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崔 陵1838最全版演示课件.ppt

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崔 陵1838最全版演示课件.ppt

中职“选择性”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精选课件
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 崔陵
薄弱学校的内涵界定:
因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或因领导班子力量 不强、师资队伍较弱以及生源等方面的原因,使 得学校管理不良、教学质量较低、社会声誉不高、 学生不愿意去、家长信不过的学校。
精选课件
薄弱学校的特征:
1.相对性,相对于重点学校而言,达不到一定的教学标准 和教学要求; 2.动态性,受外界影响和内部自身的发展而变化; 3.区域性,如农村与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 4.共同性,如硬件条件差、办学投入少、学生学习条件艰 苦;软件方面管理水平低、师资水平落后、生源差、教 学质量不高。
精选课件
7.师资情况
地区
文化 课教 师数
专业 课教 师数
实习 指导 教师
双师 型教

兼职 教师
全省
1506 7
1671 4
2096
1539 7
5098
精选课件
8.机制创新
精选课件
9.教材开发
精选课件
10.系统使用
精选课件
中职“选择性”课程改革的重点
本次改革的重点: 构建能满足中职学生多元化
核心课程的内容着重在基础与核心上,而需要提高和深化的内 容应该安排在自选课程模块中。学生通过核心课程的学习,既为学 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在升学和就业 之间重新做出选择。
精选课件
2. 提升中职学生的学习质量是深 化课程改革源动力。
本次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改革,既包括公共课程,也包括专业课 程。
精选课件
薄弱学校如何转型?
要以内涵改革为着力点,走 特色发展办学之路。
精选课件
全省选择性课改调研摸底情况
此次调研了243所学校,目前回收了220所学校的问卷 。
1.学校性质 2.学校规模 3.参与课改学校与学生数 4.专业体验课 5.课改推进 6.课改专业覆盖情况 7.师资情况 8.机制创新 9.教材开发
职业体验课程是入学之初的新生最先碰到的课程, 按照专业分别开设,学生除了以文字、图片、视频来向 学生介绍专业和职业外,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设置了大 量与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相关的动手操作体验项目,为 的是让中职学生在感受中了解专业,在体验中了解职业, 从而能够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精选课件
2.跨专业的选修课程让换专业成为 可能。
精选课件
10.选课系统使用情况
1.学校性质
精选课件
2.学校规模
精选课件
3.参与课改学校与学生数
地 区
学校 总数
参与课 改学校

技工学 校参与 课改数
在校生 总数
参与课 改学生

全 省
227
精选课件
227
30
494499
44381 5
4.专业体验课
精选课件
5.பைடு நூலகம்改推进
精选课件
6.课改专业覆盖情况
需求的课程体系。
精选课件
学生的选择权利
精选课件
选择性课程体系
中职“选择性”课程体系由“核心课程模块”和“自选课程模块” 组成。
精选课件
中职“选择性”课程体系基本特征
(一)以中职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的课程生成机制。 (二)以丰富的课程资源构成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选择 机制。 (三)以学生选课形成吐旧纳新的课程调整机制。 (四)以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形成学校对课程的的管理机 制。 (五)以改革课堂教学形成“做中学”的课程学习机制。
精选课件
中职“选择性”课程体系基本特 征
(二)以丰富的课程资源构成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选择 机制。
1.多元体验课程帮助学生学会选择。 2.跨专业的选修课程让换专业成为可能。 3.模块化的课程便于学生在就业与升学之间灵活选择。
精选课件
1.多元体验课程帮助学生学会选 择。
中职“选择性”课程体系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会选 择,而学会选择的前提是让学生形成学习目标。
专业课程改革着重解决原有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三个问题:一是 课程内容根据经济产业发展及时调整,并进行从新整合,解决课程 内容陈旧,过深过难的问题;二是课程教学理实一体,解决学用脱 节的问题;三是课程学习符合中职学生认知特点,提倡“做中学”, 解精决选课学件生厌学的问题。可以说提升中职学生的学习质量就是深化课 程改革源动力。
精选课件
中职“选择性”课程体系基本特 征
(一)以中职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的课程生成机制。
1. 满足学生升学与就业需求是核心课程建设的基础。 2. 提升中职学生的学习质量是深化课程改革源动力。 3.注重个性化课程建设,点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那盏 灯。
精选课件
1. 满足学生升学与就业需求是核心课 程建设的基础。
3.注重个性化课程建设,点燃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那盏灯。
从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不仅仅有升 学和就业的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同样重要。
中职学生是一个处在变化和发展中的群体,个性化 特征明显,定向过早不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 念,同样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关键在于唤起学生的内 心渴望,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希望之灯。提供给中职学 生适合他们学习特点的个性化课程,让中职学生从“要 我学”变成“我要学”。
核心课程由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组成,无论是升学的 学生,还是就业的学生都要学习的课程。学生在原有课程体系中, 一旦选择了升学或就业,就只能一条道走到底。
核心课程旨在解决当前职业教育中存在升学和就业两张皮的问 题,既升学是一套课程系统,就业是另一套课程系统。由于核心课 程的课时只有总课时的一半,那就必须打破原有课程系统,将升学 和就业共同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和重构,形成新的课程系统。
公共课程主要以文化课程改革为主,强调除了能满足学生升学 和就业的需要,还要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更要提升学生的学习 效率和学习质量。
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在学习内容重构和学习方式转变上,提出 了 “以核心技能培养为课程改革主旨、以核心课程开发教材建设主 体、以教学项目设计为教学改革重点”的课程建设思路,并形成 “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专业课程新模式。
中职“选择性”课程改革给了学生多次选择的机会, 其中就包括专业的重新选择,改变了原来中职学生专业 一次选择就定终身情况。
中职学生可以通过选修其它专业课程找到真正适合 自己的专业,在达到学校设定的转专业的条件后,就可 以实现专业的转换。
精选课件
3.模块化的课程便于学生在就业与 升学之间灵活选择。
中职“选择性”课程体系改变了公共课程和专业课 程原有的学习方式,不再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而是 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分解与重构,将它们分散在核 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模块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