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模拟作文题选编及优秀范文汇总模拟1:唤醒孝的意识,“奖孝金”干得漂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苏州一家护理院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
这项制度规定,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两个月内子女看望老人累计超过20次,给予100元“奖孝金”;两个月内子女看望老人累计超过10次,给予50元“奖孝金”。
实施前,38人每天去看望老人,137人每月看望两次,126人每月看望一次,134人两月看望一次,77人一次都不去。
实施后,129人两个月内看望老人超30次,38人超20次,60人超10次。
对这一现象,你怎么看?请以李磊同学的身份向全校同学做一次演讲,谈谈你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
命题方向健康生活:自我管理人文底蕴:人文关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内容限制。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核心是护理院推出“奖孝金”制度,这一制度实施后,通过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在奖孝金的驱使下子女看望老人的次数明显增加,考生应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能脱离材料行文。
2.立意限制。
“奖孝金”制度实施后,子女看望老人的次数明显增加,制度实施前后的数据对比,便是考生的立意出发点,考生需要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谈谈自己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不仅要就事论事,还要就事析理,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3.文体、体式限制。
“谈谈你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引导语限定文体为议论文。
“请以李磊同学的身份向全校同学做一次演讲”,要求撰写的是“演讲稿”。
考生在写作时要有文体意识、作者意识、对象意识,必须写成演讲稿的形式。
开放性: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
材料涉及“子女”和“护理院”“奖孝金制度”三个角度,考生可以站在任一角度进行思考和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联想思考是自由的。
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掌握的知识来组织文章。
写作素材比较多,容易联系现实,联系目前现实生活中诸多与“奖孝金”相关的事件以及不孝顺父母,对父母物质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关注不够的社会现象,对材料现象进行具体分析。
也可联系历史上的孝道传承及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现状深入剖析。
解题本题属于现象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本材料通过“奖孝金”制度,揭露了现代社会一些子女对待老人的态度,反映了社会上孝敬老人的观念淡漠。
尊老、敬老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是我们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我们要如何对待老人?不仅要给老人晚年生活以物质保障,也要给他们以精神上的满足。
要发自内心地爱父母、敬父母、尊父母,不要因为某种目的去行孝。
也可面向护理院,对这种制度加以肯定。
本题考查了考生直面现实的分析探究能力和构思写作能力,也考查价值观问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思考人生。
参考立意切题立意:1.不计得失方为孝。
2.用钱换来的还是孝吗?3.唤醒孝心意识,为奖孝金点赞。
4.“奖孝金”实质是激励的艺术。
偏题立意:1.奖孝金破坏社会和谐。
(立意偏离了材料的核心)2.年轻人的消费观。
(立意脱离材料)……范文展示唤醒孝的意识,“奖孝金”干得漂亮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李磊,今天作为学生代表就“奖孝金”现象,以“唤醒孝的意识,‘奖孝金’干得漂亮”为主题进行演讲!古往今来,任何一件事,只要是在奖励制度下推行,都将被扩大发展。
如小时候父母的夸赞成了我们乖乖吃饭的动力,父母承诺的游玩成了我们努力学习、听话做事的激励。
诸如此类。
苏州某护理院推出的“奖孝金”制度正是符合人们渴求奖励做事心理的措施,“奖孝金”不言而喻,即奖励孝义,用金钱奖励的方式使更多的子女多抽空看望老人,从而使老人心情愉快、身体健康。
在奖孝金激励的制度下,看望老人的人数和次数明显提高,更加证明了奖孝金制度的有效性!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父母的安康是每个子女的毕生愿望,住进护理院,也许是老人不愿影响子女生活的选择,也许是儿女无暇陪伴赡养的无奈之举。
但住进护理院,不代表孝的停止,不是一味的给钱就是孝,老人们更渴望的是陪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孝道意识越来越淡薄,古时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之孝,有“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之孝,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孝。
如今护理院的做法,正是在唤醒人们孝的意识!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子贡赎回了一名奴隶,并拒绝了国家的补偿。
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而另一名学生子路救起一个溺水者,那人为感谢他送了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
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
这就是奖励的力量!由此可见,奖孝金带来的影响是不能用金钱来计算的,奖孝金起到了良好的友情提醒作用,激活了人们内心的“孝”意识。
这个奖就像一面镜子,让子女看到了差距和不足,唤起了他们的道德自觉!父母养育辛苦,报恩唯有重孝!孝是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体现,即使是在奖励制度下的行孝,只要是发自内心、对老人有益的孝,都是值得肯定与推崇的。
作为新青年,我希望我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毋忘父母养育之恩,即使没有奖励制度,也能主动孝顺自己的父母,做一个有良心、懂感恩的人。
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去爱我们的父母,让他们健康幸福!你养我长大,我陪您变老,陪伴就是最好的爱。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模拟2:思宜爱国,行亦爱国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
我愿交朵小红云,飞上蓝天亲亲您。
——歌词《国旗国旗真美丽》材料二:五星红旗,是一种力量,守护着祖国的壮美山河;它是一种情怀,激励着奋斗的中华儿女;它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的生命的色彩;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成长,也见证了祖国一次又一次的腾飞。
——2019央视《开学第一课》材料三:西藏自治区102岁老人次仁曲珍阿妈深怀对祖国的感恩之情,天天在自己的家园升国旗,坚持近半个世纪;守护开山岛的王继才夫妇为国守岛永不言弃,用青春守护一面五星红旗,坚持升旗32年;新疆道德模范、“升旗手”——哈力克·依明27年用旧80面国旗,只为让五星红旗飘扬在村子上空。
——《新闻网》请阅读以上材料,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所给身份完成写作。
①2019年9月1日,收看完主题为“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的央视《开学第一课》,请你以一名高中生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上分享自己的感受。
②2019年10月1日,学校将要举行升旗仪式,请你以一名护旗手的身份写一篇主题为“以五星红旗之名,燃中华儿女之情”的演讲稿,在国旗下讲话。
③201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20年周年,请你以“大陆中学生明华”的身份,给澳门某中学的念念同学写一封信,谈谈你的思考和感受。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人文底蕴:人文积淀责任担当:国家认同、社会责任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审题限制性:1.立意限制。
这是一道多元化任务驱动型作文。
引题部分给出三则材料,三则材料都指向“五星红旗”。
材料从三个不同侧面依次讲述了“五星红旗”对欢乐童年的成长启迪、对当下全国中小学生爱国情怀的教育熏陶和对贫困地区升旗模范的精神引领。
“五星红旗”作为国家荣誉和爱国教育的载体,催发我们思考怎样面对国旗、个人怎样与国旗建立关联、国旗怎样引领我们成长和国旗怎样见证祖国崛起腾飞等一系列问题。
无视题目指引会造成离题。
2.任务限制。
任务部分提示考生必须“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所给身份完成写作”。
三个任务——收看央视后的发言稿、在国旗下的演讲稿、写给念念同学的书信,考生只能选择其一完成写作,不能罔顾指令,把两个或三个任务关联起来。
3.情景和写作身份限制。
任务①的情景为刚刚收看央视《开学第一课》,考生要以一名高中生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上分享自己的感受;任务②的情景是学校举行的国庆70周年的升旗仪式,要求考生以一名护旗手的身份写一篇主题为“以五星红旗之名,燃中华儿女之情”的演讲稿,在国旗下讲话;任务③的情景是澳门回归20周年庆典日活动当天,考生要以“大陆中学生明华”的身份,给澳门某中学的念念同学写一封信。
考生写作时必须置身虚拟情景,面对预设听众,体现交际性,不能自说自话。
4.文体限制。
写作文体均为实用类文体,涉及发言稿、演讲稿、书信体。
发言稿与演讲稿开头要有称呼、主题,结尾要有结语、致谢;书信体开头要有称呼、问候,结尾还要署名、署时。
写作时除了格式规范、情感真挚,语言必须切合文体要求,引发共情共鸣。
开放性: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
热爱祖国、“守护红旗”的大主题是题目设定的,与“五星红旗”有关的成长经历、取旗—挂旗—升旗的过程感悟、爱旗护旗升旗的新闻故事以及青年学生怎样面对国旗、怎样把日常言行与国旗的引领教育落到实处的献计献策,都可以纳入写作范围。
2.任务与身份选择是开放的。
三个任务、三种身份,考生可以自由选择:课堂发言积极的考生可以选择写发言稿;有过升旗经历和体验的考生可以选择写演讲稿;平时不太喜欢表现自己的考生可以选择比较私密的书信体。
考生任选其一均可完成写作任务。
3.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
考生写作要基于“国旗”又要不囿于“国旗”,要由“国旗”展开联想和思考展开行文,可以谈与“五星红旗”有关的感受与思考,也可以讲与“五星红旗”精彩故事,还可以记录“五星红旗”见证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
考生的积淀不同,联想思考便不同,此题有人文底蕴和文化含量,考生要尽可能表现自己的人文底蕴和文化积累。
4.用语风格的选择是开放的。
发言稿与演讲稿,可以娓娓动听讲故事,也可以侃侃而谈立观点;书信体可以情真意切诉说家国思念,也可以绘声绘色讲述沧桑巨变,婉约言情、豪放说理、质朴讲述、清新抒情,均能出彩。
只要站在听众和读者的角度设身处地,风格可以百花齐放,这样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解题本题属于多材料多元化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考查考生对时代热点的理解以及文化领悟与传承能力。
材料由三部分构成:引题部分给出三段材料——小时候《国旗国旗真美丽》的儿歌传唱、2019央视《开学第一课》对“五星红旗”的内涵阐释、各新闻媒体对贫困地区升旗模范的事实报道,三则材料紧扣“国旗”展开,散而不乱;任务部分给出明确任务,要求考生从三个任务中任选一个,以所给身份完成写作;要求部分给出常规要求,新增两项指令:“切合身份,贴合背景”。
虽然高仿真2019年全国Ⅱ卷,但任务群数量有所减少,身份限制性有所加强,实用文体写作继续跟进。
中华民族的“国旗情结”由来已久,2019年9月1日,央视“开学第一课”,更是以“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通过讲述为了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而不懈奋斗的动人故事,再度激起观众的澎湃爱国情怀,让人们认识到五星红旗不可撼动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