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语感是阅读的基本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至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多读作品,多训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

”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

”加强语文课的语感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感能力,从而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这样语文教学才会有出路。

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
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力。

”语感的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它依靠直觉思维而不依赖分析思维。

其实质是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直觉中沉淀着思考。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语感的培养呢? 我认为,语感教学的实施可以通过三条途径。

一、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

课堂上要避免讲风靡盛行的语言,要指导学生自己学习语言,增强语言的感知力。

如一位老师在讲授《济南的冬天》一课时,要求学生先扫除认读障碍,然后通过自读谈谈“发现”,谈哪个词用得好,妙处何在?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他让学生独立阅读、动手、动口、动脑,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指导、点拔,逐步让学生自己感知文章的语言。

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在课内给学生创造读、说、写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增强语感。

另外,课余
时间也可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比如,收听广播,每日一诗,天天写日记,抄名人名言,办手抄报,搞小记者采访等等。

这些活动既增长了知识才干,又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增强了语感。

二、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

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赖的,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因此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总是结合在一起的。

怎样进行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呢?
首先要进行正确理解和掌握语音语义的训练,这是培养语感的最基本的训练。

譬如对于词语的理解,不仅仅是查阅字典、词典,还要细细品味辨析。

这就要注意下列几种情况。

第一注意一词多义的情况,如《小桔灯》练习五,揣摩两个“好”字的含义: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

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

”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第一个“好”字,显然指妈妈的病好了。

这是承前文;而第二个“好”字是指“我们大家都过上好生活了。

”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

第二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如:《我的老师》一文中“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这里的“狡猾”则是“机灵”的意思,贬义褒用。

除这些外,还可能有其他情况。

我们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时候,就应通过启发、提问等方式让学生思考、比较、辨别、分析,直至深入理解,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其次要对语言有所“发现”。

就是说,在文章当中,看哪个语言运用得好,要说明好在哪里,为什么用得好。

在散文中要注重发现
它的形象性、生动性、抒情性;在小说中要体会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所起的作用;在说明文中重在分析其准确性;在议论文中重在感受其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最后是应用语言的训练。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只有确切地掌握了语言的含义,色彩情味以及用法之后,才能正确地使用语言,因此应用语言的训练是一种培养语感的综合训练。

例如《绝唱》一课中作者对于黑妞的声音描写十分精彩,“字字清脆,声声婉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而课后第三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欣赏一段乐曲,模仿本文巧用比喻的用法,用两三百字表达欣赏音乐的感受。

这正是学生应用语言的训练。

三、在朗读中训练学生的语感。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又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这实在是道出了“读书”的真谛。

因为“读”的本身,就是一种琢磨和体验的过程。

在语文教学中,作为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之一的朗读,仍具有重要的作用。

放声朗读文章,可以增强对语音、语义和语法的感受能力。

对优美的文章反复进行朗读,会增加对语言规范的敏感和鉴别能力,听到不正确的读音或词不达意、生硬不通的句子,就会从感觉上感到不适而发现问题。

朗读时应仔细品味关键词语,感受关键词语在语言中的表意效果。

如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字用得好,这是作者对“到”、“过”、“吹”等字进行比较后才选定的。

原来的几个动词缺乏形象感,而“绿”字色彩鲜明,生动刻画出了江南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
机,朗读时就应该仔细品味“绿”字的表意效果。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朗读训练。

四、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语感。

教学中教师要有强烈敏锐的语感,这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具有示范性,所以教师的语言,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特别是课堂语言,应力求做到准确、简练、形象、生动,有节奏、有美感,这是养成学生良好语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之,语感的运用,就是要让学生一读一听,便知语言文字的含义、正误、情味等。

从能力角度看,语感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离开语感,听说读写就无法进行。

语感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技能。

这是有别于一般技能的心智技能。

当然,要形成这种技能必须以知识的领会为必要条件。

这就像骑自行车,先得知道一些骑车的方法和要领,不然就会走弯路,不利于骑车技能的形成。

相关主题