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上海商业名街

老上海商业名街


1843年上海开埠后,商业更是迅速崛起,万商云集,百货荟萃。

1850 年上海有了第一家专营
程 讲 义
棉布的清洋布店,1888年中西大药房、五金、百
货、纸张、颜料、卷烟等新兴商业日渐兴起。主
副食品商业也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
南、北两大米市,十六铺、老闸桥一带开
设起一批猪行、鸡鸭行、蛋行、鱼行、蔬
菜地货行等批发商业。辛亥革命后,第一
商店——鸿翔公司诞生。当时静安寺路商
店逾百家,渐成商市。
6
老上海商业名街
(三)二十世纪初的南京西路
20 其东端,是 世纪初,静安寺路商 灯红酒绿的“夜
业街已相当繁荣。1921年,静安寺路 上海”的组成部分;其西端,以静
往西拓筑至大西路(今延安西路),商 安寺为中心方圆0.42平方公里范围
肆随之向西推进,海格路(今华山
1963 年,历 时 83 年 )。光 绪 二 十 五 年,静 安 寺 路 划 入 公 共 租
界,沿路两侧德义大楼、沧洲别墅等近代建筑相继落成,商店
逐渐出现。光绪三十四年,英商开辟有轨电车线路从静安寺至
外滩载客运行,交通畅便。1912年前后,民宅里弄敬义坊、西
庙弄、慈厚里、老街等陆续建成,人口日
众,店铺日增。1917年,中国第一家时装
夏令配克影戏院之后,平安大戏院和 至西摩路(今陕西北路)一段,先后
百乐门、新仙林、大都会、维也纳、 开出12家皮货店;同孚路(今石门
喜临门、夜总会舞厅等娱乐场所纷纷 一路)至小沙渡路(今西康路)一段
开业。八一三事变后,侵华日军进攻 集中10家西菜馆;哈同路(今铜仁
上海,大批商贾和难民为避战祸拥入 路)至赫德路一段,聚集11家木器
区的发展
汇商城、豫园商城、新客站不夜 城、浦东新上海商城。这几年,
解放以后,上海商业街区又 在上海北部和西部地区,又分别
有新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 建设形成江湾五角场和中山公园
后,超级市场、专业店、专卖 2个都市商业中心。
店、购物中心、OUTLETS等新
型商业业态不断涌现,新兴商业
街区不断形成。到21世纪初,上
(今南京路)商业的影响,八
品店、乾泰兴茶号等有一定规

仙桥地区逐步形成近代商业,
模的商号。20世纪20年代前

并沿宝昌路(今淮海中路)由
后,霞飞路(今淮海中路)沿

东向西发展。清末民国初,八
街房屋和店铺增多,专营商店

仙桥宝昌路段,已有泰昌洋服
逐渐出现。1924年,国人开设
文安皮鞋店。葛罗路(今嵩山
等。此外,还有著名特色老店南京美发公司、万象照相馆、正章洗
染公司、精艺家具店等。
9
老上海商业名街
四、淮海路
(一)淮海路商业街的形成
20世纪初,法租界当局辟
号、恒
建西江路(今淮海中路),沿
来和记
路又辟建支路。房产商则沿路
绸布
购地起造新屋。不久受法大马
庄、永
路(今金陵路)和英大马路
亮药号、华新理发店、大东食
区商业之精华。1992年日均人流量88.7万人次。


(二)南京西路的由来


清同治元年(1862年),英租界当局越界修筑涌泉路,亦称
静安寺路。清光绪七年(1881年),静安寺修复,农历四月初八
浴佛节,附近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俱来寺前设摊出售农副产品、
土特产品、农具和家用杂物等,形成早期庙会集市(庙会终于
路)一带,设有兴康祥、星
星、国民、上海、兴丰、德
昌、汇利、天天、钧益、郑顺
昌等10家西服号。商业街已具
雏型。
10
老上海商业名街
(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淮海路
至 20世纪30年代初,霞飞路两侧已耸立着公寓、大楼、新
旧各式里弄房屋,形成庞杂的居民住宅区。流亡上海的俄国侨民把
谋 生 活 动 中 心 移 向 霞 飞 路,短 短 的 几 年 中,开 设 60 余 家 商 店,其


2.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上海商业街区

19世纪末,上海县城内外街道纵横,靠近

外滩一带租界地区也日渐繁华。当时,南京路
已有商店341户,成为上海新兴的商业街市。
20世纪初,上海商业发展很快,市场欣欣向荣。南京路、霞飞路(今淮海
中路)、法大马路(今金陵东路)、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虞洽卿路
(今西藏中路)、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等都已经成为繁华的商业街
中,女帽头饰业、女服童装制作业、西式食品业和利郭里夫公司、特卡琴科糖果
点心店、特卡琴科兄弟咖啡餐厅等,都是享誉沪上的名店。所设的
商店,大多汇集于霞飞路马斯南路(今思南路)至亚尔培路(今陕
西南路)段。该路段,各国侨民和中上层华人居住较多。


俄侨商业的迅速发展,吸引他国侨民和华商资金的投入。其间,他 讲
据统计,1938年南京路商号有277户。1947年南京路有门面记
载商号达340户,商业进一步得到发展。
5
老上海商业名街
三、南京西路
(一)南京西路概况
南 京西路被称为“中华商业第一街”的西半部,跨黄浦、
静安区。静安区路段东起成都北路,西迄延安西路,全长2933米,
穿越静安寺闹市地区,横贯全境。沿街汇集众多的名特商店,集全
京西路服装、呢绒、西药等行业有所发展,开出一批新的商店,如
高美时装店、第五街皮鞋店、富丽绸布店、源源药房、维多利亚酒 课
家、万象照相馆等。


(五)静安寺庙会

静安寺一带,每年农历初八前后,都要举办 一 次(3-4 天)规 模 空 前 的 庙 会,自 1881 年 至 1963年,连续举办了83届。1962年第八十二届庙 会 是 盛 极 一 时 的 一 次,全 市 饮 食、糕 点 业 之 精 华 汇 集 于 此,9个区的名店、名品竞相争市,乔家栅、杏花楼、老松 盛、花 园 村、老 大 房、叶 大 昌、喜 来 临、哈 尔 滨、一 定 好、利 男 居、翠 文 斋 和 王 家 沙、梅 龙 镇、凯 司 令、孟 大 茂、绿杨村等78户推出各帮特色品种。3天庙会客流量174 万人(次),食品销售额高达43万元。1963年后,因闹市中 心车辆繁多,人流拥挤而停止举办。
内开设杨庆和、方九霞、新天宝、
路)、静安寺路交叉十字路口开设得 方聚九银楼、国光首饰店和西区老
利车行、正章洗染店等。民国21年一 大房、新元泰水果店、鸿云斋熟食
二八战争爆发后,到静安寺路开店设 店、正丰火腿号等商店近百家,形

行的有亨生西服店、南京理发店、开 成沪西闹市。专业特色店逐渐增
程 开百货店、绿杨村酒家、华懋药房、 多,出现“店多成市”、“以街聚 讲 屈臣氏药房和十来家银行营业部。继 市”商业现象,戈登路(今江宁路) 义
拥有商店475家。
此,静安寺路成为旧上海“十里洋
场”的西半部。
7
老上海商业名街
(四)抗战胜利后的南京西路
抗日战争胜利后,静安寺路更名为南京西路。尔后,洋货大量
充斥于市,商店、地摊。百货业几成“玻璃世界”(即塑料包、塑料
鞋、尼龙袜等),五金业经营的量具、刃具、工具被英美货“一统天
下”,西药由美国货主宰市场,投机商和奢侈品行业十分活跃,南
区。有些街段同行业商店门面毗连而形成专业街,如兴圣街(今永胜路)
的绒线业,小花园(今浙江路广东路口)的绣鞋业、抛球场(今河南中路
南京路口)的裘皮业,棋盘街(今河南中路)的呢绒绸缎业,福州路的文
化用品业,威海路的汽车配件业,北京路的五金业,同孚路(今石门一
路)的时装业,等等。
2
老上海商业名街
3.解放后至今上海商业街 路、四川北路、南京西路、徐家
8
老上海商业名街
(六)南京西路上的老字号
南京西路 拥有众
多“中华老字号”,如被称为“女服之王”的鸿翔公司、“西服王
子”亨生西服公司、集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龙凤中式服装店、经营
雍容华贵裘衣的第一西比利亚皮货公司、专营真丝服装的永泰服饰
店、“衬 衫 羊 毛 衫 世 界”开 开 公 司、“锦 绣 天 地”富 丽 绸 布 店,
“女鞋皇冠”蓝棠皮鞋店和“阳刚之美”博步皮鞋店等;餐饮、食

品业有“海派川菜”梅龙镇、绿杨村酒家,王家沙风味点心,上海

咖啡馆小壶咖啡,凯司令奶油蛋糕,泰昌西式干点,立丰“南国腌

腊”,大发土特产食品等;中西药业有“国药之府”百年老店雷允

上,专营广药的九和堂和第六医药商店等;日用品业的有“自行车
王国”得利车行、“中国瓷都窗口”上海景德镇艺术瓷器服务部
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
上海获得了较大发展, 商业中的颜料业、
五金业尤为显著, 棉布丝绸、百货、粮油
食品等商业也都增设了新店, 扩大了营业。二十
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已成为全国乃至远东地区的
1
老上海商业名街
(二)上海商业街区的形成与发展
1.上海商业街区的形成
上海商业街区形成历史也较悠久。早在清嘉庆年间(1796~1820 年),上海县城内外已有大小街巷60多条,并形成一些商业专业市街, 如花衣街、篾竹街、草鞋弯路、剪刀桥路、硝皮弄、铁皮弄等,十六铺 一带已成为商业闹市。如洋行街(今阳朔路),是一条以经营南北干 果、海味、食糖和东南亚、日本等产的海参、燕窝、檀香等洋货为主的 商业街,有商家300余家。县城内陆家桥(今方浜东路、东门路),名店 林立,如吴良材眼镜、谈仲和笔纸、张善六银器等远近闻名。
老上海商业名街
一、上海商业老街区
(一)上海商业的兴起与发展
上 海由商而兴,因商立市。从某种意义上讲,上海所以
能由往昔的海滨渔村渐进到当今世界上著名的国际大都市的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