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对策
阳新县黄颡口镇中学□□□
【内容要摘】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因历史原因,农村中学与城镇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
和师资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这一局面有多种原因。
本文
就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转
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品味;利用有限资金,科学统筹规划;挖
掘乡土素材,创建特色文化;抓实规范管理,发挥制度文化的激
励作用;美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活动等六个方面表述了自己的
看法。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路对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它涵盖全体师生,通过校园环境、课余活动等将办学宗旨、教育传统、培养目标、教风学风融入其中,对教育者和学习者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
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不但能够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同时也为道德主体的形成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在我国,因为历史的原因,农村中学与城镇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也因为这种差距,更需要我们去建设一种健康的校园文化,
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能简单模仿,必须另辟蹊径。
本文就农村中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中所面临的不足
从整体上看,目前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城市、大县城的学校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①在农村,由于大多数学校,尤其是一些寄宿制学校,建校历史短,规模小。
有的是多个学校拼凑起来的,既没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也没有英雄人物可以挖掘,学校精神和物质文化诸方面基本空白,校园文化的地位还不够高,校园文化的建设还是处于起步阶段,泛政治化和应景性倾向比较普遍和突出。
②中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缺乏个性和特色,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存在片面性,即对学校文化的概念不清楚,认为搞一些花花绿绿的东西就是校园文化;存在盲目性,人云亦云,盲目追随,没有自己的特色;被动文化,为达到上级检查或达标而搞表面文化;肤浅文化,对文化的认识比较肤浅,没有对学校文化进行规划、研究、挖掘,学校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③教育者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观念陈旧,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格式化、程序化,制度文化僵化。
学校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很多,有历史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物质条件方面、客观因素的原因,还有人为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应试教育仍然主宰着中学校园,校园文化的地位不高;学校领导、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不重视而只是重视升学率等等。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我们对目前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如何依据本地实际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思考,同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首先,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品味。
农村中学条件较差,设施简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切合农村实际。
一所好的学校要像家园那样充满亲情。
学校是家庭的延伸,学习、交往、合作,只有融入亲情,才有可能坦诚、深刻、有意义。
在亲情中,问题容易化解,教师和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够得以升华。
一所好的学校要像花园那样美丽。
学校不是花园,但它应当像花园那样整洁,那样有序,那样美丽。
可以在花草树木上挂立介绍花草树木的属性、生长特点的“知识牌”,以及格言、警句的“诗牌”,增加文化气息,提高文化品位。
其次,挖掘乡土素材,创建特色文化。
城市里的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德育资源。
相比之下,农村学校的学生无法方便地享用这些资源。
但是,农村学校的周边也蕴藏着丰富的乡土文化素材,这些乡土文化素材是青少年德育活动得天独厚的资源库,是课堂知识的补充。
我们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收集整理乡土文化素材,并以乡土文化内容开发校本教材,结合学校工作计划开展系列专题活动,使青少年学生逐步了解家乡的历史、了解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正确认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优良传统,从中渗透热爱祖国山河、文化、人民以及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教育。
其三,利用有限资金,科学统筹规划。
农村中学资金紧张,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体现个性、促进发展”的原则,通过加强学校物质文明建设,形成学校的物质文化。
根据教育特点、区域特点、时代特点,吸纳中外文化的精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农村学校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
注重环境建设,要达到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的要求,充分利用精美的雕饰、特色性的标志牌、人本化的警示语、优美的画廊、内涵丰富的文化宣传等形式,使农家子弟也能饱尝深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熏陶,怡情励志,促进主动发展。
要健
全文化宣传栏,开办好校内报刊等形式的各类文化阵地。
要面向全体师生开放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等各种功能教室,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让学生充分感受现代化的学校给自己创设的优越的文化氛围和学习环境,从而能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
其四,抓实规范管理,发挥制度文化的激励作用。
学校常规管理上要求规范。
一所学校有正气、有活力,少不了一个团结奋进、务实高效的领导班子。
因此,在我校当中,积极实行学校领导责任制,努力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到人。
教师的教学管理过程要求规范。
学校启动“师德规范工程”,重点落实“六不准”规范,即:不准侮辱、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准从事有偿家教;不准向家长索要和接受馈赠、宴请;不准搞封建迷信活动和传播级良俗的思想文化;不准参与赌博等有损于教师形象的活动。
做到人人有承诺,承诺有兑现。
发扬教师奉献的精神,努力将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的培养与评比来实现教师文化建设这一目标,带领教师从职业走向事业,从事业走向伟业。
学生在校的学习行为管理要求规范。
学校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学生行为强化月活动,从升旗、军训、两操排队规范入手,让队形队列成为一种美,一种风景。
抓好文明、卫生、纪律、两操、安全为主要内容的五项竞赛的过程与终端管理,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保证学校无重大事故发生。
学生行为教育,我们从现代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抓起,即:①高雅从安静开始的四个规范:室内不跑,楼内不吵,上课听讲,路队走好;②大气从整洁开始的四个规范:桌椅对齐,穿戴整洁,不吐不丢,见废就捡。
③风度从礼仪开始的四个规范:“再见”、“老师您好”、“对不起”、“再见”,从小事入手,培养学生健康、向上、高雅的品质。
这些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保证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激励着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其五,美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活动。
农村中学的校园环境硬件设施虽然较差,但再差的条件,收拾干净了,都能给人美的享受。
一是绿化校园。
学校要发挥学校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栽花种草,做到校有校树,班有班花,让校园春有花,夏有草,秋有果,冬有青。
二是净化校园。
抓实抓好校园内外的清洁卫生工作,是做好净化校园的重要保证。
学校从抓学生行为规范入手,让学生管好自己,保证师生在卫生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和工作。
三是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从一点一滴的细节抓起,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胸怀,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是合理地利用空间,巧妙的安排教育、熏陶的时机,校园的墙壁、教学楼的楼梯、楼道、窗台、花草树木等都可以是文化的载体。
要根据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实际情况,克服困难,创造性地策划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特色文化活动,以活动为平台,让广大师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活动表现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校每学期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
要结合一些重要节日,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其六,重视舆论文化,创设文化情景。
重视舆论文化,首先是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注重养成教育。
通过校会、晨会、级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规范、制度、修养类文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其次要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
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