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讲座监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联合起草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以下简称《条令》)已于2010年4月21日公布,自6月1日起施行。
下面与领导和同志们一起学习研究《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
我所讲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一、制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的背景过程和重要意义(一)为什么制定《条令》公安机关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专门力量,担负着维护一方平安、确保一方稳定的重大政治责任。
加强公安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是做好公安工作的根本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安队伍建设,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2003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
公安部历届党委高度重视加强公安队伍的制度建设,相继出台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机关训练条令》、《公安机关追究领导责任暂行规定》、《公安民警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公安部五条禁令》等一系列规定,对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制度化建设、树立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2003年召开的全国公安机关第二十次公安会议,部党委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出台规范人民警察纪律方面的条令。
2004年,公安部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惩防体系实施纲要具体意见中,强调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出台《条令》。
为认真贯彻从严治警方针,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正规化、制度化建设,推动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和“三项建设”,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公安队伍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三部门依据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反复研究、反复修改,形成了公安机关第一部规范民警纪律行为及对违反纪律行为给予处分的部门规章。
(二)制定《条令》的过程《条令》的出台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
一是起草、调研阶段。
90年代后期,公安部纪委就开始研究起草《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处分办法》稿,并先后两次经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审议。
在此基础上,2002年10月正式着手起草《条令》,先后多次征求了公安部部属各局级单位和各省级公安机关的意见,反复进行修改。
二是联合修订阶段。
根据中央纪委、监察部、公安部领导的批示,2006年9月中旬,中央纪委监察部法规室、公安部纪委、监察部驻公安部监察局和公安部法制局联合成立了起草组,形成《条令》初稿,并多次调研、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听取广大基层民警的意见。
2007年7月,原人事部派员参加了起草组的工作,经集中修改,形成了《条令》(征求意见稿)。
2007年8月中旬,《条令》(征求意见稿)以公安部、监察部和人事部三家办公厅的名义印发各省(区、市)监察厅(局)、公安厅(局)、人事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监察局、公安局、人事局以及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国务院法制办等11个中央国家机关部(委、办、局)征求意见。
依据2008年2月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审议意见,先后又征求了各省级公安机关和公安部主要业务局的意见。
在此基础上,2009年2月,起草组又对《条令》研究修改,形成了送审稿。
三是审议通过阶段。
2009年7月28日公安部第6次部长办公会议、9月29日国家公务员局第13次局务会议、11月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第32次部务会议、11月27日监察部部长办公会议审议并通过《条令》(送审稿)。
《条令》于2010年3月10 日经国务院批准,监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于2010年4月21日公布,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
总的说,《条令》是经过反复征求意见、调研、开会讨论出台的。
(三)《条令》的地位目前现有法律法规规章的名称叫作“条令”的,主要是针对人民解放军和人民警察作出的规定,如《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等。
一般行政机关制定的规章大多称为“规定、办法”等,用“条令”这一名称,既区别于一般行政机关,也能体现和突出公安机关武装性质的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力量的特色。
近年来,公安部先后发布实施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奖励条令》,为与这三大条令配套衔接,因此用《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这个名称。
(四)制定和实施《条令》的意义一是坚持从严治警的重要举措。
《条令》既与国家有关行政法规衔接紧密,又突出公安机关的职业特点,特别是针对公安机关常见易发的痼疾和顽症,设定了加强内部管理和相关行为的惩戒性规定,使《条令》成为坚持从严治警、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一部综合性的重要纪律规章,对进一步贯彻从严治警方针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是加强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管理和监督,推进公安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条令》的贯彻实施,进一步提高了纪律惩戒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有利于推进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切实解决一些地方在公安民警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对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是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制度化建设的需要。
《条令》的出台,填补了公安机关纪律建设方面的空白。
《条令》与《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相衔接,与《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奖励条令》等相配套,既体现了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制度化建设的要求,又为进一步推动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制度化建设提供了纪律保障。
四是适应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需要。
《条令》的出台,无疑是对公安机关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丰富和完善。
同时,随着《条令》的贯彻落实,广大民警的遵纪守法意识和自我约束力将会不断增强,防范功能也会逐渐显现出来。
对有效预防违纪违法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条令》第一章总则部分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问题《条令》共3章31条。
第一条提出了立法的目的和依据。
立法目的在于严明公安机关纪律,规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行为,保证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
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第二条明确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纪律责任。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本条令给予处分。
处分的定义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违反纪律人民警察的一项惩戒措施。
处分和种类共六种,在《公务员法》第56条有明确规定:(一)警告;(二)记过;(三)记大过;(四)降级;(五)撤职;(六)开除。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对受处分的期间规定为:(一)警告,6个月;(二)记过,12个月;(三)记大过,18个月;(四)降级、撤职,24个月。
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受撤职处分的,应当按照规定降低级别。
受开除处分的,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解除其与单位的人事关系。
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发生违法违纪行为的,处分期满后,应当解除处分。
解除处分后,晋升工资档次、级别和职务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
但是,解除降级、撤职处分的,不视为恢复原级别、原职务。
第三条规定的处分权限。
还规定了单位有违法违纪行为,应当追究纪律责任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四条规定对受到处分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延期晋升、降低或者取消警衔。
《人民警察警衔条例》规定,人民警察违犯警纪的,可以给予警衔降级的处分。
第五条对调查违法违纪案件机关作出了规定。
三、《条令》第二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第二章的内容主要是结合公安队伍建设实际,设定了76种具体违法违纪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
这些违法违纪行为及其适用处分的设定,充分体现了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职业特点,充分体现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时代精神。
这些违法违纪行为大致可分为政治纪律、执法执勤纪律、内部管理纪律等三个方面。
第一类政治纪律第七条、第八条和第十七条的内容。
第七条是危害特别严重的行为,应列为政治纪律内容。
第八条规定是明显政治纪律内容。
第十七条包含了领导干部五个严禁内容。
第二类执法执勤纪律从第九条到第十八条,除十七条外。
第三类内部管理纪律从第十九条到二十五条。
通过第二章的内容看,《条令》的特点在于:一是在处分幅度上体现出刚性。
《条令》对公安机关内部管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严明了执法执勤纪律,如第七条首先针对危害特别严重的行为,设定了“高压线”,即凡是有第七条规定行为之一的,一律给予开除处分。
第八条至第十四条和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设臵了32种行为,并明确规定有行为之一的起点就是记过处分,最高至开除处分。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参与赌博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条令》规定:“参与赌博的,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从重处分”。
二是在内容和适用对象的全面性、综合性。
《条令》采取概括和分述的方法,设定了违反政治纪律、执法执勤、内部管理等行为,基本涵盖了公安机关行政司法和刑事执法过程中易发多发的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三是执行效力上体现权威性。
一方面,《条令》整合和保留了公安部原有纪律性规定的相关内容,吸纳了地方公安机关的成功做法,针对新形势下公安民警违法违纪的新特点,依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统一设定违法违纪行为和处分幅度,对全警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另一方面,《条令》经国务院批准,以监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三部门联合规章的形式公布实施,这就为《条令》的贯彻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第三章的主要内容第二十六条规定,有本条令规定的违法违纪行为,已不符合人民警察条件、不适合继续在公安机关工作的,可以依照有关规定予以辞退或者限期调离。
第二十条是明确了受到处分民警申诉的权利。
在《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中做出了具体规定。
申诉的途径有四种:一是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二是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申诉;三是向作出处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诉;四是向有管理权的监察机关申诉。
第二十八、二十九条规定了《条令》的适用范围。
五、学习贯彻《条令》的有关要求1、抓好学习宣传。
广大民警察切实提高对贯彻执行《条令》重要意义的认识,尽快熟悉和准确把握《条令》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学习贯彻《条令》要与学习贯彻《人民警察法》、《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令》等有关法律法规相结合。
2、要对照《条令》的各项规定,认真查找纪律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对存在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及早加以解决。
3、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严明纪律,积极防范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