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通过实验的观察与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3、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是本课题的重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是本课题的难点。
【实验准备】教师:1、制作多发媒体课件,内容是科学探究的过程。
2、查阅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简史。
学生:白磷、铁钉、硫酸铜溶液、蜡烛、酒精灯、锥形瓶、镊子、气球、烧杯、托盘天平等。
【课时安排】1课时【板书设计】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结论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解释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教学过程】我探究 我快乐 《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之旅【复习旧知】点评:充分体现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我知道的化学变化有(任与两个)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活动与探究】定量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1、提出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否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2、提出猜想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其总质量,猜想的依据是。
3、实验探究收集证据从下面四个实验中选做一个,并观察记录、分析比较:4、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
我们把这个定律叫做。
5、解释结论在化学变化前后,。
6、实践与运用请同学们思考①蜡烛燃烧前后质量是否改变?为什么?②镁带燃烧前后质量是否改变?为什么?③某大师说:“我能发功使铝发生化学变化变成黄金。
”对吗?为什么?7、反思与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启示或发现是(任选一个方面谈体会)。
点评:此种形式的小结既具有开放性,又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起到不同的作用。
)【资料卡片】化总评: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有变化,有什么变化?学生产生的这个疑问,是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与探究”的好课题。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化学变化入手,引出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探究素材注意了多样性,选择的蛋壳与食醋给学生以启发;采取小组探究,提高了参与的广度;探究的步骤细腻充分,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探究中的设计方案的多样性和科学性,学生通过初次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培养了科学素养。
特别是学生经过初步探究得出结论:“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变”后,再通过一个蜡烛燃烧、镁条燃烧实验,得出一个跟刚才结论貌似相反的看法,从而产生了矛盾冲突,将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到了极点。
课后补充的“资料卡片”,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探究与之相比较,领略与科学家“发现”相似的喜悦。
这种通过创设情境,小组探究,获取结论;再引出矛盾,最后解决矛盾,促进认识深化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可以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认识到定量研究的重要性,形成和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第五中学谢易俗点评: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五中学文全新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A案)【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知道怎样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通过比较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感受化学方程式的简约之美;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学习,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及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实验准备】磁性小黑板、磁性卡片、试管、锌粒、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教学过程】[提问]从1写到10000要多长时间?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演示,如何在1~2秒内从1写到10000。
[点评过渡]这是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在1后面添上4个0即可,这里走了一个捷径,其实在化学的学习中有时真的有捷径可走。
[提问]大家都知道哪些化学反应?[引入新课]刚才我们用有声的语言表述了这些化学反应,那么如何用无声的语言及文字符号把它们表述出来呢?[学生活动]请同学以碳与氧气的反应为例,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与此同时,交给另一名同学一个锦囊,拆开锦囊,里面有一张纸条(纸条上写有碳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将纸条上的内容抄写在黑板上。
点评:传授锦囊妙计,增强知识的神秘感,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探究]黑板上的两种形式都能够表述碳与氧气的反应,如果不给你任何提示,你能通过观察得知它们描述的是哪一个反应吗?它们给你提供了哪些信息?(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小结]第二种形式也能同文字表达式一样告诉我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板书),它最显著的特征是用化学式代替了物质名称,象这样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得快捷方式——化学方程式(板书)。
[提问]若让你在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中选择其一来表示一个化学反应,你会选择哪一种?[教师追问]:为什么?[学生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简单,便于书写,能清楚地表述反应,是国际化的语言……[过渡]既然,如果我们能将前面已学的化学反应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那该多好啊![探究活动一]尝试书写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引导讨论]要采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即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第一步,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之间或生成物之间用“+”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板书)。
[设疑]化学式前要不要添加数字,如果要加,加几呢?观看水电解的微观拟人动画。
通过观看动画,知道两个水分子破裂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最后变成了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点评:动画的再现,清楚明了地反映了反应的本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
[小结]我们在化学式前加上数字,称之为计量数,寻找合适的计量数的过程就叫做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探究活动二]观察配平后的方程式中,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有没有变化?[教师追问]为什么没有变化?提示:回忆一下化学反应的实质。
学生回想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归纳]化学方程式书写要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配平的目的就是要使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数目相等。
[探究活动三]尝试配平双氧水分解和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找找配平的技巧和方法,然后谈谈配平的思路和心得。
教师充分肯定学生找到的技巧,鼓励学生课后再寻找其它的方法和技巧。
[追问]化学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但是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具体的质量关系能知道吗?当然可以。
[探究活动四]观看大屏幕,寻找2×18,2×2,1×32三组数据的规律[教师总结]这三组数据的比值就是反应中水、氢气、氧气三种物质的质量比,即每36份质量的水能分解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学生总结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引导完善]再观察我们的化学方程式与前面碳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找还差什么?(加上反应条件,将横线改成等号)[探究活动五]:将学生分成六组,每组领取一块小黑板和一个塑料盒子,盒子里有各种有磁性的卡片,包括字母、数字、符号等。
每个盒子里的卡片都能在小黑板上拼成一个完整的化学方程式。
1~4组盒子里有干扰卡片,5、6组提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4组分别拼出了硫、铝、铁、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5、6组拼出了锌与稀盐酸反应,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师对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合作成绩要给予充分肯定。
点评:用游戏的方式取代传统的纸笔练习,让学生锻炼眼、手、脑的协调能力,又培养了合作意识。
[引导发现]化学反应的信息是否都反映在了化学方程式中呢?[演示实验]锌与稀盐酸的反应(观察现象,有气体生成)[追问]能不能在方程式中表示出这一信息?在氢气的化学式后面用向上的的箭头表示。
在拼装的化学方程式中加上箭头。
[演示实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观察现象,有沉淀生成)[教师]怎样在化学方程式中形象地表示这一信息?(用向下的箭头,在拼装的方程式中加上箭头。
)点评:用实验引出箭头的使用,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提问]是不是见气体和固体就加箭头呢?提供学习素材: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和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观察归纳出箭头的使用原则。
在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时生成的气体和固体后才加箭头。
[新知应用]回忆前面写的水电解和双氧水的化学方程式,刚才我们都认为书写已经完成,现在看来真的完成了吗?[课堂练习]找错误,提供四个化学方程式分别错在未配平、差箭头、化学式书写错误和违反客观事实。
从中可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遵守客观事实,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引出书写的另一原则)[学生小结]化学方程式书写的两个原则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作业]寻找新的配平方法。
点评: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在结构上打破了教科书先介绍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再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体系,而是先引导发现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马上将课题转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避免了一开始就介绍理论知识可能会给学生学习带来的不利情绪,将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揉和在书写的探究之中,探究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最后将知识要点从课堂中抽取出来,进行归纳和小结,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1.耳目一新的开始,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用“脑筋急转弯”引入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使学生带着渴求知识的状态迈出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2.别具一格的引导过程,别出心裁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节设计从几个正确化学方程式入手,通过观察让学生试写“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写出各种不同的答案。
正是对这些不同答案的讨论与交流、对比与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了合作、探究、归纳、反思等学习方法。
特别是设计了学生分组对化学方程式的拼装,将理论学习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是本节设计的最亮点。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3.注重知识技能的形成与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联系。
如设计了“水电解动画”,让学生先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化,然后自己试着用化学符号写出能表达该变化的式子,先做两个演示实验,一个有气体生成,一个有沉淀产生,通过观察现象,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式子上表达出这一信息呢?学生就需将感知上升为理论,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五中学姜君点评: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五中学文全新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B案)【教学目标】1.了解和体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2.能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相互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实验准备】仪器:酒精灯、镊子、燃烧匙、烧杯(50mL)、集气瓶。
药品材料:木炭、氧气、氢气、澄清的石灰水、火柴、玻璃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新课题教师引导提问:1.化学方程式“2H2O 通电2H2↑+ O2↑”表示哪些涵义?36 : 4 : 322.如何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激发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和评价,以良好的状态进入新课题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