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摘要:怎样在闹中取静,人们迫切需要城市园林再现自然,植物配置要顺乎自然,体现出园林美及自然美,是我们从事园林工作者必需去探讨的课题。
它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植物,分析美的本质,将美呈现在现代之中,让美的线条和美的色彩带给人们心灵、感观上的愉悦。
关键词:色彩,配置,应用,设计观赏植物是城市景观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由于园林植物材料本身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 需要特定的生境条件。
因此, 用园林植物创造景观,既要考虑美观, 又要考虑植物成活, 涉及到美学原理和生态原理。
一、园林植物色彩(一)植物色彩美的常用形式园林植物色彩表现的形式一般以对比色、邻补色、协调色体现较多。
对比色相配的景物能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给人强烈醒目的美感,而邻补色就较为缓和给人以淡雅和谐的感觉.如芜湖市迎宾阁水面一角的荷叶塘,当夏季雨后天晴,绿色荷叶上雨水欲滴欲止时,正值粉红色荷花相继怒放时,犹如一幅天然水墨画,给人一种自然可爱的含蓄色彩美.如九华山路分车带,以疏林草地式配置,以白色的护栏为背景,保留乔木银杏,满栽常绿色高羊茅草,夏季树木、草坪深深浅浅的绿色,虽无花朵,也感到清新宜人和谐可爱。
秋季银杏叶色变黄,秋风阵阵,黄叶凋落在绿色的草坪上,黄绿色彩的交相辉映,既壮观又协调,给人一种深刻的赏心悦目的喜爱.协调色一般以红、黄、蓝或橙、绿、紫二次色配合均可获得良好的协调效果。
这在园,林中应用已经十分广泛。
如芜湖市在公园花坛、绿地常用橙黄的金盏菊和紫色的羽衣甘蓝配置,远看色彩热烈鲜艳,近看色彩和谐统一。
(二)植物色彩美与色叶树的应用植物美是构成园林美的主要角色,它的品类繁多,有木本、草本,木本中又有观花、观叶、观果、观枝干的各种乔木和灌木。
草本中又有大量的花卉和草坪植物。
一年四季呈现出各种奇丽的色彩和香味,表现出各种体形和线条,植物美的贡献是享不尽的.植物美最主要表现在植物的叶色,绝大多数植物叶的叶片是绿色的,但植物叶片的绿色在色度上有深浅不同,在色调上也有明暗、偏色之异。
这种色度和色调的不同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而不同。
如垂柳初发叶时由黄绿逐渐变为淡绿,夏秋季为浓绿。
春季银杏和乌桕的叶子为绿色,到了秋季则银杏叶为黄色,乌桕叶为红色,鸡爪槭叶子在春天先红后绿,到秋季又变成红色,这些色叶树木随季节的不同,变化复杂的色彩,人们掌握它的生物学特性,运用它最佳色彩稳定规律,实现科学配植是完全可行的。
(三)植物色彩美与色块配置园林植物的色彩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园林色块的效果,色块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对比与协调,色块的集中与分散是最能表现色彩效果的手段,而色块的排列又决定了园林的形式美.如安徽省芜湖市人民路西段1998年拓宽后,用大叶女贞作行道树,分车带点栽杜英,再用金叶女贞和红花继木作排列式色块配置,暗红色和淡绿色显得明快、简洁、协调。
如北京路分车带、行道树为香樟,分车带点栽杜英,用红花继木和小蜀柏交叉排列,暗红色和浓绿色在白色的护栏背景下,体现出色彩的视觉美,真是美不胜收。
又如新市口花坛采用红花继木、小龙柏组成流线型模纹花坛,并配置满铺的高羊茅草,充分体现了现代化、大手笔的园林布景手法。
这些景点成功的植物色彩配置就是科学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颜色、色度、层次,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
.园林美和园林艺术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提高的。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园林的景色欣赏水平也日益提高,对于从事园林事业的有志人士在给人们欣赏自然美、古典美的同时,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掌握植物色彩的奥妙和规律,配置最新、最美的图案,给人们布置更多更好的符合时代节奏的现代园林景观。
二、园林植物的配植(一)独植(孤植、单植)为突出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采用本法。
通常均为体形高大雄伟或姿态奇异的树种,或花、果的观赏效果显著的树种。
一般均为单株种植,西方庭园中称为标本树,在中国习称独赏树(孤赏树、孤植树),对某些种类则呈单丛种植,如龙竹等。
独植的目的为充分表现其个体美,所以种植的地点不能孤立地只注意到树种本身而必须考虑其与环境间的对比及烘托关系。
一般应选择开阔空旷的地点,如大片草坪上、花坛中心、道路交叉点、道路转折点、缓坡、平阔的湖池岸边等处。
用作独植的树种有雪松、白皮松、油松、圆柏、黄山松、侧柏、冷杉、云杉、银杏、南洋杉、栎类、悬铃木、七叶树、臭椿、枫香、槐、栾、柠檬桉、金钱松、凤凰木、南洋楹、樟树、广玉兰、玉兰、榕树、海棠、樱花、梅花、山楂、白兰、木棉等。
(二)丛植由二、三株至一、二十株同种类的树种较紧密地种植在一起,其树冠线彼此密接而形成一个整体外轮廓线的称为丛植。
丛植有较强的整体感,少量株数的丛植亦有独赏树的艺术效果。
丛植的目的主要在于发挥集体的作用,它对环境有较强的抗逆性,在艺术上强调了整体美。
(三)聚植(集植或组植)由二、三株至一、二十株不同种类的树种组配成一个景观单元的配植方式称聚植;亦可用几个丛植组成聚植。
聚植能充分发挥树木的集团美,它既能表现出不同种类的个性特征又能使这些个性特征很好地协凋地组合在一起而形成集团美,在景观上是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一种配植方式。
一个好的聚植,要求园林工作者从每种的观赏特性、生态习性、种间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栽培养护管理上去多方面的综合考虑。
(四)群植(树群)由二、三十株以上至数百株的乔、灌木成群配植时称为群植,这个群体称为树群,树群可由单一树种组成亦可由数个树种组成。
树群由于株数较多,占地较大.在园林中可作背景、伴景用,在自然风景区中亦可作主景。
两组树群相邻时又可起到透景框景的作用。
树群不但有形成景观的艺术效果,还有改善环境的效果。
在群植时应注意树群的林冠线轮廓以及色相、季相效果,更应注意树木间种类闾的生态习性关系,务以能保持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性。
(五)林植是较大面积、多株数成片林状的种植。
这是将森林学、造林学的概念和技术措施按照园林的要求引入于自然风景区和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配植方式。
工矿场区的防护带,城市外围的绿化带及自然风景区中的风景林等,均常采用此种配植方式。
在配植时除防护带应以防护功能为主外。
一般要特别注意群体的生态关系以及养护上的要求。
通常有纯林、混交林等结构。
在自然风景游览区中进行林植时应以营造风景林为主,应注意林冠线的变化、疏林与密林的变化、林中下木的选择与搭配、群体内及群体与环境间的关系以及按照园林休憩游览的要求留有一定大小的林间空地等措施。
(六)散点植以单株在一定面积上进行有韵律、节奏的散点种植,有时也可以双株或三株的丛植作为一个点来进行疏密有致的扩展。
对每个点不是如独赏树地给以强调,而是着重点与点间有呼应的动态联系。
散点植的配植方式既能表现个体的特性又处于无形的联系之中,正好似许多音色优美的音符组成一个动人的旋律一样能令人心旷神怡。
三、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一)走向美学的设计植物景观设计是一个艺术门类, 它要遵循形式美原则, 并可通过以下形式体现设计者的构思。
1、对比与协调对比是借两种或多种性状有差异的景物之间的对照, 使彼此不同的特色更加明显, 提供给观赏者一种新鲜兴奋的景象。
协调是通过布局形式、造园材料等方面的统一、协调, 使整个景观效果和谐。
其中对比可有以下几种:空间对比开敞空间与闭合空间的对比。
如果人从开敞空间骤然进入到闭合空间, 视线突然受阻, 会产生压抑感; 相反, 从封闭空间转到开敞空间, 则会豁然开朗。
如东北林业大学校园主楼后, 通过高大植株组成的夹道很封闭, 当进入到喷泉区时, 空间对比强烈, 小空间也显得很开阔, 使人心情舒畅。
方向对比园林中由植株构成的具有线的方向性时, 会产生方向对比, 它强调变化, 增加景深与层次。
如空旷的草坪和竖向高耸的密林相比,草坪显得更加开阔。
又如水平方向开敞的大草坪与垂直方向的孤植树之间的对比, 使孤植树更加突出。
2、体量对比体量指景物的实体大小而言, 还有粗细与高低的对比关系, 目的是相互衬托。
如哈市开发区绿地大小高低错落的球形剪型树与细长的桧柏对比, 令人耳目一新。
色彩对比色彩是造型艺术(视觉艺术) 的主要因素。
“远观其色, 近观其形”, 色彩给人第一印象。
三原色中, 每两种原色混合成的间色与第三种原色之间构成补色, 也称对比色。
如橙与蓝、红与绿、黄与紫, 这种色彩对比能使人产生兴奋、刺激的感觉。
如在花坛设计中, 黄色的金盏可以用紫色的矮牵牛镶边, 绚烂夺目。
3、比例与尺度比例的概念, 一方面是指景物的本身长、宽、高三度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指某个园林景物,与所在空间的形态与体量关系。
尺度是景物与人们所习惯的一些特定标准尺寸作为度量大小标准。
日常生活中的尺寸符合使用功能, 称为不变尺度。
用不变尺度去衡量微缩景观时, 按正常的固定比例, 原有的实际尺寸发生了变化, 这便是尺度与比例的关系。
如在私家园林中, 树种用矮小植物,体现小中见大; 儿童活动场设计时, 由于儿童视线低, 绿篱修剪高度不宜过高; 微缩景观园林植株选用低矮品种, 或多用修剪植物。
4、节奏与韵律这是戏剧、音乐、舞蹈、视听艺术的常用语,也是建筑、雕塑、园林等常用的, 常使同样的景物重复出现。
韵律又可分为: ①连续韵律。
重复出现的图案相同、距离相等。
如行道树的种植方式。
②渐变韵律。
重复出现的图案形状不同、大小呈渐变趋势, 等距离出现。
③交替韵律。
指二至三个因素交替出现。
如西湖苏堤上的桃柳间植,或道路分车带中的图案种植。
5、起伏韵律指由于地形的起伏、台阶的变化造成的植株有起伏感,或是模拟自然群落所做的配置造成林冠线的变化。
6、意境的创造植物景观配置“意”的形成, 已经不是简单的生产实用, 而是“心志所寄”。
或是按诗格取裁植物景观, 或是按画理取裁植物景观, 都是“诗法自然”又不拘泥于自然的“写意”。
而这“写意”手法是设计师的情感拓展。
植物材料已不仅仅是“自然之实体”, 而是具有“伦理道德的自然植物”。
古人把植物分成三类: “比德”赏颂型, 如竹、樟、槐、女贞等; 吟诵雅趣型, 如梅、木兰、桃、山茶、杜鹃、迎春、海棠、牡丹、芍药、紫薇、桅子、木槿、合欢、木犀、木芙蓉、腊梅、菊花等; 形实兼丽型, 如琵琶、石榴、柿、柑橘、枣等。
(二)走向生态的设计生态性是城市植物景观的一个基础特性, 也是城市植物景观之所以能形成的最基本条件之一。
1、良好的生态位从生态学意义上来说, 是指处于群落中的物种, 在时间、空间和营养方面所占的地位。
植物空间的生态位, 从宏观层面上来讲, 是指植物空间提供给人们的或者可以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如土地、气候、休憩空间、交通等) 的集合, 反映植物空间的现状对于人们各种活动(主要是游憩活动) 的适宜程度及吸引力大小, 良好的生态位比较适宜人们的各种活动, 对人的吸引力比较大; 从微观层面上讲, 良好的生态位是指构成植物景观的每一种植物处于合理的空间分布, 在它所处的生态空间都能比较健康的生长, 正常地进行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