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技术对社会文明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社会文明的影响

XXXX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2012 ---- 2013 学年第一学期)学院(中心、所):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名称:应用化学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概论论文题目:科学技术对社会文明的影响研究生姓名:XXXX年级:2014级学号:XXXXXXXXX成绩:评阅日期:XXXX大学研究生学院2015年 2 月28 日科学技术对社会文明的影响XXXX(XX大学,化学化工学院,030006)摘要: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每一步,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本文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观点阐述了科学技术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分析了科学技术对社会文明进步的影响,探讨了科学技术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科学技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作用引言: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是人类进一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人类社会生活的某些主要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要由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来塑造。

无疑,作为社会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发展的每一步,都要靠科学技术来推动。

伟大导师恩格斯曾经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讲过这样一段名言,他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的每一个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无法预见, 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科学技术不仅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积累起来的关于自然界的理论知识体系,而且,更为重要的还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奠基人从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广阔背景上,深刻阐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文明的关系,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在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中的巨大作用。

1科学技术推动物质文明的进步所谓物质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取得的物质成果,其中主要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个部分,是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财富,也是人类进行精神生产活动的基础。

物质文明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界,创造自身生存条件的实践中产生的积极成果的历史积累。

而任何一项积极成果无不都是人类智力活动的结晶,是人们对自然界和劳动生产过程的科学认识和技术创造的具体表现。

所以,对于物质文明的发展来说,技术进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的成果,物质文明表现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社会所拥有的物质财富程度、以及人类物质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这些物质因素越是进步,人类的物质文明的程度也就越高。

人类创造物质文明的历史,是一部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史,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取得自由多少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科学技术在人类创造物质文明的各种精神活动中,日益显示出巨大的能动作用。

1.1物质文明的起源在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人的器官必须借助智力的物化而延伸,即革新工具或创造新的机器设备。

因此,自觉地将科学技术运用于物质生产,使工具和机器不断革新,使新的技术设备不断出现,从而成为创造物质文明的巨大动力。

马克思说:“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

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从而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

当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并不能为劳动者造福,曾经出现了马克思说的“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效的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疲劳”的情况。

尽管如此,科学应用于生产之后,总的趋势还是大大地减轻了人的体力劳动。

现代高度自动化的工厂里,人的体力劳动的程度明显地减轻了,劳动场所和环境大为改善,有损健康的作业中的防护措施更为有效了。

现代科学应用于生产之后,确实出现了文明生产的前景。

1.2 物质文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而技术进步则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近代文明发展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到19 世纪后半叶,由于热力学、化学,特别是电磁学等理论科学新成果迅速转化为机器制造、化工、冶金、电力、电信、内燃机等一系列的技术发明,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

世界工业产值在1870~1890 年间增长了2. 2 倍。

进入20 世纪以来,由于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促进,更加显了它们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强大威力,以致使生产力结构中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这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产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

在本世纪初,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仅5%至20%是依靠新的科技成果取得的,而70 年代以后,这个比例就上升到了60%至80% 。

1.2.1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视野开阔了,使劳动的对象扩大了,使原来尚未开发的自然资源和自然力得到了广泛的利用。

这种进行大规模开发和社会化的生产,要求实现管理的科学马克思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和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

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

这就是说,与生产的变革相适应,,随着个体劳动和手工业作坊的解体,必然出现协调和监督生产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科学,便使社会化的劳动更为有效。

1881年美国工程师泰罗发明了“泰罗制”,现代科学管理开始兴起。

它在美国试行机期,可以在同样的人力和设备的条件下,使生产增加3—5倍。

当然,泰罗制同任何资本主义的管理一样,具有二重性。

列宁指出:它“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

所以,资本主义的管理就其形式来说是专制的。

只有一种能够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

1.2.2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第一,改善劳动环境,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

劳动是人类谋生的需要,千百年来恶劣的生产条件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使劳动者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马克思认为,要使劳动成为人们自觉、愉快的行为,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除了必须消除任何形式的对劳动实行强制的社会因素外,还必需具备两个条件:(1) 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和由劳动者支配的自由时间的延长;(2) 劳动条件的根本改变,使人免除一切繁重的体力劳动。

技术进步正是促使这两个条件逐步实现的重要因素。

近代的机器大生产结束了笨拙、艰苦的手工劳动时代,而在现代工业中已经出现了电子计算机控制和机器人操作的自动生产线、自动车间甚至自动工厂。

第二,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丰富日常生活的内容。

近代以来,火车、轮船、汽车、电报、电话等发明创造,带来了交通和通讯的迅捷方便,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本世纪40 年代以来,一系列新技术的发展,又向社会推出了收音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等生活器物,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减轻了家务。

第三,促进医药、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如今,社会医疗保健设施不断完善,人的平均寿命普遍延长,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现代生命科学还为提高人类的生命质量做出了贡献。

2科学技术推动精神文明的进步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主观世界也得到了改造, 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 这方面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

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

科学技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 有其特殊的社会功能。

2.1精神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使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人,文化知识越来越发达,使人类的精神文明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充实,初步摆脱野蛮、愚昧和不开化的状态,从而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恩格斯指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这无论对外部自然界的规律,或对支配人本身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规律来说,都是一样的”。

“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科学从不停留于已知的原理、定律和理论体系,她的天性就是探求未知,不断发现物质运动新的结构、特性和形态,从而不断总结概括出新的原理和定律,创造新的体系,使人类获得新的自由。

科学上的每一次革命,或者推翻了当时被奉为经典的理论,或者把旧的理论的合理成份容纳在自己的体系之中,使人类文化通过积累和变革向前发展。

2.2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思维方式是人类理性认识的形式、方法和程序它反映人们对世界的理解水平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精神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总的体现,在精神、文明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社会的精神文明大体可以归结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方面,而在这两个方面中都贯穿、渗透着思维方式的影响和制约。

科学的思维方式往往体现着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念,起着巩固先进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作用。

同时,思维方式的科学化程度也体现着人类的智力和文化素质的发展状况,是量度精神文明中科学文化方面的综合标志。

现代科学的深奥使广大群众很难领会其精神实质,而技术进步,尤其新技术革命以来的高新技术,则是推动社会大众思维方式科学化的主要动力。

2.3 人类道德的进步技术进步对于道德进步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技术进步使社会生产和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对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促进新的道德规范的形成和社会道德的提高。

道德发展的历史表明,不可能设想在青铜器的奴隶制时代,会有完美的人道主义产生;如果没有近代科技和机器大生产代替手推磨式的生产,也就不会有资本主义文明的道德取代封建文明的道德。

第二,技术知识加深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本质认识, 从而扩大了人们的道德视野,促进了道德观念的变革。

第三,某些技术成果的运用,有力地冲击了传统道德观念,为新的道德规范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近年来问世的试管婴儿、器官移植等新科技成果也引起了有关道德评价问题的激烈争论,但我们看到,这些成果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

这表明人类的生命道德观念正在随着技术进步而取得新的进步。

2.4促进教育和文化的发展技术进步对教育事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先进技术成果直接应用于教育实践,从而引起教育系统结构的变化。

第二,技术进步必然引起教育方式上的变革。

在当代,技术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发展。

面对这种情况,教育必须改变过去单纯传授知识的方式,转而注重培养学生驾驭知识的智能,而且教材内容也必须有相应的改革。

“知识爆炸”同时也引起知识老化和更新速度加快,这就要求对在职人员实施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使之用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跟上现代技术发展的步伐。

最后,当代技术革命出现的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趋势,必然改变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念。

当代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趋势使人们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因此对传授科技知识的教育的投资乃是生产性投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