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广场2012.120引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最近,中央紧紧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这一目标,召开了全国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体系建设大会,即科技创新大会,将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不断引向深入,加快我市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实现九江市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
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紧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沿江大开发战略,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以科技协同创新为九江赶超发展注入新动力,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以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1紧扣发展这个主题,发挥科技魅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
必须结合实际,立足长远,不断提高科技进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落实科技协同创新ToDeepenReformofSystemofScienceandTechnologyasaTurningPoint,ComprehensivelyImplementthe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何文祥陈宣文He Wenxiang Chen Xuanwen(九江市科学技术局,江西九江332000)(Jiujiang Bureau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Jiangxi Jiujiang332000)摘要: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
在全国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体系建设中,重点是创新体系的建设,通过一系列体制改革,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探索一条适合我国提高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模式。
本文结合科技工作职能,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全面贯彻落实科技协同创新为目的,建设创新型地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关键词: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协同创新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792(2012)12-0110-04Abstract: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s a large span innovative organizational model,which takes value-added knowledge as the core,and is to achieve maj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or the enterprises,govern-ment,knowledge production institutions(universities,research institutions),intermediaries and users.Among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and innovation system,the emphasis is the innovation sys-tem,which explores a suitable development mode for China to improve the first productive forces,through a series of institutional reforms,and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combines with the functions of technology work,is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ful-ly implements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uilds an innovative regional,and realizes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Keywords:Reform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Technolog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落实科技协同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以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推动全市赶超发展。
一是要以科技协同创新提升发展质量。
实现赶超发展,不仅需要增加投入、做大总量,更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提升质量。
近年来,九江在推进赶超的过程中,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九江新能源的项目有风电、太阳能光伏、绿色照明等,还有新材料的项目如有机硅、玻纤等,新型制造的项目有汽车、电子信息产品等。
这些项目呈现出发展势头好、速度快、潜力大的态势,对九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越来越明显,要不断通过科技协同创新,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实践证明,科技协同创新促进了产业优化,转变了发展方式,提升了发展质量。
九江要实现赶超,必须把扩大总量建立在提升质量的坚实基础之上,以协同创新调结构,以产品质量促总量。
二是要以科技协同创新提高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取得明显进步和丰硕成果,主要依靠科技协同“作战”,实施协同创新计划,平台是关健,项目是抓手,基地是载体,机制是保障,目标是提升创新能力。
实施协同创新要适应不同需求,立足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其他事业单位等各类创新主体自身优势和特色,积极探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协同创新模式,如多主体合作、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等等,从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三是要以科技协同创新应对发展难题。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慢,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寻找新的突破点,作为科技部门,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国家和省市一些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明显的企业和重大项目,要给予优先支持,真正做到没有政策、给政策,没有平台、建平台等方式方法帮助企业应对发展难题。
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结构单一、档次低下、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必然难以竞争、难以生存,客观上要求我们加大创新力度,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现在的企业光靠拼劳动力成本是不够的,要紧扣发展这个主题,把科技与企业形成产学研政有机结合,共同应对发展这个难题,才能提高企业应对生存风险的能力。
2抓住人才这个关健,突显科技核心人才是科技协同创新的第一资源。
科学技术最终要靠人才来掌握、来运用,才能体现和显示其生产力的作用。
所以,真正起决定作用、创造价值或效益的是人才。
联合国统计署的一项资料表明,美国最优秀的50名高科技人才每年创造的价值,相当于25个欠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
中关村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十年间发展成为世人瞩目的“中国硅谷”,就是因为有近10万新型科技人才在这里找到了用武之地。
有人形象地说,中关村每一个奇迹背后,都有一条“博士、硕士生产线”。
科技协同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必须以战略的眼光谋划和做好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一是创造条件引进人才。
要建立以市场机制为主导,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打破行业、区划、身份、地域等壁垒。
要加快创新型人才的柔性流动,通过制定和出台向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倾斜的人才政策,引导各类人才向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和重大项目建设一线聚集。
二是搭建平台用好人才。
要加快创新人才选拔的体制机制创新,继续推行和完善公开选拔、招考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办法,使创新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同时,要切实搞好人才评定工作,对我市工业战线、城市建设和各项事业中的优秀人才给予重奖,不断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营造氛围留住人才。
留住人才关键是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
为此,我们要科技广场2012.12使城市更加适宜人才居住,使园区更加适宜人才创业,使企业更加适宜人才发展,尽可能地帮助解决人才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个城市发展的过程,一定是人才聚集的过程。
人才聚集的过程,其实也像候鸟一样,如果九江适合它居住,它一定会落下来,在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空间,所以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是创造一个适合人居住的城市、适合人创业的平台。
包括城市建设的档次提升,框架的拉大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创造更多的财富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九江创业就可以在九江安居乐业。
与此同时,要不断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努力培养造就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队伍。
3突出企业这个主体,增强科技竞争科技要转化为生产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点在企业,主阵地在企业,创新的主体在企业。
一是要构建企业协同创新平台。
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要按照有技术人员、固定场所、研发经费、科研设备、现代管理制度、具体研发方向等要求发展。
九江要扶持对辖区内有规模以上的工业、国家级或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应紧密结合农业龙头企业(如宏康(九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江西仙客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和工业骨干企业(如旭阳雷迪有限公司、九江有机硅等)等企业的优势资源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吸引更多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来浔投资创业、转移先进技术,转化关键技术,加强合作开发,以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骨干企业为龙头,积极引导省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研发机构实施紧密对接,组建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企业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创新要素融合和技术集成,努力实现重大突破,大幅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同时,还要构建公共协同创新平台。
加快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研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以学科优势特色明显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牵头,联合省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通过有效整合人才、技术、项目等创新要素,构建一批公共协同创新平台,持续产出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
三是培育一批优势明显产业。
围绕工业园区建设,积极搭建产业化技术研发机构、产业链配套政策、投融资措施等产业发展载体,不断发挥其要素聚集、科技创新、引领示范的作用,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产业持续快速地发展,同时运用高新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优势产业要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科技攻关,提高制造过程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生产集成化、经营标准化、销售多样化的模式,不断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扩大市场份额,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