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社会主义本质?(P3)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致富。
(发展生产、共同致富)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5)
社会主义是指我国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3、“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P10)
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标准。
4、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P16)
所谓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驶自治权。
5、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理念(P49)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P48)
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47)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P48)
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名族伟大复兴。
9、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P49)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二、简答题:
1、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P46)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P4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P48)
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4、社会主义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逐步建立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三者统一?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践途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
根本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含义?(P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7、和平与发展的基本含义?(P17)
和平与发展是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平与发展乃是摆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的尚未解决的大问题。
三、论述题:
1、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P45)
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2、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3、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P4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使我国快速发展,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也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历史大国。
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P1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到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4、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向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决策。
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式新变化。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向,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越开放性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型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学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