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林业大学 水文与水资源学实习报告

北京林业大学 水文与水资源学实习报告

北京林业大学
水文学与水资源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对北京郊区(怀柔区)主要河溪现状及利用方式调查,得出衡量河流自身健康状况的具体数值,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说明河溪利用方式发生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为河溪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2、通过对河流地貌和部分生物特征调查,根据迄今已有的河流评价指标体系,对调查区河流的自然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生态河流整治提供依据。

二、实习意义
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结合实际应用和验证课堂教学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学习水文学各组成要素的调查方法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观察各种水文学现象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原理。

所以,野外实习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者以及水土保持工作者的基本功训练,必须认真对待,高度重视。

三、实习安排
2013年4月22日(室内):在校听研究生师姐讲解实习安排
2013年4月23日(室外):参观北京市怀柔区柏崖厂水文站、大水峪水库、怀柔水库2013年4月24日(室外)调查清水河的青石口
四、原理和方法
人类活动对河溪生态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考察近30年来北京郊区村庄与居民聚集点变化与发展趋势,实地调查河溪利用方式以及对河溪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按照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基本原理,调查河溪生态系统结构,从地貌多样性调查指标入手,分析和评价河溪生态系统的现状,为今后河流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实习仪器用品
1、图件资料(地形图、土地利用等)
2、皮尺、钢尺、罗盘、直尺、测绳、秒表、PH试纸
3、水质测定试剂盒(溶解氧、氨氮、磷酸盐)
4、调查表格
六、实习内容
(一)参观怀柔区柏崖厂水文站、大水峪水库、怀柔水库1.柏崖厂水文站
柏崖厂水文站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的雁栖镇。

水文站始建于1960年6月,1969年被洪水冲毁,1972年迁至现在所在地。

2005年,测验断面由原来的自然河床改建成人工衬彻的复式断面,并于童年6月20日投入使用,主要进行水位观测、雨量观测和流量观测。

水文站的一名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参观了柏崖厂水文站的基本设备,并向我们介绍了两种流速测速工具:旋杯式流速仪、旋浆式流速仪。

2.大水峪水库
大水峪水库位于怀柔区东北20公里外,潮白河支流沙河,两岸岩多陡崖,弯曲狭窄,流域控制面积55.6平方公里,干流河长13.6公里,平均纵坡0.033,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750毫米,汛期(6—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7.8%。

多年平均径流量1440万立方米,建
库以来最大洪峰为1172秒立米,最大下泄量179秒立米(1991.6.10),最高蓄水173.59米,最大蓄水量1356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入库水量为1566万立方米,年最大入库水量3818万立方米,年最小入库水量245万立方米。

水库为百年一遇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是以防洪、灌溉、发电为主综合利用中型水库。

最大坝高59米,坝顶高程176米,放浪墙顶高程177米,坝顶宽4米,坝顶长283米。

主要建筑物有:主坝、溢洪道、排沙洞、灌溉管等。

3.怀柔水库
怀柔水库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城西侧,潮白河支流、怀河山峡出口、怀九河与怀沙河交汇处,属海河流域潮白河水系。

怀柔水库于1958年建成,最初设计洪水为50年一遇,后经多次校核,变为100年设计,总库容达到1.44亿m³。

水库周围有一个主坝和四个副坝,坝内埋有观测设施。

怀柔水库周围的环境相当美。

由于当时是阴天,整个水面雾气蒙蒙,中心观测小岛若隐若现,四周一片苍翠,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这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毕竟,不被人类侵占的自然领域是越来越少了。

(二)调查清水河-青石口的水文状况并进行综合评价
(PS:由于调查期间清水河恰逢枯水期,我们第一小组调查的清水河青石口河段没有水,所以一些数据无法获得。


1.调查内容:
河溪利用方式、河溪自然性状况、河岸带植被状况
2.调查方法:
1.选点:每隔100米选一个调查样点来做河流调查样段。

2.调查:
a)河流的平面型态:每100米记录一次河流的平面形态,分为直线、弯曲、分
叉三种,填于表内。

b)河流剖面形态:每100米记录一次河流剖面形态(V型、U型、梯形、不规
则)。

c)水深:在测绳的系上重物(比如石头),测量河道的深度。

d)河宽:每100米目测一次河道的宽度,或利用河道上的过河桥,用皮尺或测
绳测量一次河道的宽度。

e)流速:采用浮标法,每隔100米测一次流速,在100米河道上选择上、中、
下三个观测断面及浮标施放断面,所选择的测量河道应比较顺直,河宽、水
深应该无大的变化。

上、下断面的间距一般为河宽的4—5倍,用秒表测出
浮标由上断面到下断面的时间T,除以上下断面的间距L,即为该河段的水
面流速,一般比断面平均流速大,所以在使用时要乘以一个浮标系数f=0.8。

因此实际流速为:V=f*(L/T)米/秒。

f)护坡材料:每隔100米调查一次河道护坡的材质,如干砌石、浆砌石、土质
护坡或其他。

g)水质:每隔100米测量一次水质情况,测量指标包括PH值、氨氮、溶解氧,
操作方法按照试剂盒中的使用说明操作,主要是比色法。

h)河床底质:目测河床材料,如卵石河床、沙质河床。

i)缓冲带植被宽:卷尺测量。

j)河溪两岸土地利用方式(休憩、农田、交通、建筑等)
k)河溪利用方式:捕捞、养殖、耕种、修渠、引自来水、拦水坝、更改水道、
修小水电、自然河岸。

l)河岸带植被调查,与调查断面相对应的河岸带中,每隔100米设置一个10米宽的样带测量乔木,了解树种后,用塔尺调查乔木的高度,记录乔木的种
类和株数。

对于灌木,设置5米宽的样带,目测灌丛的覆盖度,种类和株数。

在5米宽的灌木样带中,设置2个1m*1m草种样方,记录其覆盖度。

最后
题估测改5m*5m样方总的植被覆盖度。

3.调查结果:
表1 河溪利用方式调查表:
表2 河溪自然性状况评价表
表3 河岸带植被状况
4.结果分析:
①从表1可看出,清水河青石口河段(总共2000米)沿途多为经济林和自然河岸带,
少数河岸被用于耕种或修建公路。

在200米处有一生活垃圾堆,河流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污染;800-900米处右岸修有引水渠。

②从表2可看出,青石口河段(此时正值枯水期)弯曲度不高,在1.1-1.4左右;护岸
多为自然形式或石质边坡;纵向连续性趋近退化自然状态,复式横向连续性;河口处左岸为铁路,右岸为村庄;逆势而上,100-1000米处,左岸多为公路和经济林,人为利用痕迹明显;右岸村庄较多;1100-1800米处,左岸为山地,未受人工破坏,处于自然状态,右岸则被开发为公路。

如图所见,缓冲带宽度、左岸右岸坡度的变化不规律,曲线不平缓,我们推测这与人为干预有关。

当地居民利用河岸种植经济林,将房屋建在缓冲带上,甚至填挖河道,影响了河流的自然状态。

而且由于人类活动,缓冲带植物多样性少,趋近退化。

从表3可明显看出,青石口河段的植被种类少,不超过四种,以灌木为主,草本覆盖度在40%以内。

一处有被破坏的痕迹。

我们推测原因为该河道长期处于缺水无水状况,以至于植被吸收水分不足,长势差。

综合分析: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清水河的水资源现濒临枯竭,河道处于长期废弃的状态。

周边被人类利用开发,自然状态遭到破坏。

人们甚至乱扔垃圾,污染了水资源,使得本来就贫乏的水资源更加贫乏。

由于我们调查的只是青石口河道,不清楚上游的水资源量、水质如何,但我猜测估计也是被污染了。

目前最紧要的问题应该是,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同时在不影响生存的前提下,学会合理开发利用,别让清水河变成一条枯涸的河。

附:
七、收获体会
这次水文学实习是充满趣味的实习。

真正开始实习应该是第二天。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领略到了北京较少被人群“侵占”的自然美景。

从来不知道水坝可以这么迷人,雾气蒙蒙中,看着这碧波荡漾,踩着卵石,我顿时觉得,生活在这样的仙境也不错。

我其实也没有听到多少老师和这里的工作人员的讲解,也不大了解这些水坝的历史和用途,但它们以另外一种方式征服了我。

第三天我们才真正开始了一系列的工作。

很高兴和我们能干的组长以及可爱的组员们一块完成任务。

期间大家说说笑笑,边干活边自娱自乐,这种感觉真的不错。

我能感受到每一颗朴素的心的欢乐。

还要感谢开朗的研究生师姐的帮忙,在她的指导下,我们顺利完成了工作。

也许我以后会忘掉这次实习的很多细节,但我会永远记得这份快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