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新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知识化发展趋势,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面对这样一个趋势,江泽民总书记曾深刻地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使得大学生能够做到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素质是一个综合概念,它体现于人的思想品质、气质修养、价值取向、情操情趣、心理性格、文化修养行为能力等方面。
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使大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们学会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并具备在新环境中不断学习、创新、不断地学习与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地立足于人的个性的发展,弘扬创新精神,培养出“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的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道德素质:主要指大学生的政治方向,包括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道德品质,包括真诚、勤奋、有责任感等;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历史知识、社会知识、文学底蕴、人际交往能力等等。
2、人文素质:主要指大学生人格的培养,包括:大学生个人的社会文化修养,对理想世界和健康人格的执着追求等等。
3、心理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应有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积极乐观的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必胜的信心等等。
4、身体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应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等。
5、专业素质:主要是指大学生的本学科、本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面对当今世界经济科技竞争的压力,我们大学生是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观念的冲击下,有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依然存在者很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大学生的道德观问题。
在市场经济崇尚个性发展大潮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与以前所倡导的已大有不同。
比如在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时,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应当是“以集体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而不应该是“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在对待“奉献与索取”这一关系的问题上,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观念已与时代不符,应根据实际情况“多奉献多索取,少奉献少索取,不奉献不索取”。
这些现象表明,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已相当鲜明,与过去那种千篇一律的思维方式大不相同,有了创新意识;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生中“极端个人主义”的消极思想也有所抬头,对事业献身精神和对集体奉献精神有所减弱。
2、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大学生面对残酷的竞争与利益关系,面对个人得失、进退的取舍等诸多的困惑、苦恼、压力、焦虑和担忧,使不少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滑坡,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不少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出现了脆弱、忧郁、焦虑、孤傲、自满等心理障碍,情况令人堪忧。
部分学生在大学校园里过分自负或自闭,导致人际交往关系极差。
大学跳楼事件也时有发生,心理承受能力过于低弱,经不起一点点的失败与挫折。
事实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弱势群体。
3、大学生的生活价值观问题。
多数大学生认为应持“工作为主,兼顾生活享受”的态度,少数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享乐”;对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文化艺术,比如话剧、歌剧等并不欣赏,认为很不现实;八、九十年代的偶像崇拜热潮已逐渐降温,个性化意识逐渐增强;受社会上所谓“实惠”观念和“个人功利”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尺度渐渐向“功利化”偏移。
4、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
大多数大学生过于忽视自身的身体健康,饮食习惯不注意,晚上开夜车等等。
5、大学生的文化素质问题。
据媒体反映,现在不少大学生外语好,数理化好,经济头脑好,但不了解长城、黄河,不了解文天祥、史可法,不了解《大学》、《中庸》、《论语》等等。
对祖国的地理、历史、文化无知的人,怎可能有感情、有责任地为祖国服务和献身呢?6、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问题。
部分大学生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也在发生变化,其中包括西方的政治观点、人生哲学和腐朽生活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渗透进来,对现代大学生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
有的大学生,不分青红皂白地崇洋媚外,有的甚至丧失人格、国格。
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措施首先,大学生自身的素质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自身的锻炼与修养,即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早在几千年前就引起了古人的重视,孔子说:“为人由己而由人哉乎?”无论是在道德教育还是在心理素质培养当中都起到了主体的决定作用,这充分的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1)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力争做到“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当代大学生应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发扬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及其优良的传统美德。
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把个人理想与奋斗融入到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去。
(2)大学生应该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自觉维护自身的心理素质。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听心理健康课或讲座,阅读心理卫生书刊以及寻求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等途径。
同时,我们要学会合理的调控情绪,要弄清自己的情绪状态,对不良的情绪和生活烦恼要及时合理的宣泄或转移,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等等。
(3)大学生应该刻苦钻研、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地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地提高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
充分利用好自身现有的资源,比如,图书馆资料以及网络资源,多多阅读名人名著,以便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4)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时间和精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合理地安排课外活动。
锻炼交往和组织能力,深入学习科学知识,广泛汲取各种新的思想和学术成果,不断培养自己的理想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不断地提高自身素养,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来自学校的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
高等教育要培养“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必然要求我们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面向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进入21世纪,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更加需要大量能够在祖国建设中担当重任的高级人才,以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加速与世界的接轨。
作为大学生,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学校的素质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心理素质培养。
所谓心理素质培养是指通过心理知识教学、认知能力培养和心理习惯训练结合的形式,心理素质培养处于重要的位臵。
古人云:“人格之道,当治于心”因此,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他们进行帮助。
高校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制定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重点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健康人格。
如:针对个别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可以建立特殊的档案,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尽量杜绝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其它问题发生。
其次要研究和制定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工作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评定量表,举办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骨干教师培训班,开展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检查试点工作。
要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咨询队伍,并为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2)人文素质培养。
人文素质培养在大学生人格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包括大学生个人的社会文化修养向度,也包括对理想世界和健康人格的执着追求。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德有两种,即心智方面的和道德方面的。
美德的知识方面是可以教授的,而德性方面却是在生活中逐步形成的。
”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上,要改变过去教育强调的人对社会适应与服从的社会工具价值观念,而必须让位于教育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的潜能发展的内在目的价值。
高校的人文素质培养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即以人为本,发掘人的潜能、培养健康人格。
同时,我们要积极举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系列讲座,大力开展社团活动和文化艺术活动,使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受到陶冶。
这样,既创造一个大学生人格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又整顿了学校生活,使社会实践和生活煅炼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3)思想素质培养。
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意改变思想素质培养的方法,调动大学生的兴趣,增强参与意识,增加吸引力和说服力,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切实了解他们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学习困难和生活困难。
尽可能的帮助大学生、爱护大学生,多说通情达理、动情感人的真话,少讲空话、套话和没功效的虚话。
把贫困生的经济问题、问题生的心理问题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作为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在满腔热情地为大学生做好事、办实事的过程中,不断引导他们健康人格意识的形成和行为的养成。
社会发展的节奏在不断加快,要想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大学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只有具有了较高的素质,才能够不被这个竞争激烈社会所淘汰,时代呼唤新一代的大学生,祖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只有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大学生才能使我们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2013北大资源研修学院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