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工程质量检查防渗墙工程是隐蔽工程,质量的控制和检查极其重要。
它的检测手段至今尚不十分完善,通常主要应注重施工过程的检查和控制。
对墙体的检查,要全面分析各项检测成果和整体防渗效果,综合评价。
不要因个别数据的差异而作出片面的结论。
1 造孔检查1.1质量标准造孔检查内容包括槽孔的位置、轮廓尺寸、孔斜和孔深(入岩深度)等,其质量标准如表7-10-1。
表7-10-1 造孔质量标准1.2 孔位和孔宽1.2.1 孔位孔位是指槽孔以及组成槽孔的各单孔的孔口位置。
槽孔中心线的位置由各单孔的孔中心位置确定;所以在槽孔验收时要检查各单孔的孔位。
单孔孔位的最大允许偏差为3cm,在不同方向均应满足此要求。
检查孔位以设于防渗墙两端和各槽孔附近的中心线测量标桩为基准。
当采用钢丝绳冲击钻机造孔时,一般是先测定第一道铁轨的位置,然后以铁轨的位置为基准检测各单孔中心的位置。
检测的方法是将钻具垂直吊放于孔内的孔口处,检测吊挂钢丝绳或钻具中心位置的偏差值。
1.2.2 孔宽孔宽可以用超声波测孔仪或直径、宽度不小于设计墙厚的钻具检查。
超声波测孔仪检测的结果较精确,而且可以测出超挖量的大小;而用钻具检测只能判断是否满足孔宽要求。
钻具的直径或宽度决定了槽孔的宽度;所以,直径或宽度不小于设计墙厚的钻具能顺利下放到孔底并能在孔内自由移动,就说明槽孔的宽度满足设计要求。
对于二期槽孔来说,还要检查与一期墙段搭接处的槽孔宽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3 钻孔偏斜钻孔偏斜的程度用孔斜率表示。
孔斜率是指孔底或某一深度孔中心的位置相对于孔口孔中心位置的偏差值与孔深的比值。
孔斜可用重锤法或超声波测孔仪检测。
超声波测孔仪操作简便,检测的结果较精确,而且可以同时完成孔宽的检测,应大力推广应用。
1.3.1重锤法检测孔斜采用冲击式钻机造孔成槽时,可将冲击钻头下至孔底,拉紧钢丝绳,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通过测量钢绳在孔口处偏离槽孔中心的距离来计算孔底的偏距和偏斜率(图7-10-1)。
(7-10-1)式中:B ——孔底偏距,m ;H ——设计孔深,m ;H ′——测量深度,m ;h ——桅杆高度,m ;A ——钢丝绳在槽孔口偏离中心位置距离,m 。
1.3.2超声波测孔仪测孔斜超声波测孔仪由超声波振荡器、发射和接受超声波的井下装置、将超声波转换成数字和图形并进行记录的自动记录仪、悬吊和移动井下装置的卷扬系统四部分组成(图7-10-2)。
测量者可以根据槽孔的大小和测量精度要求选择测量多个断面,形成槽孔的空间图形,较为准确地计算需要浇筑的混凝土方量。
hh H A h h H A B /)+'(≈/)+(=1-桅杆天轮;2-孔口基准面;3-钢丝绳; 4-设计中心线;5-槽底高程;6-钻头中心 图7-10-1 重锤法检测孔斜示意图图7-10-2 超声波测孔仪示意图2 入岩深度检查2.1 入岩深度绝大部分的防渗墙都有嵌入基岩的要求,悬挂式防渗墙也要嵌入相对不透水层一定的深度。
入岩深度由设计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确定,一般为0.5m~1.0m;当基岩的风化程度较高、较破碎或硬度较小时,入岩深度要求可达1.5m~2.0m。
施工中也会根据基岩鉴定揭示的地质情况随时调整入岩深度。
此外,遇到陡坡岩面时,基岩钻进的深度也要增加;否则不能保证垂直岩面方向的入岩深度。
由于基岩深埋地下,其位置和岩性难于准确判断;为了保险,实际入岩深度往往超过设计入岩深度。
防渗墙的钻孔孔径一般较大,入岩较困难,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加大入岩深度;否则会给施工进度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基岩中的问题主要依靠墙下岩石灌浆去解决。
2.2 入岩深度的检查方法防渗墙的入岩深度不能直接量测,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判断。
防渗墙入岩深度检查的方法是:在钻进基岩的过程中鉴定基岩面位置及岩性,据此确定入岩深度和终孔深度,所确定的入岩深度应不小于设计入岩深度;在槽孔检验时,将实际终孔深度与所要求的终孔深度相比较,判定其是否满足要求。
由于防渗墙沿线的岩面和岩性情况不同;所以每个槽孔都必须进行多点基岩鉴定和多点检查。
当采用钢丝绳冲击钻机造孔时,一般只进行主孔的基岩鉴定和检查,在岩面和岩性变化较大的情况下才进行副孔的基岩鉴定和检查。
副孔的终孔深度一般应大于两相邻主孔终孔深度的平均值。
2.3 基岩鉴定2.3.1基岩鉴定的重要性对于需要嵌入基岩的防渗墙,基岩鉴定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基岩鉴定一直是一个困扰防渗墙施工的主要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大多位于深山狭谷之中,覆盖层中含有大量的漂石和孤石,基岩面的情况极为复杂,在基岩面附近碰到与基岩岩性相同的大孤石很难判断是孤石还是基岩。
一旦误判岩面造成墙底悬挂和返工,就会带来巨大的工期和经济损失。
由此可见,基岩鉴定必须有绝对的把握,宁可多打不能少打。
要保证基岩鉴定有足够的准确性,必须先做好了解基岩特性、补充勘探等基础工作。
2.3.2 补充勘探基岩鉴定的主要依据是地质勘探资料,但设计阶段的勘探孔间距很大,一般都在50m 以上,而且不一定在防渗墙的轴线上,不能满足防渗墙施工的需要;所以在施工阶段必须进行补充勘探。
补充勘探应尽早进行,以免给防渗墙施工带来过多的干扰。
补充勘探孔的间距应不大于20m,岩面起伏较大、变化复杂的部位还应加密,最好每个槽孔有一个勘探孔。
补充勘探孔的入岩深度一般应不小于3m,有较大孤石时应不小于5m。
若防渗墙已开始施工,为减少在覆盖层中的钻孔工作量,补充勘探钻孔也可在孔深已接近基岩面的防渗墙主孔中进行。
2.3.3 基岩鉴定的方法基岩鉴定包括岩面鉴定和岩性鉴定。
通过岩面鉴定确定入岩深度的计算起点;通过岩性鉴定会确定入岩深度和终孔深度。
有勘探孔的部位根据该勘探孔的资料确定岩面深度和入岩深度。
当钻孔感觉与勘探资料明显不符时,应查明原因,验证勘探资料的正确性。
大多数没有勘探孔的部位须在钻进的过程中取样鉴定基岩面。
在鉴别岩样的同时,综合考虑勘探孔岩面线、相邻主孔岩面、钻进感觉、钻进速度、钻具磨损情况等因素。
取样鉴定的方法是:当孔深接近预计基岩面时,即开始取样,每钻进10cm~20cm 左右取样一次,并对取样深度、钻进感觉等情况作记录;由现场地质工程师对所取岩样的岩性和含量逐一进行鉴定,当某一深度岩样的岩性与基岩岩性一致,含量超过70%,且与钻进情况和相邻孔的岩面高程不相矛盾时,即可确定该深度为岩面深度。
当上述方法难以确定基岩面,或对基岩面发生怀疑时,应采用岩芯钻机钻取岩样,加以验证和确定。
每个鉴定部位(单孔)在终孔前均须填写基岩鉴定表,注明孔位、取样深度、岩性、确定的岩面高程和终孔深度等内容,由监理工程师签认后作为检查入岩深度和工程验收的依据。
自基岩顶面至终孔所取的岩样应完好保存在岩芯箱中,以备验收时检查。
3 清孔检查3.1 质量标准清孔阶段应当检查孔底淤积厚度、孔内泥浆质量,二期槽孔还应检查接缝面泥皮刷洗情况。
各检查项目质量要求如表7-10-2。
3.2 墙段接头刷洗检查二期槽孔成槽后,需要对槽孔两端的一期墙段的端面进行刷洗,将粘附其上的泥皮和残渣刷洗干净。
刷洗方法是用特制的钢丝刷贴紧接缝面分段反复上下提拉刷洗。
刷洗和检查同时进行,直至钢丝刷上不再带有泥屑,孔底淤积不再增加,方可认为刷洗合格。
表7-10-2 清 孔 质 量 标 准3.3 孔底淤积厚度检查孔底淤积的检查一般都采用测绳和钢制的测饼、测针。
用测饼和测针检查时,淤积厚度等于测针的测深减测饼的测深。
单用测饼检查时,淤积厚度等于用钻具测得的终孔孔深减测饼的测深。
测饼的直径为120mm,厚度为20mm ,中间开有直径30mm 的出浆孔。
测针可用直径25mm ~30mm ,长400mm ~500mm 的钢筋制作。
分别用测饼和测针测量时不容易落到同一个测点上,所以有的施工单位采用一体式测针和测饼(图7-10-3)进行测量。
利用超声波探测孔底淤积厚度的仪器已研制成功,但应用尚不普及。
图7-10-3 一体式淤积厚度测针和测饼1-测针;2-测饼3.4 清孔换浆检查清孔换浆后孔内泥浆性能的检查方法是:清孔换浆结束1h 后,用取浆器取距离孔底0.5m ~1.0m 处泥浆检测其密度、粘度和含砂量。
每个槽孔至少在两个孔位取样。
4 墙体材料的质量检查4.1原材料检验混凝土原材料的检验项目和抽样频次见表7-10-3。
表7-10-3 混凝土原材料检测4.2新拌混凝土的质量要求对拌制混凝土各种材料的计量允许误差,根据《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规定应符合表7-10-4要求。
对新拌混凝土性能的要求如表7-10-5。
表7-10-4 混凝土原材料称量允许误差表7-10-5 新拌混凝土性能要求4.3新拌混凝土的质量检查防渗墙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除开浇时必须检查外,每班至少在现场取样检查2次;当发现流动性和均匀性不满足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
由于高流动性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均匀性在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化,所以其拌和物的质量控制应以在浇筑现场取样检查为主。
此外,为了检验配合比和搅拌时间是否适当,在搅拌机机口也应适时取样检查其流动性和均匀性。
流动性采用测试其坍落度和扩散度的方法检查,其检查方法应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01)进行;均匀性和粘聚性一般根据经验采用目测的方法检查。
4.4硬化混凝土的质量检查4.4.1检查项目硬化混凝土的主要检查项目包括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抗渗等级(或渗透系数);工程有特殊要求时,可增加抗拉强度、抗剪强度、泊松比、内聚力、内摩擦角、渗透破坏坡降等项目。
防渗墙墙体材料的性能指标检查以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为主。
弹性模量越低越好,但弹性模量是随着强度的增长而增长的,难以确定其合理的匹配关系,两者往往不能同时满足要求;只能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弹性模量。
对于柔性墙体材料,应以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的比值(弹强比)作为一项衡量配合比设计和施工管理水平优劣的指标。
4.4.2检查方法(1)抗压强度的检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按照《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01)规定的方法进行,一般只进行28d龄期的试验,必要时可增加少量7d和90d龄期的试验。
粉煤灰混凝土应进行90d龄期的试验。
28d龄期的抗压强度试件,每100m3成型一组,每个墙段至少成型一组。
混凝土成型试件宜在孔口取样,也可在机口取样;试件一般以15cm×15cm×15cm立方体试模成型;成型时可轻微振动以排出空气,但不得插捣。
(2)弹性模量的检验混凝土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因此,不需要对每个槽孔都取样试验。
一般中、小型工程或者一个验收批取2~3组试样即可;大型防渗墙工程或者大的验收批每10个墙段成型一组。
对于普通混凝土和粉煤灰混凝土,试件一般以Φ15cm高30cm的圆柱体试模成型,每组试件4块;对于塑性混凝土和自凝灰浆或固化灰浆,因要进行三轴试验,试件一般以Φ10cm高20cm或Φ15cm高30cm的圆柱体试模成型,每组试件至少4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