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选修二第一章 海洋概述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选修二第一章 海洋概述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海洋概述一、单选题阅读下列“不同时代船舶图”,完成1~4题。

1.在人类以序号②航海工具为主的时代,人类对海洋的认识()A.认识了世界海陆分布,了解了地球表面的整体面貌B.诞生了板块构造学说和海底扩张说C.揭示了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过程D.全面研究海洋环境与全球环境变化间的关系读“全球不同纬度的海陆分布比例示意图”,完成1~2题。

2.根据全球人口的纬度分布判断,人口所占比例最大的地区最有可能在() A. 20°S—20°NB. 20°S—60°SC. 20°N—40°ND. 40°N—60°N读“全球不同纬度的海陆分布比例示意图”,完成1~2题。

3.根据全球人口的纬度分布判断,人口所占比例最大的地区最有可能在()A. 20°S—20°NB. 20°S—60°SC. 20°N—40°ND. 40°N—60°N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众先后七次远航,共经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下列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在郑和下西洋以前的是()①地的边缘是海,海的边缘是深渊②海洋具有“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③海洋是世界重要的通道④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⑤海洋是环境的调节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读下图,完成下面四题。

5.海域④所在大洋与太平洋的界线是()A.白令海峡B.厄加勒斯角C.合恩角D.挪威海以南6.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

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A.夏季B.春末C.冬季D.初秋7.大航海时代开始于() A. 15世纪初B. 15世纪中C. 15世纪末D.一战后8.读下列四幅图,回答下题。

图①中的水域是() A.北海B.南海C.阿拉伯海D.墨西哥湾读下图,完成1~4题。

9.海域①()A.海岸线曲折,半岛、岛屿和海湾少B.与太平洋以合恩角为界C.四大洋中平均深度最小和温度最低D.轮廓大致呈“S”状读“世界四大洋主体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0.下列港口濒临①②③④四大洋的依次是()A.鹿特丹、旧金山、摩尔曼斯克、科伦坡B.鹿特丹、旧金山、科伦坡、摩尔曼斯克C.科伦坡、鹿特丹、旧金山、摩尔曼斯克D.旧金山、鹿特丹、摩尔曼斯克、科伦坡1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①遣振(童)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

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②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1492年到1504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

③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率领一支由5艘帆船266人组成的探险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起航,开始了他名垂青史的环球航行。

④1872~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完成环球航行考察。

在徐福之行时期,人类认为()A.海洋有“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B.殖民掠夺开始C.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D.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空间12.若将石油从波斯湾运至上海港,最近航线经过()A.④③②B.④C.①③D.②④2010年5月15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青岛港出发,途经下图所示国家和地区,总航程3万多千米,历经4个月,于2010年9月23日返回青岛港。

据此回答1~4题。

13.海军舰艇编队航行到下列哪个海域时,遇见的海洋捕鱼船可能最多()A.东海深海区域B.地中海C.加勒比海D.秘鲁沿海14.波斯湾沿岸石油运往西欧地区最近的海上航线经过()A.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阿拉伯海→波斯湾B.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C.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D.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黑海读图,完成1~2题。

15.水域②所在的大洋与水域③所在大洋的分界线是()A.挪威海以南B.白令海峡C.通过合恩角的68°W经线D.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20°E经线16.关于一战后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的描述,正确的是()①海洋是世界交通的重要通道②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海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空间④人类深化了对海洋的利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读下图,完成1~4题。

17.海域②所属大洋具有________特点()A.东部海岸线平直陡峭,西部海岸线较曲折B.轮廓呈圆形C.北部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岛屿D.水温和深度在四大洋中最低读“全球不同纬度的海陆分布比例示意图”,完成1~2题。

18.根据全球人口的纬度分布判断,人口所占比例最大的地区最有可能在() A. 20°S—20°NB. 20°S—60°SC. 20°N—40°ND. 40°N—60°N读“全球不同纬度的海陆分布比例示意图”,完成1~2题。

19.根据全球人口的纬度分布判断,人口所占比例最大的地区最有可能在() A. 20°S—20°NB. 20°S—60°SC. 20°N—40°ND. 40°N—60°N下图为“世界四个重要的海峡图”,读图回答1~3题。

20.若将石油从波斯湾运至上海港,最近航线经过() A.④③②B.④C.①③D.②④21.大航海时期到来的标志是()A.我国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B.葡萄牙人达·伽马从大西洋绕过好望角经印度洋到达印度C.意大利人哥伦布4次横渡大西洋到达南美洲D.英国人库克4次进行海洋探险,首次完成了环南极航行读下列四幅图,回答下面两题。

22.四幅图中不属于“海”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二、非选择题23.读“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图”(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人们的认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麦哲伦是________(国家)的航海家。

读“航线图”回答:________年他的船队从________出发,渡过________洋,绕过________洲南端,进入________洋;后又经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________角返回,成功地绕地球一周。

(3)早在________年,著名的航海探险家________就进行了一次横渡大西洋的远航,他从________出发一直西行,目的是去________、________等东方国家寻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坚信地圆说,认为目的地虽在欧洲东方,一直向________航行也可到达,结果成功地发现有美洲大陆。

有趣的是,第一次航行共用了37天到达美洲,次年再去美洲,仅用了20天就到达了。

原来,第一次是逆着________(填洋流名称)航行的;第二次是顺着________和________航行的,因而时间缩短了许多。

此后,欧洲人就经常利用后一条航线去美洲经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08年7月11日,少先队员挥着国旗送别“雪龙”号。

当日,“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浦东外高桥的极地科考基地码头启程前往北极,将展开为期75天的第三次北极科考。

此次出征北极是我国北极科考史上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一次。

科考将主要针对北极气候变化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北冰洋独特的生物资源和基因资源、北极地质和地球物理等展开研究。

材料2:北极地区投影图。

(1)在图中用M把斯瓦尔巴群岛标出,并用实线箭头在北极附近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在图中标出⑩洋流的流向。

(2)填写图中字母和数字所代表的地理名称:A是________洲;D是________洲;B是________洲;C是________岛;E是________海峡;③是________岛;④是________海峡;⑤是________海。

(3)①是________(国家),该国西部地区的气候类别是________;该气候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它是世界上盐度最________的海,其成因是________。

(4)斯瓦尔巴群岛比同纬度其他岛屿的气候要温暖一些,其主要原因是受________的影响。

(5)⑦是________(洋流),它对欧洲西部地区的________气候产生很大的影响;⑧是________(洋流),它与________(洋流)相汇,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________渔场。

(6)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我国积极参加科学考察的原因。

25.读下图,回答问题。

(1)海域①—④中,属于陆间海的是__________。

(2)海域②和④相比,在理化性质、海流和潮汐系统方面有哪些不同特点?(3)海域⑤所在大洋的轮廓、海岸线分别具有哪些特点?2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水域属于海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属于海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水域①所在的大洋与水域④所在大洋的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域⑤被誉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原因是什么?27.读下图“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麦哲伦是于1519年9月20日率一支船队经西班牙国王的批准从塞维利亚城出发向________航行,越过________洋,首先到达巴西海岸,随后在南美洲南端发现了________海峡进入________洋,该船队于1522年9月6日回到出发的国家。

(2)在麦哲伦所在的时代,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局限在与航海探险相关的海面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3)全面分析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意义。

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在以序号②为主要航海工具的时代,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局限在气象要素和洋流等方面,通过一系列探险活动,认识了世界海陆分布,了解了地球表面的整体面貌。

2.【答案】C【解析】19.根据海陆分布状况可知,以赤道为界,图左侧是北半球,右侧是南半球。

20.全球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区。

3.【答案】C【解析】19.根据海陆分布状况可知,以赤道为界,图左侧是北半球,右侧是南半球。

20.全球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区。

4.【答案】A【解析】郑和下西洋以前,人类对海洋与陆地关系的认识占主导地位的是“天圆地方”,认为地的周围是海洋,海洋的边缘是深渊。

5.【答案】C【解析】根据海陆轮廓可知,海域①~④依次是地中海、比斯开湾、英吉利海峡、北海,都属于大西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