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循证医学与实践》第五章临床研究评价标准(研究生)
《循证医学与实践》第五章临床研究评价标准(研究生)
7
二、评价指标及意义
(一)敏感度(sensitivity,Sen) 为采用金指标诊断为“有病”的病例中, 诊断性试验检测为阳性例数的比例。真阳 性例数愈多,则敏感度愈高,漏诊率愈低。 (二)特异度(specificity, Spe) 为采用金指标诊断“无病”的例数中,诊 断试验结果为阴性的比例。真阴性例数愈 多,则特异度愈高,误诊率愈低。
2015/10/20 5
(三)样本大小的估算
样本量大小的估算与下列因素有关: 显著性水平α ,一般α =0.05 允许误差δ ,δ 越大,所需样本越小, 一般取0.05或0.01 诊断试验的敏感度P:决定病例组的数量 诊断性试验的特异度P要求,决定对照组 的数量
n=Uα *P*(1-P)/δ
1、敏感度高的试验主要用于排除无病的对象,此 时阴性结果最有意义。主要包括:
疾病漏诊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在几个诊断需要鉴别时,可用于排除某一或某些诊断; 对于发病率低的某个疾病,用于筛选无症状病人。
2、特异度高的试验主要用于确诊有病的对象,此 时阳性结果最有意义。其主要包括:
假阳性结果可能导致病人严重的身心伤害; 用于临床肯定诊断。
18
(九)实 例 示 范
(1) 在360例疑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 胸痛患者中,230例经金指标证实为急性心 肌梗死,130例无此病,在起病后12~24小 时测定血清肌酸磷脂激酶(CPK)的水平 结果呈现四格表:
2015/10/20
19
CPK ≧ 80υ ﹤ 80υ 合计
CPK在诊断AMI中的结果四格表 金指标诊断 AMI 非AMI
2015/10/20 12
(七)、ROC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又称受试者工作 曲线
在诊断性试验中,通过多次连续分组测定的 数据进行制图,用于正常值临界点的正确选择。 制图时以该试验敏感度为纵坐标,以1-特异度为 横坐标,依据连续分组测定所得数据,分别计算 出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标入图中,联成曲线,即为 ROC曲线。
2015/10/20 10
(四)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V) 诊断试验中检测的全部阳性例数中, “有病” 例数(真阳性例数)所占的比 例。 (五)、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PV) 诊断试验中检测的全部阴性例数中, 2015/10/20 “无病” 例数(真阴性例数)所占的比
(三)研究对象的来源是否正确叙述
患病率对诊断性试验的预测值等最后分析结 果有很大的影响。研究对象不同的来源,即各级 医院就诊患者不同的结构组成,势必出现研究对 象某疾病的患病率的不同,最后对研究结果产生 较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中应正确叙述研究对象的来源, 以增加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论证强度。
2015/10/20 24
诊断性试验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对象是不同 时期、不同程度、不同治疗情况以及易混淆的非 该疾病的患者,但不论任何情况下,诊断性试验 都要能准确地区分有病和无病。因此,在进行诊 断性研究时,纳入的研究对象应包括各型病例 (轻、中、重、治疗、未治疗)以及极易混淆的 病例,使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
2015/10/20 23
2015/10/20
21
三、诊断性研究的评价原则
(一)是否将研究的诊断性试验与金标准 进行了盲法比较
诊断性试验准确性评定主要是与金指标 比较而言。为了消除人为偏倚,应用盲法对 比则更为科学。 因此,被研究的诊断性试验在临床应用 之前,应与金指标进行盲法比较 。
2015/10/20 22
(二)研究中纳入病例的选择是否有代表性
34
研究中采取的干预措施可能产生的效益以及 预期达到的目标有较准确和真实的估计;
注 意 事 项
对研究中采取的干预措施技术上及经济上的 可行性充分估计; 要对措施的药理、毒理、药效学等生物学依 据,以及临床一期试验的可靠的科学资料有 详细的了解,以证明研究中干预措施的安全 性; 根据不同疾病、不同程度、不同的治疗反应, 充分估计其达到的治疗有效水平,估计过高 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到研究及治疗的质量。
2015/10/20
29
第二节 治疗性研究方法和评估
治疗性研究的意义 治疗性研究的特点 治疗性研究的步骤 治疗性研究的设计 影响治疗性研究结果的主要因素 评价治疗性研究的参考标准
30
2015/10/20
一、治疗性研究的意义
临床医学的基本目的 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转归 逐步主动地采取干预措施 改善和防止疾病的不利结果 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降低疾病的病残率和病死率 疾病治疗性研究的主要目的
第五章 临床研究评价标准
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李杏莉 副教授
主要内容
诊断研究评价标准 治疗研究评价标诊断研究及评价标准
诊断研究 评价指标及其意义 诊断研究的评价原则
2015/10/20
3
一、诊断性研究的步骤与研究设计
(一)确定金指标
2015/10/20
32
三、治疗性研究的步骤
(一)
治疗性研究的选题
治疗性研究的核心是选题。 选题即是临床医师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新的 想法,而且必须有一定的创意和新颖性。 往往来源于临床医师在工作中敏锐的观察和 大胆的设想。 具备有对疾病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的深入了 解。
2015/10/20 33
2015/10/20 31
二、治疗性研究特点
真实性(validity)
研究的结果接近事物本身的真相,不受各种偏倚因
素的干扰。
可靠性或重复性(reproducibility)
研究的结果能被他人引用,可以重复验证其有效性。
利大于弊原则
研究中的治疗措施在应用于临床时,一定是坚持治 疗效益大于不利的一面,否则就没有研究和应用的 价值。
2015/10/20
35
(二) 治疗性研究的基本原则
治疗性研究通常是实验性研究,为确保研究 结果不受已知的或未知的偏倚因素的影响, 使得研究结果真实可靠,能真正的指导临床 实践,在研究设计时一定要遵循随机化、设 立对照、盲法的三大基本原则。
2015/10/20 8
(三)准确性(accuracy, Acc) 诊断试验中真阳性和真阴性在总检例 数中的比例。 准确性反映诊断性试验的敏感度和特 异度,不能反映敏感度和特异度单方面 的特性。准确性愈高,说明试验的假阳 性和假阴性(即漏诊和误诊)之和愈低。
2015/10/20 9
敏感度和特异度的意义
2015/10/20
27
(七)诊断性试验的操作方法是否仔细叙述 为使被研究的诊断性试验得以临床应 用,应对其具体操作方法进行仔细地叙 述,包括操作步骤、使用仪器及试剂规格、 试验前后被检者有何安排或限制(如饮食、 药物等限制)以及结果评判方法等。
2015/10/20 28
(八)诊断性试验的临床实用性如何 综合评定被研究的诊断性试验的临床实 用性,包括临床应用是否方便、对病人有无 伤害、准确度是否高、结果是否容易判断 以及成本效益是否好。
金指标是指当前临床医师公认的诊断疾病最 可靠的方法,也称为诊断标准,它能正确区分 “有病”与“无病”。临床诊断常用的金指标, 包括病原学诊断、病理学诊断、外科手术发现、 特殊的影象学诊断、临床综合性诊断标准、长期 临床随访所得出的肯定结果也可作为金指标,
2015/10/20
4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诊断性研究的研究对象,应当包括 用金指标确定“有病”的患者,应包括各类; 用金指标证实“无病”的患者; 其中,所谓 “无病”的患者,是指没有金指 标 诊断的目标疾病,而不是完全无病的正常人, 有一些类似症状的病人更好。
2015/10/20
17
2)序列试验
为提高临床诊断的特异度,设计一系列的诊断 试验,决定前后顺序进行,结果必须一系列试验 均为阳性,才能作出患病的诊断。 序列试验提高了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但同时 降低了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即临床上序列试验 降低了误诊率,却也可能增加了漏诊机会。
2015/10/20
215 15 230 16 114 130
合 计 231 129 360
20
2015/10/20
(2)结果计算:
Sen = a/(a+c) = 215/(215+15) = 93.5% Spe = d/ (b+d) = 114/(16+114) = 87% Acc = (a+d)/ (a+b+c+d) = (215+114)/360 = 91% +PV = a/ (a+b) = 215/(215+16) = 0.93 -PV = d/ (c+d) = 114/ (15+114) = 0.89
2015/10/20
13
(八)提高诊断试验效率的方法
1、选择适当的患病人群应用
对于某一诊断性试验,其敏感度和特异度是 相对固定的,而我们更注重的是诊断试验的阳性 预测值,希望通过诊断性试验能提高对疾病诊断 的预测。由于患病率对疾病的预测值将产生较大 的影响,因此,选择适当患病率的人群是临床医 师提高诊断性试验效率的关键之一。
11
(六)患病率(prevalence, Prev) 诊断试验全部例数中,真正“有病”例数 所占的比例。 当诊断试验用于患病率很低的人群时,即 使敏感度很高,阳性预测值也不会很高, 即在阳性结果中可能存在较多的假阳性。 同样,当用于患病率很高的人群时,即使 特异度很高的诊断试验,阴性结果中仍然 会有不少假阴性结果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