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分类知识

微生物分类知识

微生物的概念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录入时间:2011-4-15 11:11:57 来源:中国食品商务网1.1 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一词并非生物分类学上的专门名词,而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因此,微生物通常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它们的大小和特征见表1-1。

表1-1.微生物形态、大小和细胞类型微生物大小近似值细胞特征病毒0.01~0.25μm非细胞的细菌0.1~10μm原核生物真菌2μm~1m 真核生物原生动物2~1000μm真核生物藻类1μm~几米真核生物但是有些例外。

如许多真菌子实体、蘑菇等常肉眼可见;相同的,某些藻类能生长几米长。

一般来说,微生物可以认为是相当简单的生物,大多数的细菌、原生动物、某些藻类和真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即使为多细胞的微生物,也没有许多的细胞类型。

病毒甚至没有细胞,只有蛋白质外壳包围着的遗传物质,且不能独立生活。

1.2 微生物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在生物发展的历史上,曾把所有的生物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两大类。

而微生物,不仅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而且它们中间有些类型像动物,有些类型像植物,还有些类型既有动物的某些特征,又具有植物的某些特征,因而归于动物或植物都不合适。

于是,1866年海克尔(Haeckel)提出区别动物界与植物界的第三界——原生生物界。

它包括藻类、原生动物、真菌和细菌。

随着科学的发展,新技术和研究方法的应用,尤其是电子显微镜和超显微结构研究技术的应用,发现了生物的细胞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没有真正的核结构,称为原核,其细胞不具核膜,只有一团裸露的核物质;另一种是由核膜、核仁及染色体组成的真正的核结构称为真核。

动物界、植物界及原生生物界中的大部分藻类、原生动物和真菌是真核生物,而细菌、蓝细菌则是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不仅细胞核的结构不同,而且其性状也有差别,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性状的比较内容将在第二章详细介绍。

根据核结构的不同,1969年魏塔科(Whittaker)提出五界系统,即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

五界系统的生物都有细胞结构。

病毒作为一界被提出的较晚,主要原因是①病毒和类病毒是生物还是非生物,是原始类型还是次生类型是长期争论未决的问题;②病毒不是用双命法,分类不用阶元系统。

但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病毒和细胞型生物是有共同特性:①遗传物质是DNA(部分病毒是RNA);②使用共同的遗传密码。

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于1979年提出将无细胞结构病毒立为病毒界,从而建立了六界系统。

细胞型生物动物界(Animalia)植物界(Plantae)原生生物界(Protista):原生动物、大部分藻类及粘菌真菌界(Fungi):酵母、霉菌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等非细胞型生物:病毒界(Vira)微生物分类纲要录入时间:2012-8-14 8:38:03 来源:原创原核分类系统纲要原核界特点:单细胞及集合/基因组无膜包裹/二等分裂增殖无减数分离/无膜隔细胞器/无细胞质流现象/为70S核糖体/壁含肽聚糖等真核分类系统纲要真菌界特点为分解吸收式营养/具独特发达菌丝体和子实体/壁含几丁质成分/胞质无叶绿体线粒简/ 粗内质网松散/组织化程度低/核分裂方式简一、原核微生物伯杰氏分类系统:《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古生菌域中三界与代表属古生菌域中三界为:古古生菌界、泉古生菌界、广古生菌界微生物的分类系统录入时间:2006-10-19 14:57:39 来源:其它微生物的分类系统这里仅简述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分纲体系。

1 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1)光能营养原核生物门Ⅰ蓝绿光合细菌纲(蓝细菌类)Ⅱ红色光合细菌纲Ⅲ绿色光合细菌纲(2)化能营养原核生物门Ⅰ细菌纲Ⅱ立克次氏体纲Ⅲ柔膜体纲Ⅳ古细菌纲2 真核微生物(Eucaryotic microbes)真核策生物主要包括各类真菌,还有粘菌等。

真菌划分各能分类单位的基本原则是以形态特征为主,生理生化、细胞化学和生态等特征为辅。

丝状真菌主要根据其孢子产生的方法和孢子本身的特征,以及培养特征来划分各级的分类单位。

一些病原真菌的鉴定,寄生和症状也可作为参考依据。

真菌可分以下四纲:Ⅰ藻状菌纲菌丝体无分隔,含多个核。

有性繁殖形成卵孢子或接合孢子。

Ⅱ子囊菌纲菌丝体有分隔,有性阶段形成子囊孢子。

Ⅲ担子菌纲菌丝体有分隔,有性阶段形成担孢子。

Ⅳ半知菌纲包括一切只发现无性世代未发现有性阶段的真菌。

粘菌也可分为四纲,即Ⅰ网粘菌纲自细胞两端各自伸出长的粘丝并接连形成粘质的网络——假原质团。

Ⅱ集胞粘菌纲分泌集胞粘菌素,形成假原质团。

Ⅲ粘菌纲形成原质团,腐生性自由生活。

Ⅳ根肿病菌纲形成原质团,专性寄生。

亦有将之归于真菌类。

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录入时间:2006-10-19 14:55:17 来源:其它微生物的分类依据1. 形态特征(1)个体形态镜检细胞形状、大小、排列,革兰氏染色反应,运动性,鞭毛位置、数目,芽孢有无、形状和部位,荚膜,细胞内含物;放线菌和真菌的菌丝结构,孢子丝、孢子囊或孢子穗的形状和结构,孢子的形状、大小、颜色及表面特征等。

(2)培养特征1)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的菌落(colony)和斜面上的菌苔(lawn)性状(形状、光泽、透明度、颜色、质地等);2)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穿刺接种培养的生长情况;3)在液体培养基中混浊程度,液面有无菌膜、菌环,管底有无絮状沉淀,培养液颜色等。

2.生理生化特征(1)能量代谢利用光能还是化学能;(2)对O2的要求专性好氧、微需氧、兼性厌氧及专性厌氧等;(2)营养和代谢特性所需碳源、氮源的种类,有无特殊营养需要,存在的酶的种类等。

3.生态习性生长温度,酸碱度,嗜盐性,致病性,寄生、共生关系等。

4.血清学反应用已知菌种、型或菌株制成抗血清,然后根据它们与待鉴定微生物是否发生特异性的血清学反应,来确定未知菌种、型或菌株。

5 噬菌反应菌体的寄生有专一性,在有敏感菌的平板上产生噬菌斑,斑的形状和大小可作为鉴定的依据;在液体培养中,噬菌体的侵染液由混浊变为澄清。

噬菌体寄生的专业性有差别,寄生范围广的谓多价噬菌体,能侵染同一属的多种细菌;单价噬菌体只侵染同一种的细菌;极端专业化的噬菌体甚至只对同一种菌的某一菌株有侵染力,故可寻找适当专化的噬菌体作为鉴定各种细菌的生物试剂。

6 细胞壁成分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含肽聚糖多,脂类少。

革兰阴性细菌与之相反。

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细胞壁含丙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2,6-氨基庚二酸,而含有阿拉伯糖是诺卡氏菌属(Nocardia)的特征。

霉菌细胞壁则主要含几丁质。

7 红外吸收光谱利用红外吸收谱技术测定微生物细胞的化学成分,了解微生物的化学性质,作为分类依据之一。

8 GC含量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核酸,核酸组成上的异同反映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就一种生物的DNA来说,它的碱基排列顺序是固定的。

测定四种碱基中鸟嘌呤(G)和胞密啶(C)所占的摩尔百分比,就可了解各种微生物DNA分子不同源性程度。

亲缘关系接近的微生物,它们的G+G含量相同或近似的两种微生物,不一定紧密相关,因为它们的DNA的四个碱基的排列顺序不一定相同。

9 DNA杂合率要判断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须比较它们的DNA的碱基顺序,最常用的方法是DNA杂合法。

其基本原理是DNA解链的可逆性和碱基配对的专一性。

提取DNA并使之解链,再使互补的碱基重新配对结合成双链。

根据能生成双链的情况,可测知杂合率。

杂合率越高,表示两个DNA之间碱基顺序的相似越高,它们间的亲缘关系也就越近。

10 核糖体核糖酸(rRNA )相关度在DNA相关度低的菌株之间,rRNA同源性能显示它们的亲缘关系。

Rrna-DNA分子杂交试验可没定Rrna的相关度,揭示Rrna 的同源性。

11 rRNA的碱基顺序RNA的碱基顺序由DNA转录来的,故完全具有相对应的关系。

提取并分离细菌内标记的16SrRNA,以核糖核酸消化,可获得各种寡核苷酸,测定这些寡核苷酸上的碱基顺序,可作为细菌分类学的一种标记。

12 核糖体蛋白的组成分析分离被测细菌的30S和50S核糖体蛋白亚单位,比较其中所含核糖体蛋白的种类及其含量,可将被鉴定的菌株分为若干类群,并绘制系统发生图。

13 其它如脂类分析、核磁共振(NMR)谱、细胞色素类型以及辅酶Q的种类(所含异间二烯侧链的长度)等。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与命名录入时间:2006-10-19 14:48:57 来源:其它生物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species)、其上是属(genns)、科(family)、目(order)、纲(class)和门(phyllum)等。

门、纲、目、科、属名的字首字母要大写,除属名外不印成斜体字。

属、种名印刷用斜体字下划线。

如酿酒酵母在分类系统中的归属情况为门:真菌门Eumycophyta纲:子囊菌纲Ascomyeetes亚纲:原子囊菌亚纲Protoascomycetes目:内孢霉目Endomyctales科:内孢霉科Endomycetaceae亚科:酵母亚科Sacchromycetoideae属:酵母属Sacchromyces种:酿酒酵母S.cerevisiae Hansen微生物的命名,与其他生物一样,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双名法,学名通常由一个属名加一个种的加词构成。

出现在分类学文献中的学名,往往还加上首次定名人(外加括号)、现名定人和现名定名年份,但在一般使用时,这几个部分总是省略的。

例如,由Ehrenberg于1838年定名为Vibrio subtilis(枯草弧菌)的细菌,到1872年,Cohn发现弧状不是该菌的特征,它的特征是杆状具芽孢,故将它转到芽孢杆菌属,称为枯草芽孢杆菌(简称枯草杆菌),其学名为Bacillus subtilis(Ehrenberg)Cohn1872。

再如,可使许多科的植物生肿瘤的土壤杆菌属细菌称为根癌土壤菌,学名为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Smith&Townsend)Conn1972;寄居于温血动物肠道下部的埃希氏菌属细菌称为大肠埃希氏菌(简称大肠杆菌),其学名为Excherichia coli(Migula) Castellani&Chalmers1919;葡萄球菌属呈金黄色葡萄球菌,学名为Staphylococcus aureus Rosenbach1884;呈铜绿色的假单胞菌(即绿脓杆菌)学名为Pseusomonas aeruginosa(Schroeter)Migula1920。

有时,从自然界分离到的某一微生物纯种,与典型的特征不完全符合,而不相符的这一特性又是稳定的,则将这种微生物称为典型种的变种(variety,简称var)。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