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勘查
矿产资源勘查课件
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
八、煤尘 煤尘是指矿井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煤的微粒 煤尘的危害性主要表现为煤尘燃烧与爆炸;此外,煤尘还污染空 气,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我国煤矿有80%左右有煤层爆炸危险性。
Vdaf<10%, 为不爆炸煤层; Vdaf为10%~15%,为爆炸性弱的煤层; Vdaf>15%,为爆炸性开始迅速增加的煤层
一、煤层厚度及其稳定性
煤层 厚度
①薄煤层(≤1.3m) ②中厚煤层(1.31~3.50m) ③厚煤层(>3.50m)
煤层厚 度的变 化大小
稳定煤层 较稳定煤层 不稳定煤层 极不稳定煤层
矿产资源勘查课件
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
二、煤的物理性质 煤层的机械物理性质对煤矿采煤机械设备的选型与提高采煤 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探明储量:地质勘查报告提交、经储量审批机关批准的能利用储量,它 是反映煤田地质勘查工作成果的主要指标。 保有储量:截至统计报告期止,煤田、矿区、井田内实际拥有的探明储 量。它反映煤炭资源的现状。
矿产资源勘查课件
第二节 煤炭资源/储量
一、以往中国煤炭储量分级分类 1、煤炭储量分类 根据煤炭储量动态统计分析的需要,煤炭储量又可分为探明储 量和保有储量。 保有储量=累计探明储量±核算储量增(减)数-开采量-损 失量-其它原因减少量
矿产资源勘查
• 主讲人:杜振川 • 河北工程大学 • 勘查教研室
矿产资源勘查课件
第二章 煤矿床的工业要求
煤矿床的工业要求:在煤炭勘查各阶段结束时,为了全面而正确地评述
煤矿床的经济价值,需有一定的衡量标准,包括各种定量的和定性的标准。 这些标准是工业对煤和煤矿床的技术要求,简称工业要求。
评价论述的地质内容包括:煤炭的数量特征(资源/储量)、煤炭的 质量特征(煤类煤质)、开采技术条件和其它矿产等。
注:Daf:干燥无灰基
矿产资源勘查课件
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
九、煤的自燃倾向性 煤由于氧化放热而导致温度逐渐升高,至70~80℃以后骤然加 快,达到煤的着火点(300~350℃),从而引起燃烧,这就是 煤的自燃倾向性 用煤的吸氧量作为判断煤层自燃倾向性的主要指标, 其单位是煤在常温、常压下,每克干煤吸附流态氧的量
矿产资源勘查课件
矿产资源勘查课件
第二章 煤矿床的工业要求
第一节 煤类和煤质
一、中国煤炭分类 2、煤层煤分类 中国煤炭分类(GB5751-86)实质上属于技术/商业分类,为了 便于与国际上煤炭资源、储量统计与质量评价系统接轨,有利 于国际间交流煤炭资源、储量信息及统一统计口径,国家质量 技术监督局1998年12月8日发布了中国煤层煤分类国家标准 (GB/T17607-1998),于1999年5月1日实施。
16.01~ 9.01~12.00
29.00
高灰煤
HA
>29.00
>12.00
矿产资源勘查课件
第二章 煤矿床的工业要求
第一节 煤类和煤质
二、煤炭质量分级
无烟煤和烟煤的硫分分级(GB/T 15224.2-2004)
级别名称
特低硫煤 低硫煤 中硫煤 中高硫煤 高硫煤
代号
SLS LS MS MHS HS
据煤层顶板岩 层分层厚度、 裂隙的发育程 度和岩石单向 抗压强度等
不稳定顶板 中等稳定顶板 稳定顶板 坚硬顶板
矿产资源勘查课件
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
五、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地形地貌、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物理地质作用等有关地质条件的总 和
矿产资源勘查课件
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
六、水文地质条件 煤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决定该矿床开拓及开采条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矿井绝对涌水量分类
矿井相对涌水量分类
矿产资源勘查课件
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
七、瓦斯 矿井瓦斯:指井下煤体和围岩中涌出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 害气体的总称
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指即矿井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平均日产l t煤的瓦斯涌 出量,单位为m3/ t; 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指矿井在单位时间内涌出的瓦斯量,单位为m3/d 或m3/min
矿产资源勘查课件
第二章 煤矿床的工业要求
第一节 煤类和煤质
煤类和煤质决定了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工业价值,因此,它是煤 和煤矿床工业评价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一、中国煤炭分类 1、煤的工业分类 我国于1956年提出了中国煤(以炼焦煤为主)分类方案,依据煤可燃
基挥发分Vr(%)和胶质层最大厚度Y(mm),将我国煤从无烟煤到褐煤 分为十大类二十四小类。此方案从1958年起在全国试用。
矿产资源勘查课件
矿产资源勘查课件
第二章 煤矿床的工业要求
第一节 煤类和煤质
经过20多年的实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国民经济的发 展和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要求,煤炭、冶金等有关单位联合提出制 定了新的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于1986年10月1日起 试行、1989年10月1日起实施。
煤炭资源量(coal resource):是可开发利用或具有潜在利用价值 的煤炭埋藏量。
矿产资源勘查课件
第二章 煤矿床的工业要求
第二节 煤炭资源/储量
一、以往中国煤炭储量分级分类 1、煤炭储量分类
矿产资源勘查课件
第二节 煤炭资源/储量
一、以往中国煤炭储量分级分类 1、煤炭储量分类 根据煤炭储量动态统计分析的需要,煤炭储量又可分为探明储 量和保有储量。
矿产资源勘查课件
矿产资源勘查课件
第二节 煤炭资源/储量
二、现行的中国煤炭资源/储量分类 根据矿产资源经过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 性评价所获不同的经济意义,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 础储量和资源量三大类16种类型,并予以编码。
矿产资源勘查课件
地质可靠程度 经济意义
经济的
矿产资源勘查课件
矿产资源勘查课件
第二章 煤矿床的工业要求
第一节 煤类和煤质
二、煤炭质量分级
煤的灰分分级(GB/T 15224.1-2004)
级别名称
代号
动力煤灰 分Ad范围/
%
炼焦精煤灰分Ad 范围/%
特低灰煤
SLA
≤10.00
≤6.00
低灰煤
LA
10.01~
6.01~9.00
16.00
中灰煤
MA
矿产资源勘查课件
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
九、煤的自燃倾向性
煤样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18%时自燃倾向性分类 (GB/T 20104- 2006)
矿产资源勘查课件
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
十、地温 地温影响煤矿生产安全和矿工的身体健康。按照《煤矿安全规 程》的规定,井下温度的允许范围为26℃,超过时应采取相 应的降温措施。
煤的硬度(脆度)分类
矿产资源勘查课件
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
三、煤层的产状
按煤层 倾角大 小
近水平煤层小于5° 缓倾斜煤层(倾角<25°) 倾斜煤层(倾角为25°~45°) 急倾斜煤层(倾角>45°)
矿产资源勘查课件
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
四、煤层顶、底板及其稳定性 煤层顶板可分为伪顶、直接顶、老顶 煤层底板可分为伪底、直接底及老底
矿产资源勘查课件
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
七、瓦斯
矿井瓦 斯等级
(1)低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 10m3/ t且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40m3/min。 (2)高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0m3/ t或矿 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40m3/min。 (3)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矿井在采 掘过程中,只要发生过一次煤(岩)与瓦斯突出,该矿 井即为突出矿井,发生突出的煤层即为突出煤层。
矿产资源勘查课件
第二节 煤炭资源/储量
一、以往中国煤炭储量分级分类 2、煤炭储量级别 储量级别(categories of reserves)是统一区分和衡量矿产 储量精度或可靠程度的等级标准 。 意义:划分煤炭储量级别是为国家准确地掌握各级煤炭储量, 统一煤炭储量的计算、审批、统计和管理工作;为煤炭资源勘 查部门更加经济合理地做好煤田地质勘查工作,为煤矿生产建 设部门提供可靠的资源和投资依据。
矿产资源勘查课件
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
开采技术条件:指影响煤矿建设、生产与安全的各种地质因素 包括:煤层的厚度及其稳定性、煤层的结构及物理性质、煤层的 产状及其变化、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瓦 斯、煤尘、煤的自然性、地温、其它如岩浆侵入、岩溶陷落等。
矿产资源勘查课件
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
资源量 (2S22)
内蕴经济的
资源量 (331)
资源量 (332)
资源量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
资源量 (334)?
注:表中所用编码(111-334),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 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可行性研究, 2=与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 4=预测的。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
边际经济的
次边际经济的
探明的
查明矿产资源 控制的
可采储量(111)
基础储量(111b)
预可采储量 (121)
基础储量 (121b)
基础储量 (2M11)
预可采储量 (122)
基础储量 (122b)
基础储量 (2M21)
资源量(2S11)
基础储量 (2M22)
推断的
潜在矿产资源 预测的
资源量 (2S21)
>29.60
高热值煤
HQ
25.51~2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