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期末试卷(B)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试卷名称:经济学原理专业:国贸/财务
姓名:学号:班级: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某消费者偏好A商品甚于B商品,原因是()。
A.商品A的价格最低
B.对其而言,商品A的效用最大
C.商品A有多种用途
D.商品A紧俏
2.在得出某农民的某商品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个外均保持常数( )。
A.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B.投入品价格
C.气候状况
D. 技术水平
3.从均衡位置出发,如果某种商品的市场供给减少,而市场需求保持不变,则( )。
A.均衡价格下降
B.均衡量上升
C.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都减少
D.均衡价格提高但均衡量下降
4.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 型,是因为( )。
A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B.生产由规模经济到规模不经济
C.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D.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5.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A. 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B.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D.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6.“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不对的;
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7.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以上都是。
8.在国民收入和生产中的个人储蓄可以明确表示为()
A.家庭所有资产的总额
B.当期所得收入中不用于消费部分
C.当期所得收入中仅用于购买证券或存入银行的部分
D.家庭所持有的所有资产总额减去他们的负债总额
9.如果人们不是消费其所有收入,而是将未消费部分存入银行或购买证券,这在国民收入中和生产中是()
A.储蓄而不是投资 B.投资而不是储蓄
C.既非储蓄又非投资
D.是储蓄,但购买证券部分是投资
10.当利率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A.变得很小
B.变得很大
C.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
D.就发生变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消费者之所以要消费商品,是因为商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欲望,下面关于消费者欲望的论述正确的是()。
A.欲望是指想得到却没有得到某种物品的一种心理状态
B.关于消费者欲望的探讨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出发点
C.随着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量的持续增加,人们的欲望强度会增加
D.欲望具备不足之感和求足之愿两个方面
2.无差异曲线有向右下方倾斜的性状,关于这一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意味着,用横轴表示的X物品的效用更大
B.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意味着,减少一个单位的Y物品必然增加同等量的X物品
C.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意味着,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消费者也可以获得与原来相同的效用水平
D.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说明其斜率为负值
3.对某一制衣厂而言,如果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处于递减的阶段,那么( )。
A.短期总成本增加的速度递增
B. 短期总成本增加的速度递减
C.短期总成本曲线越来越平缓
D. 短期总成本曲线水平不变
4.以下关于边际效用说法正确的有()。
A. 对于通常情况来讲,消费者消费商品服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B.边际效用与总效用呈同方向变动
C. 边际效用不可能为负值
D.在边际效用大于等于零时,边际效用与总效用反方向变动
5.由于下列哪些原因,使得现行的GNP核算体系存在着一些不真实的问题( )。
A.造纸厂造成环境污染
B.农民生产粮食蔬菜为自己使用
C.不法分子经常偷税漏税
D.大量无聊的音乐和电影给人们带来的精神痛苦
三、判断题( 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技术水平不变是指生产中所用的技术没有发生变化。
()
2.并不是所有商品的供给量都随价格的上升而增加。
()
3.均衡的国民收入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
4.某人出售一幅旧油画得到的收入应该计入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5.经济学家划分经济周期的标准是危机的严重程度。
()
6. 需求定理表明,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这个规律的根源在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
7.在浮动汇率制下,中央银行不能对汇率有任何干预。
()
8.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和货币主义货币政策都是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来影响总需求。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在经济衰退时应该采取什么财政政策?
答: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题,共20分)
1、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谷贱伤农”现象。
答:
宁波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期末试卷(B)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试卷名称:经济学原理专业:国贸/财务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5 BADBA 6~10 CDCA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 ABD
2. CD
3. BC
4. AD
5. ABCD
三、判断题( 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
2. √
3. ×
4.×
5.×
6. √
7. ×
8.√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在经济衰退时应该采取什么财政政策?
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因为此时经济发展受需求制约,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具体措施有:加大财政支出,减少税收,增加银行存贷款利率等。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题,共20分)
1、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谷贱伤农”现象。
答:图中需求曲线上的a、b两点之间是缺乏弹性的,一个价格变动率引起一个较小的需求量的变动率。
价格分别为P1和P2时的总收益分别为矩形OP1aQ1的面积和矩形OP2bQ2的面积,且前者面积大于后者面积。
这就是说,若厂商将价格从a点降到b点,总收益是减少的;相反,若将价格从b点上升到a点,总收益增加。
即是对于Ed<1的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总收益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总收益增加,即商品的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
中国有句古语叫“谷贱伤农”,意思是指粮食丰收了,但由于粮价下跌,农民的收入却减少了。
其原因就在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
由于丰收而造成的粮价下跌,并不会使需求量显著增加,需求量增加得到的收益小于价格下跌而损失的收益,从而总收益反而减少,农民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