主要为生态环境影响。

(1)生态环境影响①项目建设区以荒漠生态环境为主要特征,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覆盖率小于5%,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单一,无珍稀保护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分布。

②本项目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占地、改变土地使用功能;对土壤、植被的破坏影响;防护措施不力将加剧水土流失、引起次生灾害;地貌景观、野生动物等的影响等。

其中,最主要的生态影响是对土壤、植被的破坏,以及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

③本项目工程占地总计38.23hm2,全部为荒漠草原。

工程占地将改变土地利用方向,对占地范围内的植被、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由于植被分布很少对牧业生产基本没有影响。

对建设期的临时占地,可在施工结束后予以及时恢复;其它永久性占地,在服务期满后,通过采取人工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措施,使植被、土壤的破坏得到恢复或补偿,确保对植被、土壤的破坏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④本项目建设对区内地貌景观和野生动物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对此,应严格按照既定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将对地貌景观和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降至可接受的程度。

⑤本项目建设将新增5693t/a的水土流失量,需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控制。

(2)水环境影响本项目矿井涌水排放一般不会进入那陵格勒河,生活污水经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用于工业场地降尘及绿化不外排,不会对地表水环境产生影响。

本项目取水占那陵格勒河日均流量比重不足1%,,取水也不会影响下游地区生态用水和游牧民人畜饮水。

由于矿区处于荒漠干旱区,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对地下水无补给作用,因此,本项目矿井涌水排放不会影响到地下水。

(3)环境空气影响各污染物排放虽然都可能会对环境空气造成不利影响,由于项目处于高海拔地区,地形简单,大气扩散条件较好,项目锅炉烟气中烟尘、二氧化硫排放能达到二级排放标准,采矿粉尘、运输扬尘采取措施后,不会对环境空气产生大的污染影响。

(4)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本项目固体废物产生为采矿废石、生活垃圾、锅炉灰渣及污泥。

①采矿废石堆放于排土场,由于为自然岩石,不含有毒害物质,不会通过淋溶作用污染水环境,但是大风天气容易产生扬尘污染环境空气,而且堆存也基本为会发生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危险。

②生活垃圾填埋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锅炉灰渣用于场区道路养护,锅炉除尘灰、矿井废水沉淀污泥无特殊毒害性,产出量较小,排入临时排石场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③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堆肥后用于场区绿化施肥,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5)噪声环境影响采矿点凿岩机与爆破噪声源均在地下,经大地隔声后不会对周围声环境造成影响;空压机、发电机等设备的噪声声级一般在90dB(A)左右,锅炉运行时产生噪声,噪声源为锅炉鼓风机。

由于项目区所在地为无人居住区,因此,本项目采矿噪声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6)社会环境影响本工程开发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劳动就业,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矿山大规模、长时间的开采活动,大量的人群聚集,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如疫情的发生,对人群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4、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区方圆200km内无固定居民点,无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因此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2。

表2 环境保护目标与本项目关系位置表6二、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一)产业政策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2005年12月2日)和《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文,2005年12月2日),本项目不属于限制发展的行业,也不属于淘汰的行业。

因此,本项目建设在产业政策方面是可行的(二)环境功能区划与厂址合理性1、与环境功能区划的相符性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一类区标准。

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表水水环境功能为Ⅱ水体。

区域声环境功能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

2、厂址合理性本项目选址距格尔木市市区约380km,项目选址与格尔木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并无矛盾。

从污染角度来看,评价区域内的空气、水、噪声等环境质量基本能满足对应功能区的要求,项目投产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

同时建设工程的建成投产,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因此,建设工程的选址从环保角度上是合理的。

(三)达标排放本项目矿井涌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采矿,剩余200m3/d水用于工业场地降尘及灌溉。

生活污水为经生化处理后用于工业场地降尘及绿化,不影响水环境。

本项目环境空气污染影响主要源自:供热锅炉燃煤烟气能做到达标排放,粉尘排采取措施后,都对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凿岩机、挖掘机、前装机、推土机等机械设备噪声会给项目区声环境带来一定影响,但项目区空旷无敏感点分布,对声环境质量影响不大。

本项目固体废物采矿废石、生活垃圾、锅炉灰渣及污泥经妥善处置后,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

(四)环境保护措施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工程可研提出的生态保护措施①施工期间除工业场地永久占地外,尽量减少临时占地对地表的扰动;施工期间做好土石方调配,填方用料充分利用挖方和井下掘进废石,避免和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占地对地表的扰动及地表植被的破坏。

②矿井建设应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施工次序,建筑施工材料、垃圾、掘进废石堆存于工业场地内,施工范围应控制在工业场地内,不得随意扩大施工场地范围,降低对工业场地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③水保措施:道路防治区以生物措施为主,根据道路两边的地形特点,因地制宜的进行绿化。

(2)环评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①采取各项拦渣措施、临时防护、平整压实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建设后期和运行期场地、永久道路得到硬化,采取植物措施,增加植被覆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量,确保矿山生产的安全稳定。

②采矿时产生的废石运至废石临时堆放场,回填于采空区。

③服务期满后,对矿区建筑物进行拆除,将建筑垃圾清运,填至采空区;对已恢复的场地可使其保持原状,对于可恢复但未恢复的场地,应清理、平整、压实。

(2)污染控制措施①工程可研提出的污染控制措施1)水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可研提出矿井涌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采矿过程湿式打孔及放炮后降尘洒水,渗出多余的300m3/d经沉淀后,其中100m3/d回用,剩余200m3/d用于工业场地降尘及灌溉。

生活污水为31m3/d,采用接触氧化法生化处理技术,经生化处理后用于工业场地降尘及绿化。

2)环境空气保护措施项目可研提出钻机打孔均采用湿式作业;爆破方式采用控制爆破,减少扬尘量;工业场地洒水,保持湿润;道路路面用洒水车喷水湿润,减少汽车运输过程中扬尘;加强通风排烟,带走粉尘,并定期对产尘点和主要巷道进行含尘量测定。

2台燃煤锅炉均配有高效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93%以上,经除尘后烟尘、排放浓度可达145mg/m3、432mg/m3,通过40m高烟囱排入大气,可达到《锅炉SO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