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体育_《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体育_《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这堂课上好之后给我的第一感觉的是,前面准备的部分用的时间太多,以至于后面一部分游戏的环节太匆忙,总体的感觉不是很好。

先说说优点,这堂课应该说重点比较突出,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统一,另外两个统一,教学主导和教学主体统一,体能与技能统一,要继续加强。

这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首先课堂总体感觉有点乱,在上课的过程中,有些同学自己顾自己,或者在老师讲的过程中学生也在讲,我想主要的原因还是我没有做好课堂常规,也是以后课上重点强调的。

其次,花在徒手练习的时间太多,不应该把背躬和徒手动作的要求全部讲完,这样太生硬,要最好在教于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的转变,来表达一些生成性的东西,及时纠错反馈评价。

再次,教学的技能目标应该具体一点,不能太笼统,把它换成几次以上投过绳子,变成量化的指标比较好体现。

教学目标中的出手位置能够体现出来,比如两个人徒手练习,相互检查出手的位置,方向和手型,好了之后及时评价。

最后,还是自己的语言和组织问题,声音不够响亮清晰,言简意赅,要富有感染力;队列队形的调动还需要加强,在分散练习的时候间距要控制好,如何将示范让学生看的听的更加清楚,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

有些问题不是说想解决就可以解决的,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我想只要用心每一次看到自己的缺点,就会有提高。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指出:1.体育课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获得良好教育。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体育课的特点,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结果,也包括它的形成过程和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与合作者。

本节课是让学生体会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队列训练的情境。

根据图中的信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入对“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知识的学习。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初步理解前抛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前抛的意义,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学情的研究一、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动作的种类大致有三种动作姿势:1.原地姿势。

双脚左右或前后站立;2.上一步不并脚姿势(有些地方球未出手时不允许抬起后脚);3.上一步并脚姿势(并脚的同时将球抛出)等三种姿势。

二、握持球和举球动作将双手捧成勺型握持住球的后下部,屈臂举球至于头后,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技术分析双手大拇指成小“八”字形,夹肘。

这种握持球的动作好处是肩部比较放松,由于球的重量,上臂的肱三头肌处于拉伸状态,增大肩角幅度。

小臂及手腕、手指也比较松弛。

在球的后下部握持球的手指多,发力时便于提高力量传递的有效性。

教学中发现有一些学生用大拇指死死掐住球,其余手指握持住球的侧面,这种持球的动作类似于用镊子夹球的动作,非常不利于力量通过手指的有效传递。

将球高高地直臂举至头的后上方,易造成肩、颈、整个手臂及手腕和大拇指处于紧张状态,动作僵硬,浪费体力易疲劳,整个手臂的屈、伸肌群都处于紧张状态,很不利于协调发力。

三、上步留重心是关键技术对于最后一种上一步前抛的动作,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强调,上步时,身体必须适度后躺,留住身体重心。

其原因在于,只有后躺留住重心,才能使后腿承重,适度屈腿支撑,从而调动下肢蹬伸的力量;另外,只有后躺留住重心,才能使躯干的正面屈肌群被拉伸,从而调动躯干的屈收力量,使躯干以髋为轴向前短幅疾震。

这两个力量的调动,都必须依靠上步留重心的退让动作才能实现。

结合上肢的用力,与这两个力量的合力共同作用,就能使实心球前抛得更远,成绩更好。

教学中,我强调学生上步向前并脚用力时,要努力做出后躺动作,这个后躺动作要做到比较难受,有些要控制不住的感觉,该动作的幅度就基本到位了。

它类似于我们掰钢尺发射石子的游戏。

将尺子的下端固定,把上端适度向后掰弯,突然松手,石子就能爆发式地被弹射出去。

掰弯的尺子就像我们上步后躺的动作“背弓”姿势。

需要注意的是,上步并脚和留重心的时间不能长,因为骨骼肌的一个特点是:突然抻拉,就会反射性地产生快速收缩。

但如果抻拉的时间过长,反射性的收缩效果反而会下降。

所以后脚向前并的动作要做的迅速有力,要一气呵成,做到既留重心又能并脚迅速,才能充分调动全身各部分的力量共同参与爆发式发力。

同时,由于上下肢动作始终是协调一致的,所以快并脚能带动和提高出手的速度。

这也遵循了投掷项目爆发式用力的动作特征。

四、关于球的出手位置和角度在实心球出手时,位置应该在头的正上方稍偏后的地方。

但是由于上步后躺留重心的动作结果,使身体实际上处于垂直面之后,所以球出手的实际位置应该再靠后些。

为了提高前抛远度,屈曲的手臂应该尽量伸直,努力将球摆动到手能够到的最高点出手。

为了增加出手高度,用力时脚后跟可以抬起。

头部后仰,将下颏抬起,向学生强调要始终用眼睛一直看着实心球飞行的全过程,切记整个投掷过程都不能低头,这样做可以起到纠正学生一些不合理动作的效果。

抬头动作也是一种退让动作。

前抛出的实心球,正确的飞行路线应该是抛物线,有上升和下降两个过程。

初学者往往为了狠劲投远,球出手较晚,抛出的球只有下降过程,而缺失了球的向上运动过程。

缺少抛物线的前半程,是造成投不远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学中,我们可以在投掷区的上空横向拉一根高2米左右的皮筋,让学生将球从皮筋上方投过去,用来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投掷角度,形成正确的抛物线。

某些学生投出球后,无法控制身体的平衡,前倒或踏过投掷线,主要还是上步时重心没留住的原因,其次是出手太晚,没能在头的正上方稍靠后的位置出手造成的。

总之一句话,勤加练习,多多体会,才是做好的不二法宝。

《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教学设计课题:《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教学设计科目:体育与健康教学对象:三(1)班课时:1课时提供者:单位:一、教学内容分析实心球是《体育与健康》中的重点教材。

本课的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是近几年体育中考的项目之一。

它可以发展学生的肌肉力量,运动速度和全身协调用力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冷静、果断等心理品质的形成,从而促进学生健康的生长发育。

二、教学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让学生学会利用实心球进行体育锻炼,通过实心球的练习发展学生力量、协调等素质,提高投掷能力。

运动技能目标:初步建立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技术概念,了解动作结构和技术特点。

心理健康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果断、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创新、进取的精神,追求和体验成功,共享快乐,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

社会适应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合作,学会竟争,互帮互学及社会适应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年龄为八---九岁左右,该年龄段学生正处于生成加速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在教学中应该采取启发式教学,并给他们创造自己展示的机会。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出手角度,教学难点是自下而上的发力顺序。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集合整队: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报告出勤。

2、师生问好:3、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投掷:学习双手头上掷实心球,初步学会正确的投掷用力顺序。

4、安排见习生。

组织:四列横队。

★★★★★★★★★★★★★★★★●●●●●●●●●●●●●●●●☆明确目标,主动学习,安全第一,互帮互学。

一、准备活动:1、四路纵队趣味慢跑。

2、个人徒手操:(1)、伸展运动;(2)、扩胸运动;(3)、全身运动;组织:教师带领同学蛇形慢跑,要求:精神饱满,跑动路线准确,合作积极有序有趣。

组织:四列横队。

★★★★★★★★★★★★★★★★利用充分的准备活动,把身体的各个部位的关节和韧带活动开。

(4)、跳跃运动。

3、双人专项准备活动:(1)、压肩运动;(2)、转肩运动;(3)、互背运动●●●●●●●●●●●●●●●●☆要求:动作有力、到位、协调、舒展。

一、投掷:双手头上掷实心球。

动作方法: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时,能做出双手持球于头上后方,身体后仰(尽力成满弓),由双腿用力蹬地到髋关节及躯干屈曲,肩部迅速向前,快速挥动手臂,最后屈腕,把球掷出。

动作要点:用力蹬地,腰腹急震,挥臂,压腕,拨球,用力将球掷出。

重点:用力蹬地,送髋展胸,快速挥臂(鞭打)用力将球掷出。

难点:用力顺序及出手角度。

二、分组练习1.分四组,每组面对面,循环投掷,由小组长负责小组的纪律。

★★★★投★★★★★★★★掷★★★★●●●●区●●●●●●●●●●●●组织:四列相向横队,相距6米左右●●●●●●●●●●●●☆★★★★★★★★★★★★要求:有组织、有纪律、注意安全。

教法:1、熟悉球性;2、双手头上掷实心球:1)、教师示范讲解。

2)、学生模仿徒手练习;3)、学生持球练习;要求:听统一口令,服从指挥,用力顺序正确,上下肢用力协调,动作快速连贯,蹬地、收腹、挥臂、压腕、拨球。

易犯错误:双腿用力蹬地及髋关节、躯干屈曲动作不够,只用手臂将球掷出,用力不协调。

纠正方法:多做模仿练习,体会动作的本位感,做出背弓,然后再投掷。

4)、学生自订达成目标练习;(男7.5米优,女5.7米优;男5.3米达成,女4.3米达成)5)、学生展示、挑战练习:组织:四组组长负责到各自场地练习。

①②③④教法:1、教师讲解,纠错;2、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指导;要求:有力、准确、到位。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教师指导,学生练习一、整理放松。

二、小结:评价学生完成本次课的情况,以鼓励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收还器材。

随着教师的手势进行深呼吸要求:按动作节奏,师生同乐,充分放松,达到放松的目的。

小结本课:旨在鼓励学生,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缓解肌肉疲劳教学预期效果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积极参与练习,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课堂练习,学生基本掌握技术动作,平均心率100-120/分钟,达到了教学目标的预期要求,掌握了本次课的技术重点,突破了难点,并能熟练地完成动作。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同时也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双手顶上前抛实心球》评课稿观评记录一:老师这节课总体来看比较成功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教学环节设计的科学合理,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实际教学活动,环节之间的过渡巧妙自然。

2、教学中体现了数学贴近生活的思想,每一个练习题都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既渗透了知识,又联系了生活实际,实现了本学科之间的整合。

3、整节课师生互动很多,提供了充分地交流空间及展示的平台,气氛活跃。

4、学生自主练习正确时,及时予以肯定、表扬等等,评价性语言很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