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短歌行完整教案

短歌行完整教案

《短歌行》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组刘雯莉
【教材分析】
《短歌行》是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二模块阅读鉴赏部分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歌。

本单元入选先秦至魏晋南北朝代表诗作,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该时期诗歌类型、风格及代表性作品,在初中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阅读诗歌的技巧,为以后深入研究唐诗宋词打下良好的基础。

虽然《短歌行》属于略读课文,但其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都独具特色。

总体来说,本诗最大的特点是感情的独特充沛:为人生短暂而慨叹,为人才难得而嗟伤,为天下未定、功业未就而忧虑。

但情绪有高昂有低落,感伤却不消沉,雄浑而细腻,忧虑而豪壮,展示曹操一代枭雄不同寻常的心胸肝胆。

另外在手法上,曹诗自如的运用典故和比兴来表达感情,都属于品读可以切入的角度。

【学生分析】
“三国”故事家喻户晓,学生对这篇诗歌背景多少有些了解。

初中又学了《观沧海》、《龟虽寿》,对曹操及他慷慨激昂的诗风也有初步的把握。

另外,通过第二单元学习,学生对四言、五言诗的形式也比较熟悉,基本能识别、赏析比兴的手法。

还有,当代青年学生,大都有长远志向,但在现实的压力下,时常会出现动摇、彷徨、迷惑甚至遗忘。

本诗是一代枭雄以激昂豪壮的心态面对“壮志未酬”之“忧”,以开拓进取的行动应对“人生苦短”之“忧”的形象展现。

可以引导学生以此思考,感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新课标)。

【教学设想】
根据如上分析,确立本课的核心任务时,备课组将教学的核心任务落在了对曹操“忧”及“忧”的特点——“壮”的品读和思考上。

由于是一个课时,所以本堂课首要目标是品读诗歌文本,对诗歌本身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这个方面就设计诗眼“忧”来贯穿,引导学生自己品读,把握感情起伏。

第二个教学目标当然就是品析《短歌行》中体现出来与常人不同的忧——忧得“壮”,“忧”得催人奋进。

诗歌品读感悟能力的提升就体现在能分辨、品鉴不同诗作者的不同风格,把握诗人、诗歌的特点,那么在这首诗里如何体会曹操不同常人的豪情?我筛选了几个其他诗人抒发壮志未酬的“忧”的诗句,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体验曹操“忧”的独特风格。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短歌行》激昂慷慨,朗朗上口,品析和诵读是相互促进的,本课计划创设情景学生朗读,自己品读、评价经典诗句,对比鉴赏阅读,教师范读、指导品读来实现。

【教学目标】
1、能感受并诵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2、感受曹操在诗中所抒发的“忧”及其实质,进而体验曹操忧而豪壮的特殊情感
3、体验曹操为实现志向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体验志向与现实的关联。

【教学重点】品析曹操的“忧”及其特点
【教学媒体】PPT课件
【核心任务】诵读《短歌行》,品析曹操的忧思之壮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一、导入:三国时期,英雄辈出。

其中有一个怎么也不会被淡忘的人。


统一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为后世统一全国打下坚实基础,他就是——曹操。

我们对曹操都应该不陌生。

大家用一两个词来总结对曹操的印象?
背景介绍:话说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八十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扫平孙刘势力。

我们设想一下,当时曹操的心情?
(紧张、焦虑、期盼、担忧、欣喜……)大战在即,忧心忡忡;但毕竟手握重兵,挥鞭断流,豪壮之气溢于言表。

据说大战前夕,一晚,皓月当空。

曹操宴请文武众臣。

酒至酣处,忽然望见乌鸦往南鸣飞而去。

时年五十三岁的曹操有感而作《短歌行》。

我们今天就来读诗,品析曹操的忧心之壮。

二、板书核心任务:诵读《短歌行》,品析曹操的忧思之壮
解决问题:
一、诵读:
(一)诵读指导:全诗按八句一节共四节,每节共四章,每章两句。

注意分清章、节、句
(二)全班诵读,找诗眼。

落实诗眼为“忧”。

筛选:几次出现?是哪几句?二、品析情感:
(一)品“忧”:
曹操这诗里的诗眼是“忧”。

他忧的是什么?请大家自己品读,结合文本概括诗歌里反应出来曹操担忧的是什么,为什么有这种担忧?
明确:A忧人生易逝。

(板书)
1、哪一部分读出来的?
2、对酒当歌,本该狂欢,为什么突然生出这种担忧?结合年龄分析。

事未竞,人已衰,情何以堪!所以,这个担忧的实质是统一志向在有生之年难以实现,功业难以成就的忧。

3、忧而无解,怎么办?喝喝,气势豪迈
4、请一生读
B忧人才难得。

(板书)
品诗句:1、勾划表达“人才难得”的忧的章句?2、读出来。

补充。

3、这三个句子能不能用相同的语气读?(提醒句式)感情是递进的,一句比一句忧得深沉、激越。

4、除了忧,还有鼓瑟吹笙、契阔谈宴,是写的什么场面?5、想象中宴饮,畅谈,情感又怎么样?(融洽欢悦)6、那曹操说到人才难得的时候到底是忧还是喜?表面看是悲喜交织,内心还是忧7、我们读,就要读出他的情感。

请大家两人一组,一人读,一人听,交换,交流。

8、女生情感更细腻多变,全班女生读。

析原因:读出了跌宕起伏。

曹操情绪大起大落直接原因是(人才不来的煎熬、纠结,渴求得神思恍惚了)。

深层原因是人才不够,统一志向难以实现。

三国群雄角逐,各方都想尽一切办法网罗人才。

刘备三顾茅庐就是典型例子。

曹操赠赤兔马,三度发求贤令。

小结:这两个忧实质都是功业未就的忧。

(板书)
谈到功业未就,曹操忧归忧,但自有一代枭雄睥睨一世的胸襟。

他是用哪一章诗句表达他的志向的?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对了,用两个阔大意象和名相周公的典故,气势怎么样?完全就是吞吐天下的霸气!那我们请男同学齐读,读出曹操的意气和壮志。

(二)教师范读。

男同学确实要气势强大一些。

我虽然是女老师,但也景仰曹公气魄和心胸,我也来读一读,大家指正!
(三)请一生诵读,读出情感。

三、对比鉴赏:
1、说到壮志,和它连在一起的通常是另外两个字,(未酬。

难酬)耳熟能详,恐怕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感受。

你能举出例子吗?我也搜集了几句,请大家读读,品品。

2、投影,诵读。

A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C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学生品读、思考讨论:和上面的诗句相比,你觉得曹操的忧有什么独特之处?
学生分组发言,教师指导、点拨
明确:A、忧的内容不一样
很多诗人更注重个人感受,个体命运。

而曹操忧的是功业未就,天下未定。

东汉末年,战祸连绵,生灵涂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B对“忧”的表达不一样。

不是写绝望、凄惨、放诞、淡泊。

a忧人生短暂
欢歌畅饮之时,突然发问:人生几何!直接追问生命的意义何在,价值何在?这个问题跨越时空,蕴含巨大能量,震撼每个人的心灵。

苍凉有力。

问而无解,来来来,喝喝喝!!旷达豪迈
b忧人才难得:
忽悲忽喜、可望不可即的纠结、煎熬把忧表达得深沉又悲越。

C忧功业未就:披肝沥胆,用山,海的阔大意象,显示出自己虚心求贤,气势雄阔。

C面对忧的态度不一样
很多人选择的是隐居田园山水,选择逃避,或者及时行乐。

一醉方休。

或抱怨隐忍,无所作为。

曹操呢?求贤才、求统一、要吞吐天下,征服民心,他用一系列进取奋斗和现实抗争,实现了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完满,消解人生的短暂和虚无,这就是最高意义上的自信、豪迈!
(知人论世:1、时代决定。

乱世出英雄,时代赋予了他壮怀。

2、本人文治武功,“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千年一遇!历史上像他一样政治军事文才甚至单人作战能力都很杰出的人,真的屈指可数3、纵横乱世,剿灭四方的经历。

三方面相辅相成)
四、学生齐读:曹操曾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大家感受到他的不已壮心了吗??同学们,一起诵读,再一次向英雄致礼!
总结提升曹操在这诗中反复写忧,实质上却给我们展现的是一肩扛起统一重任的慷慨,是救生民于水火,立功业于千秋的激昂,是低徊吟诵的深沉,是千古一问的苍凉,是统御天下的自信,是圆满人生的豪壮。

经过我们对比,感受,相信同学们对这有了更深切的认识。

我们再次诵读《短歌行》,能背诵的同学就试着背诵,把曹操的忧思,壮怀铭记再心!
反馈运用:
一、(投影幻灯片)教师布置反馈题目:今天,我们感受了曹操的志向和追逐志
向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观照我们自己的志向。

你的志向是什么?当你的志向遭遇现实挤压时,你是怎么对待的?或者将来你有什么新的打算?跟我们分享一下。

请拿一张纸,写出你的思考。

(建议:以四言或五言古体诗的形式或近体诗形式)
二、展示评议。

【板书设计】
短歌行曹操
核心任务:诵读《短歌行》,品析曹操的忧心之壮。

诗眼内容实质特点
人生易逝内容:天下、百姓
忧功业未就态度:奋斗、进取壮
人才难得诗风:慷慨、激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