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至20和数的认识解决问题(数数策略)”教学设计

“11至20和数的认识解决问题(数数策略)”教学设计

《11至20和数的认识解决问题(数数策略)》教学设计
韩建会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9页例6。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情境,理解“之间”的含义,为解决问题提供解决策略,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独立思考、理清自己的想法。

2、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明晰自己的想法,梳理表达思路。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用画图法、数数法、摆一摆等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活动经验,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决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3、在练习巩固中,进一步巩固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体会用数数的方法、画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之间”的含义,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10张圆形卡片、
学具准备
20张卡片,一张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复习情境,理解“之间”,复习第几的含义。

(约3分钟)
1、师:同学们会从1数到20吗?
教师边摆圆形卡片学生边数:1、2、3、4、5、6……19、20。

问1:把从左数的第10个圆片添成一个小人儿。

问2:把从右数的第5个添成一个小女孩儿。

问3:你能告诉大家两个小人儿之间有几张圆片吗?
(设计意图:创设直观情境,复习“数数”、“第几”,并渗透“之间”的含义,为解决问题作好铺垫。


(二)、创设问题情境,解决问题(约25分)
1、出示情境:
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1)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圈一圈、读一读。

(2)交流并贴板书:知道了什么?
2、自主思考(约6分钟)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等表示出自己的想法,要让别人一眼看明白。

学生独立思考并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发现特别的方法。

为展示作准备。

2、小组交流(约3分钟)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

按顺序汇报,听明白一个人的想法并补充,再说第二个人的想法,依次进行,如果想法一致的,可以让想法不同的说。

由记录员作好记录,最后由小组长对几个同学的想法进行梳理,由两名同学汇报,一名汇报,一名展示。

(教师指导、确定汇报顺序、发现有价值信息:摆一摆的、画一画的、数一数的、用尺子表示的等。

)3、全班交流学生作品,完善想法(约10分钟)
预设一:我是用小棒摆一摆的方法。

前面有10个人,就摆10根小棒来表示,中间的看不见,就是11、12、13、14四个,用4根小棒表示,第15根用1根小棒表示。

预设二:我是用画一画的方法,我画了两个小人表示第10个和第15个小朋友,中间用4个圆圈表示他们之间的小朋友。

就是第11、12、13、14共4个小朋友。

预设三:我也是画一画,不过是用圆圈表示小朋友。

预设四:我是在尺子上数一数。

教师提问预设:(1)信息里的哪个词语很重要?(之间)(2)我们是怎样解答的?(3)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用了什么方法?(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等。

)(4)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要数一数)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必需是基于独立思考才是有效的学习,由于一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处于直观状态,因此在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实物到图形的转化,再在方法形式的不同之间找共同点,也就是都要用到数一数的策略。


3、梳理学生想法(约6分钟)
(1)梳理解决问题的几种方法。

它们的共同点在哪里?不同点在哪里?
(2)梳理验证方法。

(3)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想法。

(4)梳理解决问题的过程: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
(设计意图:梳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过程更加明确化;梳理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相同类型的问题提供策略支持。


(三)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约4分钟)
(1)学生自主思考。

(2)交流。

2、今天我从第10页读到第14页,明天读读第15页了。

(1)自主思考。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约2分钟)
1、你有什么收获?(知识)
2、我们是用什么办法来解决的(方法)
3、你还想解决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问题解决、数学思考、情感态度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课前学习:知识与策略的结合)
认真阅读学习单
学习单:
提示:可以用卡片或小棒摆一摆、在这张纸上画一画、还可以看
尺子上的数字等方法表示,要让同学们一眼看明白你的意思。


谁的方法多!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知道了什么?预设作品图1:小棒图
怎样解答?预设作品图2:画的圆圈图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其它方法预设作品图3:直尺图
解答正确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