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年ppt优质课件
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年ppt优质课件
中 国 社 会 主 义的曲 折探索 ~年pp t优质课 件
第19页
中 国 社 会 主 义的曲 折探索 ~年pp t优质课 件
9.(2019·辽宁大连一模)下面是“一五”计划时期国家财政预 算支出统计表。据此可知( )
部门 工业建设 交通通信 农林水利 文教卫生 所占比例 58.2% 19.2% 7.6% 7.2% A.国家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国家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一五”计划使得民生得到重大改善 D.“一五”计划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的比重(%) (万人) 的比重(%) (万人) 的比重(%)
1987 年 151.31
8.2
280.07
5.7
11.87
6.1
1990 年 1 069.52
8.7
293.03
6.4
13.67
6.6
2000 年 1 181.56
9.1
498.91
6.8
31.73
5.7
2012 年 1 056.47
10.7
中 国 社 会 主 义的曲 折探索 ~年pp t优质课 件
第20页
中 国 社 会 主 义的曲 折探索 ~年pp t优质课 件
答案 A 解析 通过表格可知,在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 据了一半以上,这符合“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史实,故 A 项正确;国家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通过三大改造完 成的,故 B 项错误;“一五”计划侧重于重工业的发展,与民生的 改善并不密切,故 C 项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是“大跃 进”等“左”倾错误,故 D 项错误。
A.开启了中非之间团结合作 B.打破了美国对华孤立政策 C.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 D.推动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
中 国 社 会 主 义的曲 折探索 ~年pp t优质课 件
第12页
中 国 社 会 主 义的曲 折探索 ~年pp t优质课 件
答案 C 解析 20 世纪 50 年代亚非会议体现中非合作,故 A 项错误; 重返联合国打破了美国对华孤立政策,故 B 项错误;这次出访有 利于加强中非交流,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故 C 项正确;不结 盟运动于 1961 年兴起,故 D 项错误。
中 国 社 会 主 义的曲 折探索 ~年pp t优质课 件
第15页
中 国 社 会 主 义的曲 折探索 ~年pp t优质课 件
7.(2019·广东广州二模)1953 年 3 月,中日双方达成日侨回 国协议。1955 年 3 月,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签署 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这反映了( )
中 国 社 会 主 义的曲 折探索 ~年pp t优质课 件
第11页
中 国 社 会 主 义的曲 折探索 ~年pp t优质课 件
5.(2019·重庆高三 4 月调研测试)1963 年 12 月到 1964 年 2 月,周恩来总理率团访问了埃及、摩洛哥等非洲十国。国际舆论 高度关注此次出访,认为它是“亚非政治和整个东西方关系中的 一个重大的新发展”,“具有长期的重要意义”。这次访问( )
A.维持了印度支那地区的长期稳定 B.使中国在西欧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C.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D.发挥了大国应具有的政治影响力
中 国 社 会 主 义的曲 折探索 ~年pp t优质课 件
第14页
中 国 社 会 主 义的曲 折探索 ~年pp t优质课 件
答案 D 解析 “维持了印度支那地区的长期稳定”是第一次日内瓦 会议的影响,故 A 项错误;“使中国在西欧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这一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故 B 项错误;“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 的内部团结”不符合题干中中国对法国等欧洲国家的态度,故 C 项错误;题干表明中国一方面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 系,另一方面又同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保持一定距离,说明中 国在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上发挥了大国应具有的政治影响力,故 D 项正确。
第8页
中 国 社 会 主 义的曲 折探索 ~年pp t优质课 件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各级学校中少 数民族学生人数及所占比重呈现的是一种不断攀升的趋势,这充 分显示出国家在真正落实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的原则,故 A 项正确;我国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早在 20 世纪 50 年中后期就已经建立,故 B 项错误;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正式 提出于 1995 年,这与材料给定的时间段显然并不相符,故 C 项 错误;根据表格可知,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是在稳步发展而非迅 速发展,故 D 项错误。
A.促进中美关系改善 B.体现不同集团妥协 C.彻底摆脱冷战思维 D.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中 国 社 会 主 义的曲 折探索 ~年pp t优质课 件
第18页
中 国 社 会 主 义的曲 折探索 ~年pp t优质课 件
答案 D 解析 促进中美关系改善是对题干的重复,故 A 项错误;材 料体现的是美国不同部门对放宽对华贸易管制,从不同的角度分 析得出的不同结论,不能体现不同集团的妥协,故 B 项错误;彻 底摆脱冷战思维是绝对化选项,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美国 不同部门对放宽对华贸易管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出的不同结 论,但是都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故 D 项正确。
中 国 社 会 主 义的曲 折探索 ~年pp t优质课 件
第17页
中 国 社 会 主 义的曲 折探索 ~年pp t优质课 件
8.(2019·安徽马鞍山二模)尼克松为改善中美关系,决定放 宽对华贸易管制,农业部认为这是增益本国农业的大好机会;财 政部认为此举有助于从中国大量获取原材料;而国防部则表示不 满,认为出口的一些商品“可能会被中国用作军事或更大的战略 用途”。这说明美国对华政策( )
第2页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2019·重庆三模)1949 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 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 《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 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 A.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 B.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 C.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
中 国 社 会 主 义的曲 折探索 ~年pp t优质课 件
第6页
中 国 社 会 主 义的曲 折探索 ~年pp t优质课 件
3.(2019·安徽合肥二模)下表反映了我国( )
各级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及所占比重
项目
小学 普通中学
普通高 等学校
占学生总数 人数 占学生总数 人数 占学生总数 人数(万人)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探索中前进 B.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 C.政治体制改革注重完善民主程序 D.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
中 国 社 会 主 义的曲 折探索 ~年pp t优质课 件
第10页
中 国 社 会 主 义的曲 折探索 ~年pp t优质课 件
答案 B 解析 鼓掌表决是一种倒退,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发展 中出现了曲折,并非一帆风顺,故 A 项错误;从鼓掌表决到法律 明确规范投票表决,体现了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故 B 项 正确;相关法律完善了投票表决方式并不代表政治体制改革都注 重完善民主程序,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人大投票方式的变 化,无法体现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故 D 项错误。
A.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B.中日两国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 C.中苏同盟关系的破裂 D.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实践
中 国 社 会 主 义的曲 折探索 ~年pp t优质课 件
第16页
中 国 社 会 主 义的曲 折探索 ~年pp t优质课 件
答案 D 解析 1972 年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故 A 项错误;材料强 调的是中日关系发展而非苏联的威胁,故 B 项错误;中苏同盟关 系破裂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故 C 项错误;由材料“1953 年 3 月,中日双方达成日侨回国协议。1955 年 3 月,中国派出贸 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 了显著的发展”可知,中国奉行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外交策略, 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故 D 项正确。
A.经济建设成就巨大 B.片面追求高指标 C.国民经济严重失衡 D.受“左”倾思想影响
中 国 社 会 主 义的曲 折探索 ~年pp t优质课 件
பைடு நூலகம்
第22页
中 国 社 会 主 义的曲 折探索 ~年pp t优质课 件
答案 D 解析 1958 年到 1960 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失误 的时期,经济建设损失严重,甚至出现严重困难局面,故 A 项错 误;片面追求高指标只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因素,不够全面, 故 B 项错误;国民经济严重失衡是“大跃进”造成的严重后果,这 也是一个具体因素不是主要因素,故 C 项错误;导致这个时期这 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因素还是严重的“左”倾错误的影响,故 D 项正 确。
中 国 社 会 主 义的曲 折探索 ~年pp t优质课 件
第9页
中 国 社 会 主 义的曲 折探索 ~年pp t优质课 件
4.(2019·东北名校联考四)1958 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 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举 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 1979 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投票表决进 行明确规范。这表明我国( )
第4页
2.(2019·山西太原二模)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在 农村进行了“谁养活了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从猿到 人”的社会发展史教育等,同时,也注意将大张旗鼓地宣传与深 入细致的工作相结合。这些做法( )
A.适应了新生国家政权巩固的需要 B.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C.揭开了建国初期教育改革的序幕 D.表明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
678.90
9.4
17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