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部正常、基本病变

脑部正常、基本病变


神经影像教研室
均匀强化 斑状强化 环状强化 不规则强化 脑回样强化
3、脑水肿(brain edema)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无强化
4、占位效应(space occuping effect)
脑室、脑池扩大
脑沟改变
5、脑积水(hydrocephalus)
6、脑萎缩(brain atrophy)
➢血容量 ( Blood Volume, BV ) ml/100g ➢血流速 ( Blood Flow, BF ) ml/ 100g /min ➢平均通过时间 ( Mean Transit Time, MTT ) s ➢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TTP)s ➢表面通透性 (Permeability Surface, PS)
1.灰质:32 ~ 40Hu 2.白质:28 ~ 32Hu 两者平均相差7.0Hu
脑叶的界标 border of brain lobe
• 小脑幕:小脑与大脑半球 • 中央沟:额叶与顶叶 • 侧脑室顶:颞叶与顶叶 • 外侧裂:额叶与颞叶 • 侧脑室后角:颞叶与枕叶
脑脊液系统
(一)脑室
1.侧脑室:左右各一 体部 前角 下角 后角 三角区
• DCE-MRA(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 MRA) DCE-MRV
3D TOF MRA
DCE MRA
颅神经成像
4 Functional imaging
• 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
• 弥散张量成像 Diffusion-tensor imaging, DTI
(1)原因:外伤、炎症、肿瘤、血管性疾病等 (2)表现:
低密度区,无强化,分界不清
(3)程度:Ⅰ度 —— 水肿≤2cm Ⅱ度 —— 2cm ~ 一侧大脑半球宽径 Ⅲ度 —— ≥一侧大脑半球宽径
3、占位效应(space occuping effect)
(1)中线结构移位 (2)脑室、脑池移位和变形 (3)脑室、脑池扩大 (4)脑沟改变 (5)脑体积改变
T1WI
T2WI
TSE,FSE,SS-FSE
T1WI+C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
2 Contrast
3 MR Angiography
• MRA
相位对比法( Phase Contrast, PC) 时间飞跃法(Time-of-Flying, TOF)
• MR Venography, MRV
上颌窦及蝶窦
额窦
筛窦和蝶窦
内听道
脑实质
1.大脑: ⑴灰质:皮 质: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岛叶
基底节:尾状核、杏仁核、屏状核 豆状核(苍白球、壳核)
⑵白质:内囊、外囊、最外囊、胼胝体 2.间脑:主要包括丘脑和丘脑下部 3.脑干:中脑、脑桥、延髓 4.小脑:小脑半球和小脑蚓部
• 密度
压移位,瘤体与脊髓之 受压移位,但程度
间一般境界清楚
较硬膜内肿瘤为轻
蛛网 膜下 腔的 改变
两侧的蛛网膜下 腔受压变窄,且 在肿瘤的上下两 端形成“杯口” 样改变
肿瘤侧蛛网膜下腔在瘤 肿瘤压迫硬膜囊致 体水平上下部见有增宽,邻近瘤体上下蛛网 而对侧蛛网膜下腔狭窄 膜下腔狭窄
邻近 骨质 改变
相邻骨质可受压 吸收
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e)
• 动态增强灌注成像 (DSC-PWI) • 非增强的灌注成像 (FAIR、ASL)
CBF(DSC)
CBV(DSC)
MTT(DSC)
CBF(ASL)



氢质子波谱(H MRS)
normal
H MRS
infaction
infaction
中线结构移位
脑室、脑池移位和变形
脑室、脑池扩大
脑沟改变
4、脑积水(hydrocephalus)
(1)原因 (2)分类以及表现
①交通性脑积水 ②阻塞性脑积水 ③代偿性脑积水
交通性脑积水
阻塞性脑积水
5、脑萎缩(brain atrophy)
(1)定义: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组织体积减少而继发 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
TIA
CBV
CBF PS
四、 MRI 检查
扫描序列
1. 平扫 Plain scan——SE 、Flair 2. 增强 (Contrast) 3. MR血管造影 (MRA)
TOF、PC、DCE-MRA 4. 功能成像(function MR imaging,fMRI)
自旋回波 (spin echo,SE)
一般相邻骨质未见破坏 常合并有椎体或椎 板内骨质破坏
定性诊断要观察病灶部位、形态、信号、周围情况、 强化等多因素综合分析。
T1WI
T2WI
T1+C
2、脊髓病变
• 脊髓增大 • 脊髓变小 • 大小正常而信号异常 • 脊髓移位
3、椎间盘变化
• 椎间盘退变 • 椎间盘膨出 • 椎间盘突出 • 椎间盘脱出
2、椎管及椎间孔变化
(1)椎管及椎间孔扩大 (2)椎管狭窄
骨性狭窄 纤维性狭窄
3、椎间盘变化
第二节 异常MRI表现
(一)头颅
1、信号异常
高、等、低、混杂信号——相对于正常实质信号 * 描述信号变化要在某个加权图像的基础上 •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含水丰富的病变 • 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 脂肪、亚急性出血 • T1WI低信号、T2WI低信号—— 血管、钙化、纤维组织 • 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 急性出血、黑色素瘤、铁
20-25 cm
How to read? Brain window: WL: 30~50 Hu;
WW: 80~100 Hu Bone window: WL: 300~500 Hu;
WW: 1000 Hu
Brain window
Bone window
2. 增强扫描Contrast:
non-iron contrast agent
层面进行动态连续扫描,以获得该层面内每一像素的时间-密度 曲线(time density curve,TDC),根据该曲线利用不同的 数学模型计算出反映组织灌注状态的几个参数(BV、BF、MTT、 TTP、PS),以此来评价组织器官的灌注状态。
Artery inflow
Vein flow
TDC图
灌注参数
寄生虫钙化
脑血管疾病钙化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结节性硬化
(2)低密度病灶
坏死、水肿: 20~40Hu
液体:
0~20Hu
脂肪:
-100~0Hu
气体:
-1000 ~ -100Hu
低密度病灶
低密度病灶
(3) 等密度病灶:
实性肿瘤、慢性血肿(出血)、梗塞
(4)混杂密度病灶: 肿瘤、创伤
2、脑水肿(brain edema)
四、 MRI normal findings
(一)脑 • 脑实质
T1WI: 灰质低于白质; T2WI: 灰质高于白质; 苍白球\红核\黑质信号较低
• 脑脊液系统
• 脑血管
• 颅神经
2. 增强扫描: T1WI+C
(1)脑实质 皮质>白质
(2)血管 Willis环、静脉窦等
(3)其它结构:硬脑膜、脉络丛、 松果体、垂体
2.三脑室 3.四脑室
(二)蛛网膜下腔
1.脑池:大脑纵裂池 外侧裂池 桥小脑角池 小脑延髓池 鞍上池 环池 脚间池 桥池 四叠体池
2.脑沟
四脑室
三脑室
侧脑室
侧脑室
脑室先天变异
第五脑室
第六脑室
桥池
四叠体池
鞍上池
枕大池
中线结构
透明隔和三脑室
非病理性钙化
(1)松果体与缰联合钙化:75~80%
松果体钙化一般不超过5mm;缰联合钙化1cm之内
normal
Case2: 发病3天
• 磁敏感加权成像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
SWI图像特点
• 三维(3D)采集 • 高空间分辨力,可达到 0.5 mm×0.5mm • 原始图像含有相位和幅度两种信息 • 图像需要后处理
DAI
Flair SWI
SWI静脉成像
• routine enhancement • CT angiography: CTA • CT perfusion: CTP
routine enhancement
CT angiography(CTA)
颈总、内动脉
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 CTP)
(1)原理: 是指在CT检查中,快速静脉注射对比剂的同时,对选定的
(二)脊椎与脊髓
1、椎管内病变
• 出血 • 水肿 • 钙化 • 囊性变 • 脂类物和高蛋白的影响 • 流空效应 • 占位效应
• 病灶强化
椎管内病变的诊断原则: 先定位,再定性
髓内占位
髓外硬膜下占位
髓外硬膜外占位
定位诊断
髓内肿瘤 髓外硬膜下肿瘤 硬膜外肿瘤
肿瘤 与脊 髓的 关系
脊髓增粗
为脊髓(或马尾神经) 受 “硬膜外征”,脊髓
***
脑常见异常组织在T1、T2WI上的信号表现:
实性肿瘤 囊变/坏死 脂肪 钙化 血肿(亚急期) 血管
T1WI 稍低

高低 高

T2WI 稍高/高

高低 高

T1低、T2高信号
T1低、T2高信号
T1高、T2高信号
T1高、T2低信号
T1低、T2低信号
混杂信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