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制度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制度

XX有限公司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完整版)1 目的为规公司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的管理,明确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的原则、程序、职责与要求,落实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事故,根据国务院第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和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2 适用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类事故(包括未遂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处理。

3 编制依据《人民全生产法》主席第70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xx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伤残等级》(GB/T16180-201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4 术语和定义4.1事故: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损坏设备设施,或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导致原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活动)暂时中止或永远终止的意外事件。

4.2责任事故:是指由于人们违背自然或客观规律,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等行为造成的事故。

责任事故的认定,以集团和上级公司专家调查组的认定为主。

4.3未遂事故:虽然没构成事故,但有形成事故的趋势或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有较大影响的行为或结果。

4.4交通事故:由于违反交通运输规则或其它原因造成车辆损坏、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4.5火灾事故:凡厂区发生着火失去控制,并对财产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的事故。

4.6爆炸事故:凡发生化学性或物理性爆炸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事故。

4.7工伤事故:员工(包括合同工、实习工、相关)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人身伤害、急性中毒的事故。

4.8轻伤:是指损失工作日大于1日且低于30日的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伤害。

4.9重伤:是指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及损失工作日等于或超过30日且小于6000工作日的暂时性丧失劳动能力的伤害。

其中损失工作日计算参照《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T15499-1995。

4.10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4.11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4.12四不放过,是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4.13劳务分承包商,是指具有法人资格和相应资质,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向发包单位提供劳务服务,负责完成某项劳务作业活动的承包。

4.14工程分承包商,是指具有法人资格和相应资质,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向发包单位承包部分工程任务的外部施工队伍。

5 事故等级和损失计算根据集团《安全环保事故分级》并结合公司实际,按照安全生产事故的重性、造成后果、可控程度、影响围等因素,将安全生产事故分为四个级别:Ⅰ级、Ⅱ级、Ⅲ级、Ⅳ级。

具体见表1。

5.1事故等级划分见表1注:1、上述条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5.2损失计算5.2.1直接经济损失统计围:5.2.1.1人身伤亡后支出的费用a.医疗费用(含护理费);b.丧葬及抚恤费用;c.补助及救济费用;d.歇工工资;5.2.1.2善后费用a.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b.现场抢救费用;c.清理现场费用;d.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5.2.1.3 财产损失价值a.固定资产损失价值。

按下列情况计算:b.报废的固定资产,按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计算;c.损坏后能修复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损坏的修复费用计算。

2.2.1.4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按下列情况计算a.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均按账面值减去残值计算;b.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等均以企业实际成本减去残值计算。

5.2.2间接经济损失统计围5.2.2.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停产期限计算从事故发生起至完全恢复正式生产止;停产、减产损失按企业产品的计划成本计算;5.2.2.2 工作损失价值;5.2.2.3 资源损失价值;5.2.2.4 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5.2.2.5 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5.2.2.6 其他损失费用。

5.2.2.7 交通事故中车辆损失按当地保险公司理赔额计算。

5.2.2.8 火灾损失按公安部《火灾统计管理规定》(公通字[1996]82号)•中火灾损失额计算法计算。

6 事故报告与救援6.1事故现场处理6.1.1积极抢救伤员(如发生职业伤害事故);6.1.2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6.1.3报告事故;6.1.4保护事故现场,因抢险救护移动现场物件时,要做好标记。

接到报告后,事故单位负责人应立即到达事故现场,指挥事故抢救。

6.2事故汇报:分口头汇报与书面汇报两种6.2.1口头汇报事故报告时间:事故报告时间采用30分钟汇报制(事故发生至汇报到全部相关人员时间为30分钟)。

6.2.1.2口头汇报事故流程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不耽误救护时机,也可越级报告,员工可以直接向公司安全环保部报告,直至公司总经理,以便采取应急措施,减少事故造成的后果。

6.2.2书面汇报事故流程6.2.2.1事故发生后公司在2小时以书面快报形式上报至上级公司;6.2.2.2对于符合事故分级标准中一般事故的,应及时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6.2.2.3二级、一级事故发生后,公司应立即上报,并随时续报事态发展;6.2.2.4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事故,不论事故大小,应于事故发生24小时逐级上报至集团。

(一)涉外事故以及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的事故;(二)消防、粉尘、危化品、特种设备、高度危险作业/交叉危险作业、人员密集场所、用电安全、建设项目等8类重点风险领域的事故;(三)涉险3人以上的未遂事故;(四)重伤事故。

6.2.2.5劳务承包商发生的事故应按照前款规定上报。

工程分承包商在施工(劳务)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公司负有连带责任的,应及时逐级上报;属于承包商责任的二级和一级事故应按规定上报上级公司和集团备案;6.2.2.6劳务承包商发生的事故应按照前款规定上报。

工程分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公司负有连带责任的,应及时逐级上报;属于承包商责任的二级和一级事故应按规定上报上级公司和集团备案。

6.2.2.7事故报告应包括下列容:a.公司概况;b.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c.事故的简要经过;d.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e.已经采取的措施;f.其他应报告的情况。

事故发生后,公司主要负责人必须立即到事故现场组织抢救,根据公司相应预案,组织开展抢救工作,同时采取可行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7 机构与职责7.1 安全环保部是公司事故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事故的接报上报、应急处置、事故调查处理的组织或跟踪,事故结果的考核、监督与统计分析等工作。

7.2 工会对事故管理实施监督管理,参与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7.3 综合管理部负责将事故指标考核结果纳入公司年终考核,负责落实对事故发生部门和有关责任人的处罚。

8 事故调查与处理由集团质量与安全管理部、上级公司、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负责调查公司发生的事故时,公司各有关部门要做好配合工作,安全环保部和有关部门按照事故的等级进行协助调查,并对调查处理情况进行跟踪。

8.1事故调查分级标准:(一)四级以下(含四级)事故由公司负责组织调查;(二)三级事故由上级公司负责组织调查;(三)轻伤事故和小事故,事故原单位组织调查事故原因,并由上级公司根据事故类型和伤害程度委托相关工厂核查事故,必要时上级公司派人或委托其他区域组成调查组到现场进行调查;(四)一级、二级事故由集团质量与安全管理部负责组织调查。

(五)劳务分承包商发生的事故按前款执行,各工程分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事故,相关工程发包单位要配合当地政府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工作。

厂外交通事故由发生事故人员所在部门、车间配合交通部门进行调查。

四级以下事故报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各部门、车间,三级事故报上级公司领导批准,二级、一级事故报集团批准。

9 事故调查程序:调查组在开展工作时,应首先查看事故现场,封存有关技术档案和记录,找当事人谈话做好笔录,根据需要复印有关材料,调查程序如下图所示。

9.1事故调查组的组成9.1.1 四级以下事故(包括未遂事件)调查由安全环保部牵头,组织事发部门及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调查。

9.1.2 四级事故调查由公司安全环保部牵头,组织综合管理部、工会、生产部、品控部、工程部等部门人员进行调查。

(属劳务工发生事故的,外包公司参与调查)。

9.1.3 四级以上事故调查组成员由上级公司和集团指定。

9.2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符合下列条件:(一)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二)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三)实事、认真负责、坚持原则。

9.3 事故调查组应履行以下职责:(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二)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三)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四)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措施和整改建议;(五)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六)对调查过程中涉及的商业。

(七)综合部落实事故责任者的行政、纪律处罚,联系劳动能力鉴定事宜,落实工伤保险和受伤害者待遇。

(八)工会参与职业伤害事故的调查处理,监督防及整改措施的落实,落实事故的善后处理,并负责工余事故信息的报告和沟通。

(九)小车队配合公安交警部门对本单位与工作业务有关的厂外交通事故的处理事宜。

9.4现场调查9.4.1调查组要勘察事故现场,搜集物证,询问有关当事人并做好证词笔录,同时调阅有关资料,以查清事故发生的事实。

必要时请有关权威技术机构进行技术鉴定和试验。

9.4.2事故调查过程中,如责任部门对调查结果存在异议但不能提供有效证据(如运行曲线、记录、图片等)的,事故责任认定按相关部门提供证据或由技术人员技术判定结果执行。

9.4.3事故调查组有权向事故发生及有关部门和人员了解和索取与事故有关的证据和资料,在法律和集团及公司制度允围,被调查部门和人员应当积极配合。

9.5事故调查报告的容9.5.1 事故发生的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事故的具体时间、地点;事故发生前,事故发生点的生产作业情况;事故现场状况及事故现场保护情况;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情况;事故报告经过;事故抢救情况;事故善后处理情况;其他与事故发生经过有关情况。

9.5.2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之后所支出的费用;事故善后处理费用;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费用。

9.5.3 人员伤亡情况:事故发生时人员涉险情况,事故当场人员伤亡情况及人员失踪情况,事故抢救过程中人员伤亡情况,最终伤亡情况,其他与事故发生有关的人员伤亡情况。

9.5.4 事故发生的原因一般可分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包括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间接原因,包括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知识技术,劳动组织不合理,无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等;其他原因,无法预计的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